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楚语文学什么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课!大家眼中的语文是什么?
展开全部
【导读】搞清楚语文学什么,是学好语文的第一课题。长久以来,人们多以为语文就是字词成语古诗词默写划分层次归纳段意这类技术性内容。而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从作品中获得真正的思想、精神、修养、风骨等。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才是读书的意义。
本文约6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提纲如下:
不同层次的人眼中,语文样子不同。不同层次里,语文有完全不同的风采。了解不同的风采,才算知道语文的样子。且看前辈们的探索之旅。
只知道刷题练套路的同学眼中,语文就是答题方法。误认为只要有方法就天下无敌,是思想低幼的表现。理科刷题的成功使他们坚信这种理论并全力贯彻,失败后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方法不够先进。
他们全然不明白,或不敢直视:基础知识的匮乏、理解能力的不足、审美能力的缺陷、表达能力的障碍、思想水平的低幼、个体情感的单薄、精神世界的贫瘠、心灵土壤的沙化……丰富的语文世界沦为刷题刷题再刷题,用无限的苦劳掩盖劳而无功的悲壮……
用理科思维指导语文学习,并在周围环境的误导下不断强化,会形成积重难返的无知刷题派。
理科学霸学语文基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发现了这种策略的低幼,他们会毅然跳出刷题之坑,进入新阶段。
这是真学霸才有的勇气。
饱受刷题之苦,意识到提升知识储备才是关键,方想起:语文好必须多读书。从此,海量刷书,知识储备飙升。知识量的迅速提升,带来了小幅成绩提升和在同龄人中的优越感。然而,读书储备了知识,除却写作时多点素材、谈话时多点谈资,成绩和实力变化并不明显,学习时心虚依旧。这条道在没有走到黑之前,总结的教训是:一定是书读得不够多。又读了很多书,还是无法突破瓶颈,才会发问:说好的读书多就能学好语文呢?
显然读书多是语文好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此处有三个瓶颈,一是不经恰当的答题训练,知识储备并不能转化成分数;二是死记硬背让人沦为硬盘:我们不使用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三是读的书不是经典,只是知识碎片,无法架构起思想体系。
书呆子式的读书人,组成以存储为目的的知识堆砌派,认为海量知识储备就是力量和自信所在(美其名曰“渊博”,实则半博不渊)。堆砌大量知识,缺少驾驭和使用知识的基础素养与思想体系,会多而愈乱。仿佛图书馆里的书不分类,只是把大量的书籍扔进图书馆。没有体系支撑,知识越多,矛盾之处越多,梳理难度越大,反而陷入深度迷茫和焦虑。一些极端的同学走到这里开始害怕读书,认为读书越多越痛苦,严重影响以后的读书心态。
当下各式各样的语文教学流派,多半停留在知识碎片看似有序的堆砌上,少有能把知识真正系统化后进行输出的体系。知识堆砌派在初期仿佛找到了曙光,但终点是焦虑和迷茫。
意识到知识堆砌的华而不实,勇敢的人会直面焦虑和迷茫,深刻反思,思维再度大幅升级,展开对读书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求索。
求索任务重吗?重。比方法练习和知识堆砌难吗?难。对成绩和生命帮助大吗?大。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每一次蜕变,都是勇气和魄力的质变。
跳出前两个坑,将迎来一个大坑。本坑是一个高大上的坑,是个一般人不会来的坑,也是个一般人跳不出去的坑。
经历了知识堆砌的华而不实且副作用明显后,学习者反思:这么多知识还是考不好,那为什么要读书?知识有什么用?追问下去,这个大坑是: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要上大学、找工作、生孩子?以及更深远的疑问:人为什么要活着?
勇敢的人会承认,知识一定有用,是我还不会用;问题一定有答案,是我还没找到。不勇敢的人则被自己吓到了:瞎想什么啊,人为什么活着,这种问题太遥远太无聊了,是哲学家们的事,和我无关。退回去继续囤积知识和刷题,掩耳盗铃,自欺一切都是套路。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们发现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躲不过去,必须解决,于是毅然踏上求索之路。就语文而言,这个问题不解决,知识就无法系统化和灵活运用。
心路历程,发生在人的内心世界,看不见却极真切。踏上求索之路后,仿佛经受真火淬炼,一遍遍自我否定涅槃重生,天堂地狱朝夕变换。如痴如醉的探索,让勇士对美食、游戏、琐屑的知识都失去了兴趣,他所在乎的,是生命问题的答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活着,就是为了快乐地活着。
面对这个答案,退回去的人说:这么简单?何必这么费事?我一直追求开心就好。
勇者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这么简单?你解释一下试试。你到底追求啥自己清楚。
这是理解知道和心领神会的差别。求索者突破重重疑问才抵达这里,苟且者误以为他们只是偶尔碰到了答案。他们不知道,支撑起这个答案的,是求索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富的思想体系和宏大的文化图景。
求索的过程,就是成长成熟的过程,摆脱心智低幼的过程。
求索归来的勇士,语文成绩在刷题派、堆砌派看来是神一般的表现。他们对世界有轻松的换位思考和高屋建瓴的视角,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让同龄人望尘莫及。驾驭答题方法,体会命题思路,透视文本主旨,分析写作主题,于他们而言手到擒来。自此,跻身范文党。
生命的新境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幸福感:信笔疾书的洒脱,人生通透的美妙,俯视人间的自由。得心应手,得之于心才能手下自由。
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的喜悦。
走到这里的人,是精神上的王者,是语文的代言人,器宇轩昂,睥睨天下。
这是热爱生命的勇者终会抵达的地方。生命求索派基于思想体系的全面架构,应试举重若轻,从容裕如。此刻回头,看看曾经迷恋方法技巧的自己,多么幼稚可笑;想想曾经迂腐读书的日子,多么浅陋无知。追寻答案的路上,他们找到了读书的关键:想活明白,读书才有意义。
人有时候痛苦,是因为知道得太多。这句话有坑,人的痛苦不在于知道得多,而在于看不到希望。相较于知识堆砌派,生命求索派的痛苦是甜的,因为看得见光明与希望。龟缩在知识堆砌派的选手,逃避迷茫的绝望和靠幻想自我麻醉,才是真的苦。
理论指导实践。分析问题透彻和具体落实到位,是隔着好几条鸿沟的。生命求索派会很快发现,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扎实的实践能力是两码事。
事在人为。事理通了,做不到就是人的问题。实践能力的提升重点,是对自身的修理。
痛吗?痛。开心吗?开心。让自己越来越好,痛也开心。
面对勇士毅然转身的背影,人们不禁想起:
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此坑极大,非强者不入。入者憔悴,出者吉祥。入时年少,出时成人。
实践能力不足,核心是修养不足。没有深厚的个人修为作支撑,任何技术或实力都大打折扣。去除自身的懦弱、浮躁、骄傲、怠惰、贪婪、狭隘等顽劣的天性,像逐一攻克每个知识点或学科一样具备踏实、勤奋、谦虚、仁爱、
勇敢、坚韧、宽和等美好品质,最终将璞玉雕琢成美玉,真正自立,实现知行合一。自我雕琢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欲胜人必先胜己。没有修为作支撑,一切未来构想都是梦幻。鉴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他们刻苦自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遍遍狠狠打磨和勾勒自己。现实的诱惑时常让他动摇,个人的懈怠常常来袭。每一次失败后内心深处深愧自责,辗转不能入睡。天亮了,从头再来。
新一轮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历了和自己的激烈战斗,人才真正地站起来。对人性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他人的成长更加宽容。
强者的定义: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强者的风韵: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一派学生,有较高的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成绩稳列前茅。这个坑的挑战,比之高考的难度,高出几个数量级。本派学生俯视高考,且高考后不会放纵,会用更加充裕的时光打磨自己。
他们对往圣先贤充满钦佩,具备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灵魂的能力,对优秀的鸡汤瞬间共鸣,劣质的鸡汤一眼看破,对独立自主、自由平等,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修身自立派的学生文风从容,刚毅坚卓,气势挺拔,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是范文的标杆,民族的栋梁。此时的他们,是一类上范文的常客。
修身既成,始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们感受到了天地辽阔的自由,他们属于天地,天地也属于他们。
教书育人,至少要指引孩子们走到这里。
立德树人,到这里,才算树起了人。
此后,欣赏孩子们的精彩。
此时,要提醒孩子们保重身体,光修不养可能出人命。
自立派的修身消耗大量精力、汗水和心血,整个过程中经常人憔悴。如果不及时补充体力精力,很容易因心力不足而中途放弃,或进入漫长的焦灼期。
憔悴之际,又得前行。路途遥远,不可速成。这时,养精蓄锐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只有心怀远方的人,只有享受奋斗和蜕变乐趣的人,才会发现养生的根本意义,深刻领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抵达诗和远方,除了有方法、知识、智慧、修养外,更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好比出去旅行,计划、装备和地图都是好的,但走不动了,前面风景再好,也难身临其境。
吃好睡好休息好是养身,读好书听好歌赏好景,是养心。明此二者,生气勃发。既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也不会将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相反,不重视身体的人要么萎靡不振死气沉沉,每有闲暇放纵自己浪费体力精力;要么杀气腾腾阴气森森,深陷功利主义泥潭不能自拔。
生气勃发派的作品是一类上的精品,充满活力与朝气,养眼养心,读之心怀灿烂,常有神交之感,暗喜天涯若比邻。
精力充沛,生气勃发,天天向上,一片光明。光明,是终点吗?
不是。
光明里,要精彩而有趣。
深邃的智慧,深厚的修养,充沛的精力,让奔向未来的路,虽满布荆棘却充满欢乐。看看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最是乐,苦中作乐。抵达梦想有很多东西要学要做,但对早已习惯越过一座座高峰险滩的同学而言,学什么和做什么都充满乐趣。
情趣派选手深刻理解各种知识技术的意义和乐趣。于是乎,饱览群书,遍学百家,逢人求学,精益求精,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沉浸其中乐而忘返。学习是工作,工作也是学习。课内学得很好,课外学得更多。此之谓学神、学仙。神者,心系苍生;仙者,逍遥自在。
心怀大志,故乐学不疲;乐在其中,故逍遥自在。有情怀,有乐趣,是成熟的最高境界——情趣。无论牡丹还是野花,大树还是小草,皆可风采如斯。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自今而后,得失起伏,也是生命情趣。这是求学的最后阶段,也是终极境界。此后终生勤学不辍,以学为乐,学而不觉。学海无涯乐作舟,他们具备笑看乾坤、俯仰天地的襟怀。
这个状态下的学生,心泉涌动,落笔成文,跌宕错落,创意连连。读他们的文章是美妙的精神享受,如在无边辽阔的宇宙天地间往还,宏大与精巧并举,奇妙与变幻共生。这样的作品,是一类上的极致;这样的人生,是一类上的极致。
时常欣喜地慨叹:学生中居然有人杰如斯。
每一位热爱生命、心怀壮志的华夏儿女:有一种约定,叫顶峰相见。
方法、知识、智慧、修养、生气、情趣,是语文学习的六大核心,有机统一,不可偏废。除却方法因题型有限而相对有限,其余五个都带有无限性。无限性是乐趣无穷性的根源,如鸟儿之于天空,如果天空是有限的,鸟儿就尴尬了。语文不是一个有限的知识网络,而是一个严谨的能力体系。
方法:含答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答题方法针对具体题型,是最基本的答题常识。学习方法指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学法。比如读书应有圈点勾画和记笔记批注,日常思考有灵感要有整理记录,一个问题不懂要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和求教他人,一个新的知识要学习、练习、实践、总结。这些方法所形成的好习惯,才是毕业后留下来的真正财富。只学了答题方法就毕业的同学,实在太遗憾,他们从未见过语文真正的魅力。
知识:含外在知识和内在知识。外在指外部世界,内在指内心世界。既要有对世界客观清醒的认知,更要有对自己客观清醒的认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的自我认知时回避缺点,粉饰太平,知识沦为粉饰太平的武器。华而不实,百无一用。
智慧: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智慧是完整思想体系的外显。唯有智慧可以让人活用知识和方法。同学们要避免将智慧降级为套路。误认为只要熟诵《孙子兵法》按照兵书操作就可以成为军事家,大量马谡赵括夸夸其谈。读智慧之书,却毫无智慧可言。浩瀚所学,不接人事。因地制宜,临机应变,才是智慧的精髓。
修养:临难不惧,临危不乱,此之谓大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一个静字,愁煞许多学子。才须学也,学须静也。不静的状态下人被外部环境控制,轻浮、躁动使人丧失对生命的掌控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所有明白道理却做不到的同学要高度重视修养问题,修养水平决定执行力。
生气:饮食休息决定了体力和脑力的饱满,读书、散步或欣赏音乐、绘画等给人心灵充电的活动决定了心力的饱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美好的自然风光、阳光明媚的人或物,都富含生机。古圣先贤的著作,是华夏文明极其独特的智慧宝库和能量之源。经常诵记经典和诗词的同学,内心平静能量满满,儒雅潇洒淡泊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丘成桐先生研究数学疲惫时,背诵下《诗经》名篇,顿觉神清气爽。在这个段位,会深刻理解什么是熏陶渐染,什么是潜移默化,以及什么是正能量,为什么好书要反复读。
情趣:生活是为了享受生命本身。工作之余的生活可以有情有趣,应对一切挑战的过程也可以有情有趣。审美情趣基于一定的修养和实力,是面对世间一切从容自信的高水平状态。和为了逃避生活苦难而寻找精神避难所的苟安式低级趣味不同,此时的审美情趣可以达成与人间一切美好品格和精神世界的共鸣,所得到的不是放纵的快感和放纵后的空虚,而是精神世界的自由饱满和驰骋天下的美妙愉悦。在这里,才抵达真正的自由:心有翼,行无际。
内在联系一览:方法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效果无法发挥;知识没有其他核心支撑,只是一潭死水;智慧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沦为空中楼阁;修养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无法创造价值;生气没有其他核心支撑,只会捣乱或浪费;情趣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流于低级和恶俗。
察此六者而觉语文无用无趣者,未之有也;六者齐备而生命不美者,未之有也。
以道驭术,知行合一,生趣盎然,是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六者如此排列,实为语文不入门者找到语文真谛的历程。现实中,六者更像一个圆环,人们切入点不一样,最终六者齐备。六大核心共同主宰语文成绩、整体成绩和生命品质。
阅读和写作折射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比同龄人更加优秀,精神世界更加饱满,风骨气度更加高卓,才会脱颖而出。
愿同学们正视语文以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客观事实,早日走出逃避成长、迷恋方法、盲目读书的低幼心智,自立自强、蜕变成长,感受学海弄潮的愉悦,成为家庭乃至民族的栋梁。
同学们,有一种约定,叫顶峰相见。
张禾强
初稿于2017年3月1日
定稿于2017年6月12日
或问:终于看懂语文学什么了,具体怎么学呢?
答曰: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下一篇《语文到底怎么学》,解析语文学习歧途与应对策略。
本文约6000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提纲如下:
不同层次的人眼中,语文样子不同。不同层次里,语文有完全不同的风采。了解不同的风采,才算知道语文的样子。且看前辈们的探索之旅。
只知道刷题练套路的同学眼中,语文就是答题方法。误认为只要有方法就天下无敌,是思想低幼的表现。理科刷题的成功使他们坚信这种理论并全力贯彻,失败后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方法不够先进。
他们全然不明白,或不敢直视:基础知识的匮乏、理解能力的不足、审美能力的缺陷、表达能力的障碍、思想水平的低幼、个体情感的单薄、精神世界的贫瘠、心灵土壤的沙化……丰富的语文世界沦为刷题刷题再刷题,用无限的苦劳掩盖劳而无功的悲壮……
用理科思维指导语文学习,并在周围环境的误导下不断强化,会形成积重难返的无知刷题派。
理科学霸学语文基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发现了这种策略的低幼,他们会毅然跳出刷题之坑,进入新阶段。
这是真学霸才有的勇气。
饱受刷题之苦,意识到提升知识储备才是关键,方想起:语文好必须多读书。从此,海量刷书,知识储备飙升。知识量的迅速提升,带来了小幅成绩提升和在同龄人中的优越感。然而,读书储备了知识,除却写作时多点素材、谈话时多点谈资,成绩和实力变化并不明显,学习时心虚依旧。这条道在没有走到黑之前,总结的教训是:一定是书读得不够多。又读了很多书,还是无法突破瓶颈,才会发问:说好的读书多就能学好语文呢?
显然读书多是语文好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此处有三个瓶颈,一是不经恰当的答题训练,知识储备并不能转化成分数;二是死记硬背让人沦为硬盘:我们不使用知识,我们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三是读的书不是经典,只是知识碎片,无法架构起思想体系。
书呆子式的读书人,组成以存储为目的的知识堆砌派,认为海量知识储备就是力量和自信所在(美其名曰“渊博”,实则半博不渊)。堆砌大量知识,缺少驾驭和使用知识的基础素养与思想体系,会多而愈乱。仿佛图书馆里的书不分类,只是把大量的书籍扔进图书馆。没有体系支撑,知识越多,矛盾之处越多,梳理难度越大,反而陷入深度迷茫和焦虑。一些极端的同学走到这里开始害怕读书,认为读书越多越痛苦,严重影响以后的读书心态。
当下各式各样的语文教学流派,多半停留在知识碎片看似有序的堆砌上,少有能把知识真正系统化后进行输出的体系。知识堆砌派在初期仿佛找到了曙光,但终点是焦虑和迷茫。
意识到知识堆砌的华而不实,勇敢的人会直面焦虑和迷茫,深刻反思,思维再度大幅升级,展开对读书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求索。
求索任务重吗?重。比方法练习和知识堆砌难吗?难。对成绩和生命帮助大吗?大。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每一次蜕变,都是勇气和魄力的质变。
跳出前两个坑,将迎来一个大坑。本坑是一个高大上的坑,是个一般人不会来的坑,也是个一般人跳不出去的坑。
经历了知识堆砌的华而不实且副作用明显后,学习者反思:这么多知识还是考不好,那为什么要读书?知识有什么用?追问下去,这个大坑是:我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考试?为什么要上大学、找工作、生孩子?以及更深远的疑问:人为什么要活着?
勇敢的人会承认,知识一定有用,是我还不会用;问题一定有答案,是我还没找到。不勇敢的人则被自己吓到了:瞎想什么啊,人为什么活着,这种问题太遥远太无聊了,是哲学家们的事,和我无关。退回去继续囤积知识和刷题,掩耳盗铃,自欺一切都是套路。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们发现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躲不过去,必须解决,于是毅然踏上求索之路。就语文而言,这个问题不解决,知识就无法系统化和灵活运用。
心路历程,发生在人的内心世界,看不见却极真切。踏上求索之路后,仿佛经受真火淬炼,一遍遍自我否定涅槃重生,天堂地狱朝夕变换。如痴如醉的探索,让勇士对美食、游戏、琐屑的知识都失去了兴趣,他所在乎的,是生命问题的答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终于有一天,他想通了:活着,就是为了快乐地活着。
面对这个答案,退回去的人说:这么简单?何必这么费事?我一直追求开心就好。
勇者的体会是不一样的:这么简单?你解释一下试试。你到底追求啥自己清楚。
这是理解知道和心领神会的差别。求索者突破重重疑问才抵达这里,苟且者误以为他们只是偶尔碰到了答案。他们不知道,支撑起这个答案的,是求索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富的思想体系和宏大的文化图景。
求索的过程,就是成长成熟的过程,摆脱心智低幼的过程。
求索归来的勇士,语文成绩在刷题派、堆砌派看来是神一般的表现。他们对世界有轻松的换位思考和高屋建瓴的视角,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分析能力都让同龄人望尘莫及。驾驭答题方法,体会命题思路,透视文本主旨,分析写作主题,于他们而言手到擒来。自此,跻身范文党。
生命的新境界,带来了极其强烈的幸福感:信笔疾书的洒脱,人生通透的美妙,俯视人间的自由。得心应手,得之于心才能手下自由。
这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的喜悦。
走到这里的人,是精神上的王者,是语文的代言人,器宇轩昂,睥睨天下。
这是热爱生命的勇者终会抵达的地方。生命求索派基于思想体系的全面架构,应试举重若轻,从容裕如。此刻回头,看看曾经迷恋方法技巧的自己,多么幼稚可笑;想想曾经迂腐读书的日子,多么浅陋无知。追寻答案的路上,他们找到了读书的关键:想活明白,读书才有意义。
人有时候痛苦,是因为知道得太多。这句话有坑,人的痛苦不在于知道得多,而在于看不到希望。相较于知识堆砌派,生命求索派的痛苦是甜的,因为看得见光明与希望。龟缩在知识堆砌派的选手,逃避迷茫的绝望和靠幻想自我麻醉,才是真的苦。
理论指导实践。分析问题透彻和具体落实到位,是隔着好几条鸿沟的。生命求索派会很快发现,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扎实的实践能力是两码事。
事在人为。事理通了,做不到就是人的问题。实践能力的提升重点,是对自身的修理。
痛吗?痛。开心吗?开心。让自己越来越好,痛也开心。
面对勇士毅然转身的背影,人们不禁想起:
心灵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此坑极大,非强者不入。入者憔悴,出者吉祥。入时年少,出时成人。
实践能力不足,核心是修养不足。没有深厚的个人修为作支撑,任何技术或实力都大打折扣。去除自身的懦弱、浮躁、骄傲、怠惰、贪婪、狭隘等顽劣的天性,像逐一攻克每个知识点或学科一样具备踏实、勤奋、谦虚、仁爱、
勇敢、坚韧、宽和等美好品质,最终将璞玉雕琢成美玉,真正自立,实现知行合一。自我雕琢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
欲胜人必先胜己。没有修为作支撑,一切未来构想都是梦幻。鉴于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核心,他们刻苦自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遍遍狠狠打磨和勾勒自己。现实的诱惑时常让他动摇,个人的懈怠常常来袭。每一次失败后内心深处深愧自责,辗转不能入睡。天亮了,从头再来。
新一轮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经历了和自己的激烈战斗,人才真正地站起来。对人性的理解更加透彻,对他人的成长更加宽容。
强者的定义: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强者的风韵: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这一派学生,有较高的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成绩稳列前茅。这个坑的挑战,比之高考的难度,高出几个数量级。本派学生俯视高考,且高考后不会放纵,会用更加充裕的时光打磨自己。
他们对往圣先贤充满钦佩,具备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灵魂的能力,对优秀的鸡汤瞬间共鸣,劣质的鸡汤一眼看破,对独立自主、自由平等,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修身自立派的学生文风从容,刚毅坚卓,气势挺拔,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是范文的标杆,民族的栋梁。此时的他们,是一类上范文的常客。
修身既成,始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们感受到了天地辽阔的自由,他们属于天地,天地也属于他们。
教书育人,至少要指引孩子们走到这里。
立德树人,到这里,才算树起了人。
此后,欣赏孩子们的精彩。
此时,要提醒孩子们保重身体,光修不养可能出人命。
自立派的修身消耗大量精力、汗水和心血,整个过程中经常人憔悴。如果不及时补充体力精力,很容易因心力不足而中途放弃,或进入漫长的焦灼期。
憔悴之际,又得前行。路途遥远,不可速成。这时,养精蓄锐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只有心怀远方的人,只有享受奋斗和蜕变乐趣的人,才会发现养生的根本意义,深刻领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抵达诗和远方,除了有方法、知识、智慧、修养外,更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好比出去旅行,计划、装备和地图都是好的,但走不动了,前面风景再好,也难身临其境。
吃好睡好休息好是养身,读好书听好歌赏好景,是养心。明此二者,生气勃发。既享受学习生活的乐趣,也不会将精力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相反,不重视身体的人要么萎靡不振死气沉沉,每有闲暇放纵自己浪费体力精力;要么杀气腾腾阴气森森,深陷功利主义泥潭不能自拔。
生气勃发派的作品是一类上的精品,充满活力与朝气,养眼养心,读之心怀灿烂,常有神交之感,暗喜天涯若比邻。
精力充沛,生气勃发,天天向上,一片光明。光明,是终点吗?
不是。
光明里,要精彩而有趣。
深邃的智慧,深厚的修养,充沛的精力,让奔向未来的路,虽满布荆棘却充满欢乐。看看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最是乐,苦中作乐。抵达梦想有很多东西要学要做,但对早已习惯越过一座座高峰险滩的同学而言,学什么和做什么都充满乐趣。
情趣派选手深刻理解各种知识技术的意义和乐趣。于是乎,饱览群书,遍学百家,逢人求学,精益求精,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沉浸其中乐而忘返。学习是工作,工作也是学习。课内学得很好,课外学得更多。此之谓学神、学仙。神者,心系苍生;仙者,逍遥自在。
心怀大志,故乐学不疲;乐在其中,故逍遥自在。有情怀,有乐趣,是成熟的最高境界——情趣。无论牡丹还是野花,大树还是小草,皆可风采如斯。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自今而后,得失起伏,也是生命情趣。这是求学的最后阶段,也是终极境界。此后终生勤学不辍,以学为乐,学而不觉。学海无涯乐作舟,他们具备笑看乾坤、俯仰天地的襟怀。
这个状态下的学生,心泉涌动,落笔成文,跌宕错落,创意连连。读他们的文章是美妙的精神享受,如在无边辽阔的宇宙天地间往还,宏大与精巧并举,奇妙与变幻共生。这样的作品,是一类上的极致;这样的人生,是一类上的极致。
时常欣喜地慨叹:学生中居然有人杰如斯。
每一位热爱生命、心怀壮志的华夏儿女:有一种约定,叫顶峰相见。
方法、知识、智慧、修养、生气、情趣,是语文学习的六大核心,有机统一,不可偏废。除却方法因题型有限而相对有限,其余五个都带有无限性。无限性是乐趣无穷性的根源,如鸟儿之于天空,如果天空是有限的,鸟儿就尴尬了。语文不是一个有限的知识网络,而是一个严谨的能力体系。
方法:含答题方法和学习方法。答题方法针对具体题型,是最基本的答题常识。学习方法指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学法。比如读书应有圈点勾画和记笔记批注,日常思考有灵感要有整理记录,一个问题不懂要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和求教他人,一个新的知识要学习、练习、实践、总结。这些方法所形成的好习惯,才是毕业后留下来的真正财富。只学了答题方法就毕业的同学,实在太遗憾,他们从未见过语文真正的魅力。
知识:含外在知识和内在知识。外在指外部世界,内在指内心世界。既要有对世界客观清醒的认知,更要有对自己客观清醒的认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的自我认知时回避缺点,粉饰太平,知识沦为粉饰太平的武器。华而不实,百无一用。
智慧: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智慧是完整思想体系的外显。唯有智慧可以让人活用知识和方法。同学们要避免将智慧降级为套路。误认为只要熟诵《孙子兵法》按照兵书操作就可以成为军事家,大量马谡赵括夸夸其谈。读智慧之书,却毫无智慧可言。浩瀚所学,不接人事。因地制宜,临机应变,才是智慧的精髓。
修养:临难不惧,临危不乱,此之谓大丈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一个静字,愁煞许多学子。才须学也,学须静也。不静的状态下人被外部环境控制,轻浮、躁动使人丧失对生命的掌控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所有明白道理却做不到的同学要高度重视修养问题,修养水平决定执行力。
生气:饮食休息决定了体力和脑力的饱满,读书、散步或欣赏音乐、绘画等给人心灵充电的活动决定了心力的饱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美好的自然风光、阳光明媚的人或物,都富含生机。古圣先贤的著作,是华夏文明极其独特的智慧宝库和能量之源。经常诵记经典和诗词的同学,内心平静能量满满,儒雅潇洒淡泊从容,腹有诗书气自华。丘成桐先生研究数学疲惫时,背诵下《诗经》名篇,顿觉神清气爽。在这个段位,会深刻理解什么是熏陶渐染,什么是潜移默化,以及什么是正能量,为什么好书要反复读。
情趣:生活是为了享受生命本身。工作之余的生活可以有情有趣,应对一切挑战的过程也可以有情有趣。审美情趣基于一定的修养和实力,是面对世间一切从容自信的高水平状态。和为了逃避生活苦难而寻找精神避难所的苟安式低级趣味不同,此时的审美情趣可以达成与人间一切美好品格和精神世界的共鸣,所得到的不是放纵的快感和放纵后的空虚,而是精神世界的自由饱满和驰骋天下的美妙愉悦。在这里,才抵达真正的自由:心有翼,行无际。
内在联系一览:方法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效果无法发挥;知识没有其他核心支撑,只是一潭死水;智慧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沦为空中楼阁;修养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无法创造价值;生气没有其他核心支撑,只会捣乱或浪费;情趣没有其他核心支撑,流于低级和恶俗。
察此六者而觉语文无用无趣者,未之有也;六者齐备而生命不美者,未之有也。
以道驭术,知行合一,生趣盎然,是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六者如此排列,实为语文不入门者找到语文真谛的历程。现实中,六者更像一个圆环,人们切入点不一样,最终六者齐备。六大核心共同主宰语文成绩、整体成绩和生命品质。
阅读和写作折射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比同龄人更加优秀,精神世界更加饱满,风骨气度更加高卓,才会脱颖而出。
愿同学们正视语文以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客观事实,早日走出逃避成长、迷恋方法、盲目读书的低幼心智,自立自强、蜕变成长,感受学海弄潮的愉悦,成为家庭乃至民族的栋梁。
同学们,有一种约定,叫顶峰相见。
张禾强
初稿于2017年3月1日
定稿于2017年6月12日
或问:终于看懂语文学什么了,具体怎么学呢?
答曰: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下一篇《语文到底怎么学》,解析语文学习歧途与应对策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