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体人如何看教育

 我来答
慧圆教育
2022-07-21 · TA获得超过503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8万
展开全部
最近被一本教育媒体人沙培宁的《情与思》所吸引,那么做一个媒体人怎么看我们的一线教育呢?关于一个教育媒体人对一线教育的思考有很多 ,但是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孩子该有的模样”和 “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 ”,这两篇文章给我的印象最刻 。其中孩子该有的模样里边说到好的学生样应该有几点: 第一 他是结实的,一个 真为孩子好的学校 一定会把孩子的健康放在心上 ,这是好学校,好教育的重要标志 。现在 为解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些学校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如我们艾瑞德国际学校也一直从体育课、劳动教育方面在一步一步改进 。第二是欢实的 ,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 ,我们将造成一个年纪轻轻的博士和一个老态龙钟的儿童 。” 第三 孩子应该是皮实的 他说到如果我们捧着 、抱着长大的都是学习成绩优良但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孩子, 那么教育极大的悲哀就是这样 。孩子就该在摔摔打打 、磕磕碰碰中成长 ,如果没有严格严的军训 ,没有挑战极限的远足 ,学生就很难体会到“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 掉肉不掉队”的豪迈。同样 当失败、碰壁 等被屏蔽与过滤,没有抗压挫折的磨练 ,没有经风经雨的考验 ,学生也就很难生长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所以身体与心理的皮实,真的一个也不能少 。目前我们学生缺乏的就是这个 ,特别是有些“贵族”学校,有些孩子很娇气, 跑跑步都觉得受不了了 ,周一早上升个国旗都会倒掉一大片孩子, 这样的体质怎么能去做更大的事儿呢 ?还有些孩子在犯错误的过程中 有老师会批评他两句就受不了 ,跳楼的,家长找事的比比皆是。所以说孩子应该皮实一点儿 。第四是丰实的。在当前教育被窄化为教学 ,教学被转化为记忆,记忆被进一步被转化为条件反射的情况下 ,我们所培养的恐怕只能是在很少的领域懂得很多 ,但是在很多的领域懂得很少的人 。世界如此精彩 ,我们难道不该让孩子们去“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吗 ?所以说 我们只有能孩子观世界 孩子才会有世界观 。我们应该丰富孩子的课外知识 ,不应该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在我看来孩子本来的模样是他们就是他们,千万不要让他们过早地成为了我们,也许这就是我们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与珍爱吧!是的 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模样 ,但是目前好多孩子成了父母的样子 , 这也是社会的悲哀呀 。

第二篇文章关于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 张华教授说的非常好 ,我们的课程真的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逻辑 而非内容逻辑 , 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 ,我们就会发现 ,对孩子们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不懂 ,太多的不懂自然演化出太多的主观臆断 ,本末倒置 ,太多的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太多的轻重错位 ,主次颠倒 ……在不少教育者的意识中 ,对象感模糊 ,生命感缺失 。大家早已习惯于用成人的眼睛观望出去 习惯于让他们顺应我们 。在这样的价值框架下, 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于那些精致的教学研究、课程安排相比较,我们关于学生的知识会那么的匮乏 ,那么的简陋 。是的教育实在是一门指向内心的学问 ,这与串串闪烁着人生光辉的文字 ,实在是一个至善的教育者之“同理心”与“共情感”的最美丽的表达 。所以说无论是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或者是一位家长 ,我们必须学会变小孩儿 ,才配做小朋友的先生和父母 。简而言之, 其实就是换位思考 ,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而现实生活中 ,我们往往把孩子变成了我们 ,比如一些家长会拔苗助长 ,而有的孩子有的家长会跟风 ,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 ?想的什么 ?她只是告诉孩子 别人做了你也应该去做 ,这样是不符合孩子的心理的 ,家长没有同理心与共情感 ,所以说孩子在做这个事的时候就会敷衍家长 ,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两败俱伤 。有一次跟一个朋友聊天 她两个孩子都是九八五出来的优秀的孩子 ,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 ,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的教育方法 ,所以说孩子非常优秀 ,而有些家长只是管 物质方面的满足,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所以说孩子的心理首先就不健康 。所以说 无论是我们做家长的还是做老师的 ,都应该用孩子眼睛望出去 ,这样的话 ,家庭里才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学校里才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社会型人才才会更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