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也喜欢三毛?
展开全部
1991年元旦刚过,在台北一家医院的病房里,一位女子选择在凌晨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时那刻她在想什么,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到现在仍然无人知晓,留给后人的是她流浪传奇的一生……这个女子就是三毛。
从初遇三毛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最近又捧起了她,惊喜的是清新依旧,温暖依旧。
想写三毛的欲望一直在,即使每每遇见都是常读常新。
三毛,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作家,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余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她、甚至追随她?
关于三毛,令人向往的,除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的异域旅行,我想还有她的文字。
她的文字如阳春白雪般轻柔纯净,世间的苦,人间的恶,时光的荏苒,在她的文字里,都变得轻盈,豁朗,读之,让人的心也会随之平和向阳。
如果一段身体的旅行告诉我们的只是一段经历,那么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一定会给另一个心灵带来滋养。这种心灵的滋养,愈久而弥新,即使她已离开我们三十年。
写下三毛,脑海跃然一个朝露般晶莹的少年模样,回忆起的同样是年少时的自己。
小学时我的课外故事书,就是姐姐们的语文课本,其中《皇帝的新装》是印象最深的童话故事了。
后来的中学生活,课外读物依然和每周的口粮一样贫乏。除了每天要完成一次写掉半本作业本的家庭作业,就是想着怎么搞到一些稀罕的课外书。
很可惜,除了课本和作文书,周围的同学们谁都没有其他更多的书。
直到初中二年级时,来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转校生,巧的是她做了我的同桌。吸引我的,除了她浓浓的川普,还有她丰富的课外书。
从《读者》《新概念》《少年少女》《文汇》等这些杂志到各种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雾都孤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是让那个没见过几本课外书的我大开眼界,同时又羡慕地不行,那时候的那位同桌,在我眼里真是太富有了。
借书,成了我一开始最大的愿望,曾经借来《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为了一晚上看完第二天还回去,我整整一晚上没睡,坐着看、趴着看、跪着看…第二天上课天昏地暗,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一个个都像云雾般缥缈朦胧。
没错,从那晚开始,我近视了!我想这是奥斯托洛夫斯基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少年礼物罢!
到现在都很感谢那位,让我第一次借到真正的课外书的同学,中学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她一定至今都不知道,她的一个举动影响了另一个孩子的视野,甚至人生。
后来我遇到了三毛,她也是我同桌的挚爱。看完三毛的书,交流心得成了我们课余饭前的重要内容,从《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道少》到《万水千山走遍》、《倾城》、《闹学记》…
那时候,我觉得三毛是一个遥远的传奇,又是一位身旁的知音。
多少个夜晚,三毛和她的撒哈拉出现在少年人的日记本里,出现在少年人遥想未来、走向世界的梦里。
踏遍天山万水的身体,永远怀着一颗纯净的赤子童心。
童年时期的三毛唯一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拾荒者,即使被老师责罚、被周围人不理解,她仍然用三毛式的固执把这个理想深埋在心里,并且后来用一生去践行。
读完《小王子》后,她狂热地崇拜着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她知道了作者曾经在沙漠小镇生活工作,才有了灵感写出《小王子》这样精彩不凡的故事。从那时候开始三毛就有了一个梦,关于沙漠的梦。
她回忆和撒哈拉最初的缘起时,在一本书里这么写到
“不记得在哪一年,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如果每个人的宿命是一棵树,那么童年的经历和印记就是这棵树的根,无论树根怎么盘根错节,未来生长的枝叶都有着树根清晰的纹理。
童年时期种下了宿命的种子,三毛的一生都是一个热情的的拾荒者,一个流浪的追梦人。
初到撒哈拉的三毛,下了飞机的一瞬间,满眼的风沙吹得睁不开眼,缺水、缺食物,身心犹如从繁华落入尘埃。
但三毛感受到的不是荒凉孤寂,她的身体准备好了吃苦,她的心里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因为这是她前世梦中的地方,因为她的荷西已经提早来到这里,为他们营建一个新的家园而努力。
爱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心安处。荷西给流浪者三毛一个家,无论这个家是在台北、西班牙还是撒哈拉。
三毛在风沙中细数柴米油盐的生活,海边拾贝般珍藏与荷西一起的点滴。
她和土著邻居们共享简单的晚餐,她和沙漠中的初婚少女分享心事,她穿过坟地驱车上百里去欣赏沙漠夕阳。
她也曾提着一桶水在太阳下徒步40分钟,曾为吃到一餐鱼半夜去海边悬崖冒险并差点丧命,为打造像样的家具捡来做过棺材的木头,她们也为了生存从一个岛搬迁到另一个岛……
无论走到哪里,拾荒依然是她最大的爱好,沙漠中动物的化石都是她的珍宝,垃圾堆里捡来的铜器,也能成为她最得意的装饰品,院子里唯一的一颗小树是她对绿色希望的守护。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充满劳绩,又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经历变成了往事,过往变成了回忆,苦难也开始变得浪漫。
六年后,她挚爱的荷西沉入了深深地海底,再也没有回来。
三毛的世界,仿佛从一个悲喜交加的梦幻世界进入到另一个悲喜交加的梦幻世界。
没错,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不同的是,对三毛来说,前一个世界的快乐是真的快乐,后一个世界的悲痛是真的悲痛。
那短暂又冗长的六年时光给了三毛真实的灵魂,她一生活着的激情,仿佛在那六年已经燃烧尽了。
后来的她开始真正的流浪,心灵的流浪,追寻的流浪,她走过北美繁华拥挤的都市,她踏进南美土著人的村庄,她倾听新疆歌者的声音…最后她才知道,她的答案在撒哈拉旁深深的海底…
三毛尽其所爱爱人,穷其所有助人,直到她做完了所有想做的事、该做的事,她选择了结束。
生死于众人平等,不一样的是创造的过程。自由的不是三毛的生活,而是她的心。
她活的通透勇敢,走的潇洒毅然。
纵观一生,三毛是少数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的人。三毛很幸运地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她的幸运是因为她的自我争取,天性里的任性、倔强让她有了挣脱大部分人的生活轨道的勇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我们很多人一再嚷嚷着要去远方过诗意的生活,但往往会被现实和内心的胆怯打败,最终成为了一个个平凡的你和我。
为什么你也喜欢三毛呢?
少年时,她是一个旅行故事的讲述者,遥远而传奇;一个流浪精神的践行者,替很多人谱写着精彩的青春。
中年时,觉得的她是一个认真生活的创造者,和芸芸众生一样经历着悲喜流离,不同的是她的内心一直青春,一直自由。
当我们老了呢?回想自己青春时曾遇到过三毛,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
世界上只有一个三毛,但在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
中年的你,曾经努力学习,现在认真工作,为孩子的学位绞尽脑汁,为还上房贷想尽办法。近处触手可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抬眼看到的是应接不暇的人情世故。
如果你还记得少年时遇到的那个三毛,是否可以给自己几秒钟,在蓝天白云下,让心感受青春、感受自由?
2020年3月,我们共待花开时,祝您安康❤❤
那时那刻她在想什么,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到现在仍然无人知晓,留给后人的是她流浪传奇的一生……这个女子就是三毛。
从初遇三毛到现在,快二十年了,最近又捧起了她,惊喜的是清新依旧,温暖依旧。
想写三毛的欲望一直在,即使每每遇见都是常读常新。
三毛,一个出生在台湾的作家,已经离开我们三十余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她、甚至追随她?
关于三毛,令人向往的,除了她充满传奇色彩的的异域旅行,我想还有她的文字。
她的文字如阳春白雪般轻柔纯净,世间的苦,人间的恶,时光的荏苒,在她的文字里,都变得轻盈,豁朗,读之,让人的心也会随之平和向阳。
如果一段身体的旅行告诉我们的只是一段经历,那么一场心灵的洗涤之旅,一定会给另一个心灵带来滋养。这种心灵的滋养,愈久而弥新,即使她已离开我们三十年。
写下三毛,脑海跃然一个朝露般晶莹的少年模样,回忆起的同样是年少时的自己。
小学时我的课外故事书,就是姐姐们的语文课本,其中《皇帝的新装》是印象最深的童话故事了。
后来的中学生活,课外读物依然和每周的口粮一样贫乏。除了每天要完成一次写掉半本作业本的家庭作业,就是想着怎么搞到一些稀罕的课外书。
很可惜,除了课本和作文书,周围的同学们谁都没有其他更多的书。
直到初中二年级时,来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转校生,巧的是她做了我的同桌。吸引我的,除了她浓浓的川普,还有她丰富的课外书。
从《读者》《新概念》《少年少女》《文汇》等这些杂志到各种世界名著,《包法利夫人》、《雾都孤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是让那个没见过几本课外书的我大开眼界,同时又羡慕地不行,那时候的那位同桌,在我眼里真是太富有了。
借书,成了我一开始最大的愿望,曾经借来《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为了一晚上看完第二天还回去,我整整一晚上没睡,坐着看、趴着看、跪着看…第二天上课天昏地暗,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一个个都像云雾般缥缈朦胧。
没错,从那晚开始,我近视了!我想这是奥斯托洛夫斯基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少年礼物罢!
到现在都很感谢那位,让我第一次借到真正的课外书的同学,中学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她一定至今都不知道,她的一个举动影响了另一个孩子的视野,甚至人生。
后来我遇到了三毛,她也是我同桌的挚爱。看完三毛的书,交流心得成了我们课余饭前的重要内容,从《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道少》到《万水千山走遍》、《倾城》、《闹学记》…
那时候,我觉得三毛是一个遥远的传奇,又是一位身旁的知音。
多少个夜晚,三毛和她的撒哈拉出现在少年人的日记本里,出现在少年人遥想未来、走向世界的梦里。
踏遍天山万水的身体,永远怀着一颗纯净的赤子童心。
童年时期的三毛唯一的理想就是做一个拾荒者,即使被老师责罚、被周围人不理解,她仍然用三毛式的固执把这个理想深埋在心里,并且后来用一生去践行。
读完《小王子》后,她狂热地崇拜着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她知道了作者曾经在沙漠小镇生活工作,才有了灵感写出《小王子》这样精彩不凡的故事。从那时候开始三毛就有了一个梦,关于沙漠的梦。
她回忆和撒哈拉最初的缘起时,在一本书里这么写到
“不记得在哪一年,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如果每个人的宿命是一棵树,那么童年的经历和印记就是这棵树的根,无论树根怎么盘根错节,未来生长的枝叶都有着树根清晰的纹理。
童年时期种下了宿命的种子,三毛的一生都是一个热情的的拾荒者,一个流浪的追梦人。
初到撒哈拉的三毛,下了飞机的一瞬间,满眼的风沙吹得睁不开眼,缺水、缺食物,身心犹如从繁华落入尘埃。
但三毛感受到的不是荒凉孤寂,她的身体准备好了吃苦,她的心里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因为这是她前世梦中的地方,因为她的荷西已经提早来到这里,为他们营建一个新的家园而努力。
爱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心安处。荷西给流浪者三毛一个家,无论这个家是在台北、西班牙还是撒哈拉。
三毛在风沙中细数柴米油盐的生活,海边拾贝般珍藏与荷西一起的点滴。
她和土著邻居们共享简单的晚餐,她和沙漠中的初婚少女分享心事,她穿过坟地驱车上百里去欣赏沙漠夕阳。
她也曾提着一桶水在太阳下徒步40分钟,曾为吃到一餐鱼半夜去海边悬崖冒险并差点丧命,为打造像样的家具捡来做过棺材的木头,她们也为了生存从一个岛搬迁到另一个岛……
无论走到哪里,拾荒依然是她最大的爱好,沙漠中动物的化石都是她的珍宝,垃圾堆里捡来的铜器,也能成为她最得意的装饰品,院子里唯一的一颗小树是她对绿色希望的守护。
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充满劳绩,又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当经历变成了往事,过往变成了回忆,苦难也开始变得浪漫。
六年后,她挚爱的荷西沉入了深深地海底,再也没有回来。
三毛的世界,仿佛从一个悲喜交加的梦幻世界进入到另一个悲喜交加的梦幻世界。
没错,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不同的是,对三毛来说,前一个世界的快乐是真的快乐,后一个世界的悲痛是真的悲痛。
那短暂又冗长的六年时光给了三毛真实的灵魂,她一生活着的激情,仿佛在那六年已经燃烧尽了。
后来的她开始真正的流浪,心灵的流浪,追寻的流浪,她走过北美繁华拥挤的都市,她踏进南美土著人的村庄,她倾听新疆歌者的声音…最后她才知道,她的答案在撒哈拉旁深深的海底…
三毛尽其所爱爱人,穷其所有助人,直到她做完了所有想做的事、该做的事,她选择了结束。
生死于众人平等,不一样的是创造的过程。自由的不是三毛的生活,而是她的心。
她活的通透勇敢,走的潇洒毅然。
纵观一生,三毛是少数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的人。三毛很幸运地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她的幸运是因为她的自我争取,天性里的任性、倔强让她有了挣脱大部分人的生活轨道的勇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我们很多人一再嚷嚷着要去远方过诗意的生活,但往往会被现实和内心的胆怯打败,最终成为了一个个平凡的你和我。
为什么你也喜欢三毛呢?
少年时,她是一个旅行故事的讲述者,遥远而传奇;一个流浪精神的践行者,替很多人谱写着精彩的青春。
中年时,觉得的她是一个认真生活的创造者,和芸芸众生一样经历着悲喜流离,不同的是她的内心一直青春,一直自由。
当我们老了呢?回想自己青春时曾遇到过三毛,我们会想到些什么呢?
世界上只有一个三毛,但在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
中年的你,曾经努力学习,现在认真工作,为孩子的学位绞尽脑汁,为还上房贷想尽办法。近处触手可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抬眼看到的是应接不暇的人情世故。
如果你还记得少年时遇到的那个三毛,是否可以给自己几秒钟,在蓝天白云下,让心感受青春、感受自由?
2020年3月,我们共待花开时,祝您安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