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的意义
应届大学毕业生群体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而在高校中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对于促进应届大学生较好就业,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均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的目的
关于什么是职业指导,《中国教育百科全书》的解释是,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是指根据社会职业的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和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大学生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最初起源于美国,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一些学校中。到目前为止,美国职业指导方面的人员培训已有90年的发展历史。职业指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美国学者盖伊认为,一名有效的职业指导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特征:对人具有浓厚的兴趣,充满好奇心并喜欢探究;具有倾听的能力;善于沟通,喜欢与别人交流;善于理解别人,设身处地考虑问题;具有较强的情感洞察力,善于处理各种情感问题;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并善于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握自己;宽容,有能力控制自己的不满情绪;幽默,可以发现生活有趣的一面。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充分就业,对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信息分析、职业生涯设计是必要的。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高校运用心理测量、调查访谈、职业评价分析等手段和方式,结合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帮助大学生分析了解就业形势、各行业人才的需求和相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等,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可以达到帮助大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或工作方向,实现人职匹配、人尽其才的积极效果。而要实现上述效果,还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职业指导措施。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而言,对自己的未来很迷惑,不知道四年大学生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到了大四找工作时,只要单位愿意就马上签约,干了没几天,觉得根本就不喜欢也不适合干这个工作,接下来就跟风陆续跳槽,但是往哪里跳连自己都不知道,到底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自己也不知道。因此,职业指导工作,必须从刚刚入学就开始进行。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职业素质测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实际素质状况,运用学校提供的先进的生涯教育平台系统进行教学,提供给学生其未来发展可能性的信息。学生们在系统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书,老师课下认真分析学生规划书后,给予学生最好的建议,并通过平台系统及时回复给学生。这样一来,老师不仅在课堂上可以授课、答疑,在课下也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指导。同时,还应当鼓励学生们通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可以陆续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并进行创业就业式校园建设,邀请企业走进校园,参照《职来职往》等广播电视节目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现场招聘,帮助学生了解竞争职位需求,了解社会各个行业企业文化、背景、规范、价值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不同的职业角色的要求,为学生今后高质量的就业铺好道路。在高校的不同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少走弯路,使就业更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创立了企业走进学校、学生走进企业的模式。比如,每学期学校各个系都会举办几场专业性的大师论坛,将著名企业高管请进学校,将企业的先进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带进学校,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岗位的需求和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机会。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就业体制的改革和逐年的扩招,以及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显,对社会的稳定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认清就业形势,掌握就业和求职技巧,实现人职合理匹配,发挥好职业指导的作用。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职业指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就业政策法规
在大学校园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就业经历,对于自己大学毕业后究竟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自己在哪方面占有优势、哪些方面还很欠缺、需要加强,并不是很清楚,对社会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也不清晰。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社会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充分了解社会就业竞争存在的压力,引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提前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可以正确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不断向理想的职业目标努力奋斗,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提前关注国家出台的就业法律法规政策,诸如“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等就业项目,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到西部地区工作,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根据国家需要,结合个人实际,正确选择职业,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通过开展职业指导,可以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就业政策,并在自己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中合理利用相关政策,熟练掌握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更好的掌握就业技巧和方法
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而言,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充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收集各个单位对毕业生的招聘岗位需求情况,为大学生提供实时就业信息提醒。在职业指导中,可以构建一个学生人才库,将有关的学生成绩、思想表现、兴趣爱好以及奖惩情况等提供给与学校存在联系的用人单位,及时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信息,也为大学生提供学校的就业推荐机会。此外,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了就业信息之后,就业技巧和方法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大学中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树立自信心,增强抗挫能力,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推荐,注意面试中的举止谈吐、仪表服饰得体等,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根据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制订出适合工作岗位的求职简历,学习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实现个人目标。
3.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骨子里的冲劲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由于拥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他们也容易产生惰性,受挫能力较弱,容易情绪低落,遇到困难时大多需要家长帮忙出面处理,甚至从小到大的一切都是家长规划好的。制订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时,90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显得大而空,对未来目标缺乏合理的实施计划,做事缺乏持久性。为了逃避严峻的就业压力,不少大学生纠结于是出国、考研还是考公务员。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找到所学专业的兴趣点,从多方面考虑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做不到一步到位,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一次性考虑到位,制订的目标或许会出现不适用或者小偏差,这是在所难免的。职业指导可以引导大学生们保持一种健康、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不断调整人生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向合理的职业观不断努力,最终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4.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尽快适应社会竞争
从工作经验看,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择业期望值过高的情况,不少大学生在就业时出现过于功利、过度依赖、焦虑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面对就业过程中众多的竞争对手,许多大学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应对,出现了缺乏自信、临阵怯场、难以抉择、频频跳槽等各种心理障碍,导致他们失去了很多机会,不能顺利进入职场。开展职业指导,可以帮助大学生加强自我理解与分析,更加客观的评价自己,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竞争,正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投入社会竞争,不惧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在困难中积累经验,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加速从大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5.职业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敬业乐岗的职业理念
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是由大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关键点。在转变过程中,由于社会经验、适应能力以及工作状态等各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职业指导可以作为学校和社会的中间纽带,打破大学生停留在大脑中的职业幻想,提高大学生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职业素养,树立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养,培养大学生乐业、敬业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干一行,爱一行,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与职业需求结合起来,用自己在大学中所学的知识服务行业和社会,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小结
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可能成为影响其一生走向的关键环节。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否适合,与他们的一生密切相关。在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对职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的目的,是按照市场需求培养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帮助大学生在择业、升学和出国等多种选择进行取舍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减少盲目性,同时帮助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和人生抱负。这样,无论对学生个人,还是对培养学生的学校以及国家和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的探讨
目前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和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有其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实现顺利毕业,有必要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相关教育和研究。本文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内外因素,对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进行探讨,对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
1.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1.1外部环境因素。其一,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失业人口比率逐年上升,受整个世界经济局势的影响,我国也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充分健全完善,经济的调整与产业结构布局都还处在探索性变革的进展中,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自然不容乐观。
其二,受我国高校招生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普遍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政策的推行,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且招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这就使得每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在数量上巨增。高膨胀的毕业生人数与社会需求相互偏差,供过于求,以致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
其三,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够科学化。各高校没有紧贴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对本校专业设置和教师队伍进行结构优化,对人才的培养不是基于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之上。导致许多毕业生就业难,专业不对口,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互失衡。
1.2大学生自身内部原因。
(1)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价值认识不足。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过高,背离了自我实际能力的基础。大学生对自身能力价值认识不足,对自我的能力评价不能做到科学客观。而且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观上不够正确,高薪资的大城市,大企业使很多大学生趋之若鹜。一些相对偏远的,经济尚不够发达的地区,即便也有高薪资企业,很多在学生在主观上也不愿意接受。
(2)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欠缺。中国大学生与外国大学生相比较缺乏实践的动手能力,缺乏创新精神。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踏实,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其自身知识体系缺乏系统性,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不强等现象。
(3)大学生的自择业能力不强。其一,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对自身能力评价不高,缺乏自信,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推销。
其二,大学生的择业观有待改变,很多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往往急功近利,不能立足于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对职业信息不能切合实际进行有效鉴别利用。
其三,大学生缺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缺乏规划,再就业上常常盲目跟风。很少有学生会对自我能力做认真的分析,从自已的人生观,习惯方式,性格取向等角度对自我未来职业做详细周密的规划。
(4)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有待完善。伴随我国计划生育指标政策的推进,如今的大学生多是在我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这些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造成现今大学生吃苦能力不强,依赖性强,挑战意识差和创新精神不强。内心承受力薄弱,整体心理素质不够健全健康,导致大量大学毕业生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2.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分析
2.1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会有效促进大学生认清自我。人贵有自知之明,科学公正,恰如其分地自我评价会有效促进一个人在各方面的发展。科学的职业规划是建立在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会为大学生日后的职业能力提升提供方向上的导航。
2.2职业规划会有效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局面缺乏自我职业规划。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显得很盲目,对自己所求职的单位没有针对性,缺乏详细地考察与了解。虽然在很多领域投递了简历,但是收获却没有什么成效,只是枉然提高了就业成本。
3.大学生如何科学客观地进行职业规划
大学生科学客观地进行职业规划,才会在面对纷繁的就业局势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综合分析好自我条件与外部环境条件,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要围绕职业规划的方向,有目的,有着对性地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才会为未来自我的发展开拓空间。
3.1客观正确地自我定位。客观正确地自我定位,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对自我做详细地剖析,才会真正了解自我,才会从价值观,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出相应的结论,才会确定自已的职业需求。大学生要对自己意愿和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及未来规划等了然于心,如此才会在众多的职业选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3.2要注重了解外部环境。大学生要适时了解与自己职业规划相关的企业发展目标,企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供需等。
3.3确立最佳优化的职业定位。大学生要尽一切努力使自己的职业定位最佳化。合理的职业定位会使从业者的职业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4.结语
大学生要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顺利实现就业,就需要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估,做好职业定位,进行职业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