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作为中国的孝文化,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的孝文化,千百年来世代传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最早起源于黄河流域,属于一个农耕部落,这个部落是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血缘关系让人们产生了不同的辈分,随之形成了成员之间森严的等级关系,并且有了自己的分工。部落中的长者凭借着生活阅历以及生产经验,指导年轻人从事生产生活活动。
从三皇五帝时期到封建王朝,再到如今的现代社会,孝道一直世代相沿。凭借着老者的经验和智慧,年轻人才能够习得生产技能,推动部落发展。历史上关于尊老敬老的记载,从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夏商时期也传承了尊老敬老的传统,并且经过逐渐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很多史书中能够感受到礼乐的教化,也有颂德老人的诗篇,古人是十分尊敬老人的。
孝文化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形成,虽然这个时期的物质还不是很发达,但是淳朴的风气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在创立儒学之初就提出了尊老敬老的思想。儒家认为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伦理道德核心,引导人们心存善念。
儒家认为,尊敬长辈是人伦情感的基础,提倡子女对长辈无条件遵从,不能违背父母的命令。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尊老敬老的思想,也对后代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掌权者也多次下达诏书,通过各种赏赐,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如今,人们还深受孝文化的影响,如果不赡养父母,在法律面前是违法的,也是十分不道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