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中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我是重庆秀山人,从小母亲每到下雨天就会给我们做一些传统的 美食 ,奶奶也经常给我们做,像米豆腐,豆花,油粑粑,糯米粑,酿豆腐,包子……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我,注定是一枚吃货!
我最喜欢的是糯米粑,后来去四川上学,发现他们那里有一种叫猪儿粑的做法很相似!
结婚之后,我老公他们这边就是吃这个过年,他们叫这个为“包子”,取团圆之意,因为它的包法是要团成圆圆的!
制作方法:
因为糯米粉揉好之后特别容易干,我们一般都是先制作馅料!
取半肥半瘦的猪肉剁成肉馅;豆腐切成小颗粒,也可以捏碎。胡萝卜切丁,也可以用豇豆、芹菜、香菇之类的,喜欢什么就放什么!姜切末,葱切葱花!
起锅,放油炒糖色,下肉末炒出油,放姜末炒香,放盐调味,下豆腐碎蔬菜末炒熟,下葱花就可以出锅了,肉馅就做好了!
糯米粉放入揉面盆中加入开水,用筷子搅拌,慢慢把干粉往里加,下手慢慢揉,小心烫!揉成光滑的面团就可以分成小剂子开始包了。
包好的糯米团子垫上柚子叶、芭蕉叶、箬竹叶、高良姜叶等就可以大火蒸了!出锅就开吃!
永远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食物,是在军营里很多年每天必吃的一道主食,它叫 二米饭。
二米饭 是用大米和小米掺合到一块蒸熟的主食。这里的大米和小米不是当年的新粮,没有什么香味, 二米饭里 小米多,大米少,出锅的 二米饭 呈黄色。我入伍后的头天早上的第一顿饭就是 二米饭 。下饭的菜是一个班一小盆腌萝卜条。看到这种食物,我们一百多个从河南老家入伍,吃惯了面食的新兵不知道如何下筷子。是班长给我们把饭打到碗里,又把那一小盆腌萝卜条分给每一个人。腌萝卜条太咸也太少,吃一口 二米饭 只能咬一点咸菜,才能匹配着把那一大碗 二米饭 吃下去。中午吃 二米饭 时菜品要丰盛的多,一般要三菜一汤,肯定有荤菜。配 二米饭 绝佳的菜是红烧肉,那大大的肥肉块,再加一勺飘着浓浓香味的肉汤汁,直吃得每一个人的嘴上不住的抹油。当时我们驻守在北方山区的部队,细粮供应比例低,每周有四五天都要吃 二米饭 这种主食,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不吃它了。好多年以后,每当我想起军营里的往事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 二米饭 来,想起 二米饭 配咸菜、配红烧肉的滋味。甚至有几次我还学着当年的样子,用大米和着小米蒸出来 二米饭, 烧上一盘红烧肉、炒上一点咸萝卜,煞有介事地吃起来,但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看来 二米饭也 只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了。
一道娘做的切花虾皮茄子鲞,让我馋了很多年!每当想起这道菜,就垂涎欲滴!娘把茄子洗净切成圆段,然后每段切上细碎花刀,茄鲞没有完全切开,每个之间丝丝相连,放油里两面煎煎,然后放上葱姜,辣椒、虾皮,酱油,慢炖,出锅前放少许醋加上蒜末,再放上点香菜就出锅了!这道看似简单的菜,在我们小时候感觉是很奢侈的,因为那个年代,生活拮据,我们一家九口人每年只有十几斤油,虾皮是用自己家鸡下的蛋换的,这样的菜是不轻易做的,这是我娘给父亲和奶奶做的下酒菜,我们姊妹是吃不到的,只有看的份!奶奶有点偏心我,趁娘和其他孩子没看到,悄悄夹一筷子放我嘴里,太香了!在嘴里品味了好一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道菜的味道也让我思念了很多年。
最疼我的奶奶走了四十个年头了,娘也离开我十年了!每当想吃这道菜的时候就想起了以往,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的用的应有尽有,但是总感觉缺少了一点点原来的味道!
从前穷的没有发,
一年到头苞米碴。
如今提前就害怕,
再也不想去吃它。
永远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食物对我来说就是童年。人记事一般从五六岁开始,不是每年里大事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而是特别的事才会记得清楚。所以往往是斑斓的记住一些事情。
我们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人,物质困乏,吃在我们的记忆中占据很大空间。小时候我生长在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是凭票分的。花生每人2斤,用白纱布小口袋去领的,苹果包括杂果每人10斤,我和弟弟妹妹每个人带着小袋子去领取背到家,糖块每人一斤,红糖白糖都是按照人头份分的。
回到家里吃的时候也是分着吃,我是老大自然能吃,妈妈说这点东西不分着吃你自己就可以吃掉一大半,弟弟妹妹没有的吃了。所以童年记忆中,我老是觉得什么东西都不够吃。
我六岁的时候,家里买刀鱼,三毛一斤,买了一块钱的就是三斤多吧,那时候没有养殖这一说,都是野生的海刀鱼,味道当然很鲜美。做好之后,我急不可耐的要吃,妈妈给我盛了几块,我就端着碗去吃了。由于弟弟妹妹小,没人给我挑鱼刺,都去照顾弟弟妹妹了。等想到我,妈妈突然害怕起来,是不是让鱼刺掐住了,怎么一点声音没有,于是慌忙找我。
结果是看到我坐在门槛上,鱼刺排了一溜,正津津有味的吃呢,妈妈一看乐了,这孩子真行,会自己吃鱼挑刺,没被鱼刺扎着。
长大了以后妈妈还常常说起这件事,说我就是个小馋猫。
童年关于吃的记忆还有很多,那种味道已经深深的刻在心底,长大后再也没有找回那种味道。
永远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食物,一定是爷爷做的酿豆腐了。
爷爷是客家人,用的豆腐又宽又厚,酿出的豆腐两面饱满鼓涨。爷爷先用小火在锅中把酿豆腐慢煎两面金黄后,再转砂锅炖得滚烫,离火前,撒一把葱花,那气味,香得口水都流下来。
爷爷最喜欢做酿豆腐给我们吃。爷爷酿豆腐的馅是用六四比例的 瘦肉加肥肉馅 ,再加上一点 梅香咸鱼 。
这种梅香咸鱼是制作时将鲜鱼发酵一两天,待其营养物质改变再加盐腌制七八天,再晒干,便会产生一种奇特的香味。
豆腐嫩嫩的,又香又嫩,加上咸鱼其肉质松软,咸中带香就更鲜了。吃着酿豆腐,配白饭,白饭都能吃多几碗。
可是,现在再也吃不到爷爷亲手做的酿豆腐了。爷爷在离开我们前的一个月,曾经问过我什么时候回家吃饭,他会做酿豆腐给我吃。却没有料到,还没等到我回家,爷爷就走了。
酿豆腐的味道,只能永远留在记忆中了。虽然,在爷爷离开后的日子,我们按照爷爷的方法重做过酿豆腐,但食物再相似,也不是旧时的味道。而以后,再也吃不到那样的味道了。
永远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食物,是一碗飘着香菜、浮着香油沫子的白水煮面条。
从小跟随奶奶长大。那年我五岁。 记得很清楚,那天为了赶工,我跟随奶奶,同村里年长的大娘婶婶们,一大早就冒着寒冷去摘棉花。
棉花株像一座座小山堆在场院。
帮奶奶摘了半上午棉花,又累又饿,就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在两座棉株的凹地,用绵株给自己搭了个城堡,躲在里面独自摘棉花玩。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浸人心脾的香味传来。睁眼,是奶奶!
一盏豆油灯亮着。暖光里,奶奶正端着一碗飘着香菜、浮着香油沫子的汤面条 ,慈祥地对我笑。面条 鸟鸟升起的香味,飘满房间。我一骨碌爬起来,端起面条 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吃了个底朝天。吃完,舔舔嘴唇,深深后悔吃得太快,也才想起来问奶奶:我明明是在摘棉花,怎么现在在家里?奶奶怎么舍得做面条 还放了香油?奶奶只是温柔地笑……
多少年过去了,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品过无数,但没有那种食品能比当年奶奶端给我的那碗清水面条 美味。
其实,那碗面条食材简单。奶奶的手擀面、一瓢清水,几片香菜叶,一滴香油散开的油末。
就是这食材简单、注满了奶奶爱的一碗汤面条,成为我挥之不去,永远留在记忆中无可替代的 美食 。
鞠一捧清泉,守一瓣心香!
永远留在记忆中最深刻的食物对我来说,是妈妈精心准备的食物。
妈妈记得家里每个人的喜好,菜品搭配科学讲究,油、盐、酱、醋放的恰到好处。她精心准备的食物,色香味俱全,备足了营养,添加了爱心,调制了温暖。
人们对女性的最高评价莫过于“上的厅堂,下的厨房”。当今 社会 生活节奏快,对女性的要求也高,能在厨房里多花时间为家人准备食物的女性,是值得人钦佩的。下班后,她们冲进厨房,奏响锅碗瓢盆交响曲,一阵紧张的忙碌后,端出一盘盘香甜可口的饭菜。
吃惯了妈妈精心准备的食物,不管走多远,都会想念妈妈的配方,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与妈妈的家常菜相媲美。天南海北的游子赶回家,吃一口妈妈精心准备的食物,啊,依然是熟悉的味道!
妈妈精心准备的食物,是家的温馨,爱的传承。我们从妈妈那里学会了什么是爱,从妈妈那里学会怎么去爱。记忆中,对家的基本概念的形成,就是源于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妈妈精心准备的食物。
常回家看看,陪妈妈吃一顿她精心准备的食物,多少情谊在里面,你品,你细细的品。儿女承欢膝下是老人的心愿,陪着妈妈,大口吃她精心准备的食物,听她唠唠家常,便是儿女最大的孝道。
小时候吧家里穷吃不上饭,每天都在扛饿,那时候是分粮食吃饭,上工才可以分粮,像我们小朋友这种就只能跟着大人吃点,我妈妈饿得胃出血,因为妈妈一个人上工赚工分,每次我们家分粮都是最少的那家!吃不饱饭也很正常,因为我爸是工人,我妈是农民,我爷爷奶奶又常生病,所以那时候,如果每个月能吃一顿肉都是我最大的奢望,记得有一次我二奶奶家给我们家端了一碗红烧肉,我和弟弟为吃多一奌都打架了,其实我爸爸妈妈一口也没吃,都是让我们吃,爸爸一个月8元钱的工资开资一家人吃穿用度,每年只能吃几次肉,其实家里有养肥猪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很奇怪,家里有猪为什么没有肉呢是不,那时候其实每家都养猪,一样都没有肉吃,因为有一半猪肉要上交国家呢,一头猪自己只能吃半边,那时候的我非常瘦,而且还吃得多,每天都在喊饿,因为油水不够,都14,15的姑娘才开始发育,为此事我妈还专程带我去看医生,那时候常常想如果自己能吃到一大碗红烧肉那该是多么幸福快乐啊!想想现在生活很好,可以吃自己喜欢吃的,想吃什么都可以,下面我就分享一下红烧肉的做法:
食料:五花肉,最好是五花三层的,不要太肥或太瘦的,
调料:葱段,姜片,蒜,八角,老抽,耗油。料酒,糖,盐,味素,鸡精,细辣椒种粉少量,
首先将肉放冷水泡一个小时,捞出起锅加姜片煮7成熟只要用筷子能扎进不冒血水就行,切块,入油锅稍微炸一下,外皮硬了就行,不炸也行,然后就葱段,姜片,蒜,八角爆锅,放肉加入老抽,耗油。料酒翻炒,加入少量水,糖,盐,味素,鸡精,细辣椒粉,烧开后调味味道有一点点甜,糖放一点点,调色,改小火慢炖,待肉烂了勾欠起锅装盘上桌
记得那年我11岁,在老家一个山东的海边小渔村,那时候海滩养殖方兴未艾,村里的渔民们刚知道可以通过滩涂养殖蛏子来发家致富。但是还掌握不了蛏子的育苗技术,所以蛏子苗只能靠福建沿海的育苗场。而运输蛏子苗的过程是异常的艰苦。从山东沿海出发,开着大解放车,车上放大型的水袋,夜以继日的开到福建,为了省钱来回都是走国道,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父亲就是大车司机之一。
有一次父亲从福建回来,说给我带了好吃的。我迫不及待的爬进脏乱还堆着铺盖卷的驾驶室,从他手里接过来一个长着绿叶子还扎手的家伙,不过闻上去好香啊。父亲告诉我,这是菠萝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菠萝,被它的香气深深的吸引了。父亲把菠萝甩给我之后,就忙他的去了。
我用草纸垫着捧着菠萝,它散发出的香气,让我垂涎欲滴,可是这玩意怎么吃啊?肯定不是直接咬吧?那还不把嘴扎坏了。经过与小伙伴的商量,我们找来了菜刀,像杀西瓜一样把它切开,一人抱着一块就开始啃。真的好甜,从来没有吃货这么美味的东西。
从那以后菠萝的味道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时常想起那甜甜的香香的感觉。多少年之后,物质极大丰富了,交通也便利了,在北方能吃到的南方的水果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菠萝也没少吃,但是再也没有吃到过那种味道。
菠萝其实越变越好吃了,但是人却变得口味越来越高了,所以再也吃不到那份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