史学家是如何评价唐武宗李炎的?
中国历史上,“武宗”的庙号一共出现过三次:唐武宗李炎、元武宗海山、明武宗朱厚照,而唐武宗李炎,恰恰开“武宗”作为庙号之先河。
作为庙号,“武宗”有偏好武力之意,明褒暗贬。李炎做皇帝六年,的确是个很偏好武力的统治者,外有驱逐回鹘,内有镇压藩镇,好歹也算是唐朝晚期难得的“武功”了,再怎么不济,也比后面唐昭宗被各路藩镇变着花样欺负强多了。
武宗屡屡用兵,多少反映出他的勃勃雄心,但也难免有好大喜功之嫌。赵蕃曾上奏建议联合黠戛斯人出兵收复安西、北庭,可当时的唐朝已经今非昔比,好在李德裕是明白人,劝谏武宗,安西、北庭距离长安路途遥远,重设都护府劳民伤财,黠戛斯是敌是友尚且不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换取收复失地的虚名,实在是得不偿失,还可能让黠戛斯人渔翁得利,武宗这才作罢。
还好皇帝本人清醒,不然按唐朝当时的国力,难免会被指责为穷兵黩武。不过从这个可以看出武宗本人确实动过念头,不然李德裕也不会上书劝谏“陛下不可中悔”了。
虽然武宗在位时基本抑制了宦官势力,但晚唐根深蒂固的宦官专权根本不可能因武宗在位的短暂六年而肃清。沉迷仙道想长生不老的武宗狂吃道士的三无牌仙丹,年仅33岁就中毒而死。宦官势力在武宗身后仍一手遮天,将同样拼命装傻才得以活命的武宗的叔父唐宣宗推上皇位。
总结:李忱是整个大唐史上最后一位振作有为的皇帝,他没有愧对“小太宗”的外号,但此时的大唐已是病人膏肓,靠他一只手,已撑不起将倾的大厦。859年,李忱去世,大唐国运从此一泻千里, 再无亮点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