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存在过吗?
科学一直在前进,科学里没有什么“经典”。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阶段”,这就是吃了经典的亏。最早提出母系社会概念的可能是瑞士法学家巴霍芬。而“母系社会”这个说法变成熟、传播开来,大概是因为美国民族学家摩根 1871 年出版的《古代社会》这本书。
巴霍芬和摩尔根使用的可不是现代科学方法。巴霍芬 1861 年出版的《母权论》,是从古希腊神话里面找灵感,而摩尔根对史前男女关系的判断则主要靠猜测。摩尔根设想,人类史前必定存在一个“蒙昧时代”,说白了就是一个性关系非常混乱,所有男性是所有女性的丈夫、所有女性是所有男性的妻子的时代。蒙昧时代的人没有私人财产,都是公共的。后来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开始有私人财产了,才有了“家”的概念。可是史前人又不会搞亲子鉴定,必定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最初的“家”必定是以女性为核心,这就是母系社会。母系社会之后,家庭进一步稳定,才有了父系社会。
摩尔根这番设想本来只在学术圈讨论。后来有一个叫恩格斯的人,整理朋友的遗物,发现了朋友写的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读书笔记。恩格斯从中获得灵感,把它作为自己一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在 1884 年出了本书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被后世的某些国家奉为经典,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中小学课本。
那些可都是十九世纪的理论。难道说从摩尔根和恩格斯到现在,将近 150 年过去了,科学家对史前社会就没有点别的说法吗?当然不是!事实是摩尔根那一套在学术界从来都不是真学问,只是被当做意识形态工具。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发现、通过基因测序、通过对现在世界各地还存在的一些原始社群的考察,已经对人类史前男女关系有非常成熟的认识。
这个图景是人类从来都没有过一个“母系社会阶段”,只在零星的、个别的社区有过母系社会。
万维钢《精英日课》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