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颔联颈联尾联分别指的是什么?
shǒu lián、hàn lián、jǐng lián、wěi lián
1、首联,是指七言律诗中的第一联(一、二对句)。
2、颔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二联(三、四对句)。
3、颈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三联(五、六对句)。
4、尾联,是指七言律诗的第四联(七、八对句)。
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扩展资料: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的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律诗
律诗共八行,一个逗号为一句。一二句是首联。颔联是律诗第二联,即三四句;颈联指律诗的第三联,即五六句。律诗中的最后两联是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常见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举例
1. 黄鹤楼
唐·崔颢
西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使人愁。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
3.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首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颔联。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颈联)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尾联)
4.书愤
宋·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联)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颔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
5.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首联)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颔联)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颈联)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尾联)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首联)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颔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颈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尾联)
7.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首联)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颔联)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颈联)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尾联)
8.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首联)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敛梳。(颔联)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颈联)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尾联)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
10.锦瑟
唐·李商隐
琴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首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颔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日玉生烟。(颈联)
此情可成待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