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究竟该不该寄宿呢?为什么?
个人觉得,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该寄宿。
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如果不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就错过了生命中许多美妙的时刻。要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父母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和自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我的案例
我女儿圆圆上初中时就读的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当时我们自己作为家长对寄宿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把一个年仅10岁的孩子抛到学校,一周才回一次家,不良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圆圆是个可以主动化解问题的孩子,可那3年是我在教育上感觉最力不从心、圆圆状态最不佳的3年。现在想来真是后悔。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事情,如果天天能见到父母,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就可以及时被父母察觉,能和父母沟通,至少能在情感上得到及时的修复。不要指望孩子能把问题放一个星期,然后周末给你带回来。3年的寄宿生活,至今仍给圆圆留下一些负面的东西,“排毒”需要很多年。每次聊起来那3年的生活,我都内疚万分。所幸女儿高中没再寄宿,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寄宿的负面影响才逐渐淡化。
案例
有位朋友说,我是肯定不会让孩子上寄宿学校的,她说自己有个很好的朋友,年龄比较大了时有的二胎,当时其实在孕早期不知道,喝酒抽烟什么都做了,但是老二出生后还是很健康的,后来上小学后直接去的寄宿学校,每次逢年过节接回家后,孩子总是依偎在他们身边,无论是有多少孩子在身边疯跑玩耍,他都对父母有种深深的依恋感,或者说不安全感有位网友描述过自己小时候被寄宿后的感受,她是每周五晚上接回来,周日黄昏送回去,尽管她哭闹,不肯,但是父母依旧会坚定不移地送去学校,直到现在她每逢黄昏都会忍不住的惆怅,而且她感觉自己一直很脆弱,经常会想哭,直到现在她才明白原来是小时候造成的影响。
如果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事实上,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大部分有较重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往往停留在较低层面——不是他们天赋不好,也不是保育员的工作不尽责,是他们被剥夺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父母之爱,从小缺少家庭气氛滋养,缺少和亲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以至于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表现出永久的缺陷。
宿学校的弊端:
孩子可能失去安全感: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片刻都不想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毕竟是这么小的孩子,他会觉得一离开就可能要被送回那个没有温暖怀抱的宿舍了;
孩子可能和父母感情淡漠
孩子在小时候会依恋,慢慢习惯了,可能就不再会依恋父母。我看过一些网友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很多人提到心理知道需要照顾父母,有那份责任,但是却没有一点依恋之情,淡淡的感情。
孩子可能会产生原生家庭带来的某种痕迹
尹建莉老师是非常不赞成让孩子小时候去寄宿学校的,她说:儿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很多孩子长大后对亲情淡漠,时不时有焦虑感或者不安全感,或者总是讨好型人格,更多的出自小时候的家庭环境。
孩子失去了孩子该有的活泼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得到快乐与满足,寄宿学校无形中就让孩子失去了这份快乐。就我个人来说,也是舍不得让那么小的孩子离开自己去上寄宿,就这么一个孩子,谁也不想让孩子和自己没有亲密感,不是吗?
因为宝宝太小了 寄宿也会增加孩子的分离焦虑 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也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建议还是住在家里
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