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学诗?
我们又不是生活在古代,为什么还要学古诗词?孩子有必要学古诗词吗?学了有什么用,除了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相信这是大部分家长藏在心中的疑问。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我理解的“孩子学诗的用处”。
1. 培养语言美感
诗是人类最精炼的语言,寥寥数字就可以把周围的世界描绘得很清晰,而且,在古代不是什么字都可以入诗的,能够出现在诗里的字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比如“鸭”这个字就不可以入诗,但苏轼他老人家艺高人胆大,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流传至今,这是特例。再者,古人作诗都讲究“炼字”,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推敲”的故事,都是指古诗用字非常讲究。
所以诗都是用最美、最精炼的语言写出来的。 学诗就是学习语言的美感, 说话有美感的人更有吸引力,因为有美感的语言让人听起来心情愉悦。
有一次全家去游翠湖,我和老公轮番对儿子蛋挞说:“你看,那些郁金香多美啊!”我立马反应过来了,对老公说:“我们的语言是多么的匮乏,多么的枯燥,除了好看、好美、漂亮,就没词了。再想想古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满城尽带黄金甲,我花开后百花杀’、‘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多有意境啊。”
但是,蛋挞就比我们强,2岁的他就会用 “原来眼泪到现在才消失啊!”,来表达他“伤心了很久,现在才开心起来”的意思,有一种不自知的伤感, 我说这句话可以写入歌词,因为它美。我固执地认为蛋挞语言的美感来自于诗词的熏陶。
2. 激发想象力
世界著名艺术家保罗克利说过: “艺术是创造世界,而不是重复世界。” 想象力就是用来创造世界的力量,而学古诗词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首先,中国的古诗词是有画面感的,你听到一句诗或词,你的脑海中就会出现相应的画面,即使你之前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场景,比如“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再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从“字”到“画”的这个过程就是想象的过程。
再者,中国的古诗词里充满了奇思妙想,诗仙李白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即使是小孩子读他的《夜宿山寺》,也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站在高楼上伸手摘星星的画面,而这样的画面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经历。 这就是在培养想象力,读诗词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看不到的东西。
3. 培养 历史 观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 历史 观呢?古诗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诗词描写的是古人的生活,很多东西已经不存在或者改变了,比如“昼出耘田夜绩麻”中“绩麻”、“应怜屐齿印苍苔”中的“屐”都已经随着 社会 生产力的进步而消失了;而“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客舍”,它发生了流变,换了名字,叫“酒店”了。通过这样的讲解, 孩子就会明白事物不是永恒的,会演变,会消亡,也会对文化、文明的传承延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文明史观,是 历史 观的一部分。
再比如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里有句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是很难懂的,你需要跟孩子解释“金吾”相当于现在的“巡警”,还要解释什么叫“禁夜”,“玉漏”是干什么用的,这样他才能懂得诗中的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到很多 历史 知识。
4. 丰富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会决定他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以及理解这个世界到何种程度。而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越透彻,就越清楚自己身处何方、又将去往何方、眼下该干什么。
认知从哪里来,从各种各样的知识中来。当我说我很伤心时,蛋挞脱口而出“妈妈是个断肠人!” 这就是他理解伤心的方式,跟其它小朋友不一样,他在“伤心的妈妈”和马致远的《秋思》之间建立了某种关联, 不要小看这种关联,这是认知世界的基础。孩子脑海中建立的这种关联越多,对世界的理解就深入。
孩子像一张白纸一样降生到世上,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但这种好奇心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磨。所以,要趁着他们好奇心最旺盛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来丰富他们的认知。
当然,丰富认知也有其它的方法,但通过古诗词中得到的认知跟从别处得到的认知是不一样的。蛋挞就会在我读完卢纶的《塞下曲》之后问我:“单于是谁?弓刀是什么?” 会在听完晏殊的《浣溪沙》之后说:“不知道徘徊是什么意思。” 也会指着李白的《将进酒》问:“什么叫不复回?”这样的知识是很难通过其它渠道学习到的。而这些强烈的求知欲,如果都能得到满足,那么他的认知水平将超越其他同龄人。
所以,学诗不仅仅是背诵那些文字,更是在培养孩子的语言美感、想象力、 历史 观,更是在丰富他们的认知,让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让孩子学诗吧,那是他们内心的渴望。
新手创作不易,如果您喜欢文中内容,欢迎点赞、评论、收藏和分享,
您的持续关注是对我莫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