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讲述慰安妇的纪录片,如果能找到排片的话,去看看吧
展开全部
我们是时候直视一个词语,一个再不说就真的来不及了的词语—— 慰安 妇。 一个在多年里,从未被忘记的群体。
仅中国,在1932年到1945年间, 被日军蹂躏的女性人数 是20万。 到了2012年,公开资料显示, 幸存的慰安妇只剩32人。 至今,中国内地慰安妇幸存者仅剩15人。
这个数字仍在减少……
《三十二》, 这部以数字命名的纪录片,既简洁地强调了“抢救历史”的紧迫感,也是对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无奈叹息。
韦绍兰老人,就是那 三十二分之一。 影片的43分钟,只不过是记录她人生,薄薄的一页书。
一页,就让你读出力透纸背的沉重。
有些历史,不能忘记。
视频:纪录片《三十二》预告片
2012年12月,80后导演郭柯以“慰安妇”为题材,历时两年,拍摄记录了这位生活在广西桂林的“慰安妇”韦绍兰。
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三十二》曾在国内、美国、英国多地展映,获得主要的奖项有:
2013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年,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年,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年,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年,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永久收藏
生命是什么?这部纪录片诠释另一种含义。
《三十二》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打开尘封的往事。
青山秀水,江水静谧。
你不会想到,在这方灵山秀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
韦绍兰在《三十二》中亲口告诉你:
1944年,韦绍兰被日军掳走,送至马岭慰安所。噩梦开始于此。之后,慰安妇成为了她另一个身份,一生最耻辱的身份。
广西马岭镇慰安所遗址
2012年的冬天,镜头下的韦绍兰92岁,住在这间瓦房。
《三十二》很静,只用镜头安静地记录老人日常生活,没有旁白与煽情的配乐。
岁月在韦绍兰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她佝偻着背,挎着布包,走出村子。走过石桥,走过村上的公路。沿途尽是安静的镜头语言。
一天生活开始了,像所有普通老人一样,淘米煮饭,洗衣洗菜。很难想象,韦绍兰在1944年的马岭慰安所经历了什么。
如果她不说,谁又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七十年,很长,长到是我们的大半生。时至今日,韦绍兰依然记得那一年的故事。她坐在床边,用当地的土话,开始讲述。
92岁的韦绍兰逻辑依然清晰,只是,语言极其平淡、简单,听不出太多情绪。但随着叙述的深入,你会发现,记忆是怎样牵动着她的每一条神经。
先是对战火连天的惊恐。
某个封藏的角落忽然被碰触了一下,掩面而泣。
嘴里继续说着,却不由自主捏紧了双手。
最后是怔然望向采访者,沉默,无言。
好像语言永远也没办法形容那件事,眼泪永远也滴不完心里的苦海。
她说,三个月后的一天,她趁着看守的日本士兵打瞌睡,背上仍在襁褓里的女儿,逃出了慰安所,噩梦这才结束。
在那三个月,韦绍兰被野兽们折磨;此后的一生,她被“慰安妇”这个身份折磨。
一回到家,她就哭了。之前只知道害怕,没顾得上哭。看到人回来了,丈夫却说她“到外面去学坏”。
婆婆和邻居都说,你别怪她,别怪她。丈夫怎么想也想不过,就躲着她,一个人闷声到山后去砍柴。
后来,她想到自杀。之前太害怕,也没顾得上想。喝了药,被邻居救过来,才没死掉。
《三十二》提醒我们, 原本我们只知道“慰安妇”这个词,却没有看过“慰安妇”如此讲述曾经,我们知道日本人曾经在慰安所的兽行,却很难看到,幸存下来的“慰安妇”如何走过余生。
纪录片只有43分钟,可它隐藏了许多故事。就像这一去一回的两个镜头——老人走路去镇上领钱,回来坐了一辆面包车。
是因为领到了钱,才舍得坐车回来?还是走去已经用尽了体力,回来只能坐车?或者在镇上遇到了同村人,顺带把她捎回来?
不知道。正如我们不知道,韦绍兰老人如何度过了那些默默垂泪的日夜。我们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像韦绍兰一样的老人。
如果没有《三十二》,你不会知道韦绍兰老人在那时怀了孕;你不会知道罗善学内心的挣扎;你不会知道92岁的韦绍兰,依然忘不掉70年前的那一天……
纪录片的最后,韦绍兰老人回忆起十三四岁时,她和一群男女青年,围着邻村的老伯学唱民谣,好开心,像接新娘子一样。
镜头慢慢上移,转为空镜,从人世抽离到自然,和开头是一样的景色。这时响起了老人唱的民谣: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有些经历,在时光的打磨下,会铭刻进你的身体。当诉说到自己的遭遇时,语言朴实的韦绍兰老人,居然说出了像诗人般洗练的表达, 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在这个句子面前,多少人的文笔都要黯然失色。这是苦难天长日久的结晶。韦绍兰老人居然不止一次地说了, “世界真好”。
韦绍兰的故事,在《三十二》里告一段落了,但还有更多慰安妇幸存者的故事值得我们聆听。
导演郭柯在两年后,又开始筹备新的一部纪录片。只是,数字从 《三十二》变成了《二十 二》。 短短两年,幸存者中有10位老人相继辞世。
为了让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晓,2016年底,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在腾讯公益开放平台发起“唤醒慰安妇历史记忆”项目,目标筹款100万元,募集时间56天。
最终,获得28803人支持,筹款1000467.23元,解决了剧组燃眉之急。
目前,《二十二》还没正式公映。但自7月7 日起,在全国38个城市陆续展开大规模点映活动,8月14日全国正式公映。
如果能找到排片的话,去看看吧。
微信号:ffq0551
仅中国,在1932年到1945年间, 被日军蹂躏的女性人数 是20万。 到了2012年,公开资料显示, 幸存的慰安妇只剩32人。 至今,中国内地慰安妇幸存者仅剩15人。
这个数字仍在减少……
《三十二》, 这部以数字命名的纪录片,既简洁地强调了“抢救历史”的紧迫感,也是对时间和生命流逝的无奈叹息。
韦绍兰老人,就是那 三十二分之一。 影片的43分钟,只不过是记录她人生,薄薄的一页书。
一页,就让你读出力透纸背的沉重。
有些历史,不能忘记。
视频:纪录片《三十二》预告片
2012年12月,80后导演郭柯以“慰安妇”为题材,历时两年,拍摄记录了这位生活在广西桂林的“慰安妇”韦绍兰。
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三十二》曾在国内、美国、英国多地展映,获得主要的奖项有:
2013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摄影(蔡涛)
2014年,英国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4年,凤凰视频纪录片大奖-最佳纪录短片
2014年,滨海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2015年,中国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永久收藏
生命是什么?这部纪录片诠释另一种含义。
《三十二》以“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漓江打开尘封的往事。
青山秀水,江水静谧。
你不会想到,在这方灵山秀水,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
韦绍兰在《三十二》中亲口告诉你:
1944年,韦绍兰被日军掳走,送至马岭慰安所。噩梦开始于此。之后,慰安妇成为了她另一个身份,一生最耻辱的身份。
广西马岭镇慰安所遗址
2012年的冬天,镜头下的韦绍兰92岁,住在这间瓦房。
《三十二》很静,只用镜头安静地记录老人日常生活,没有旁白与煽情的配乐。
岁月在韦绍兰身上留下深深的印记,她佝偻着背,挎着布包,走出村子。走过石桥,走过村上的公路。沿途尽是安静的镜头语言。
一天生活开始了,像所有普通老人一样,淘米煮饭,洗衣洗菜。很难想象,韦绍兰在1944年的马岭慰安所经历了什么。
如果她不说,谁又知道她经历了什么……
七十年,很长,长到是我们的大半生。时至今日,韦绍兰依然记得那一年的故事。她坐在床边,用当地的土话,开始讲述。
92岁的韦绍兰逻辑依然清晰,只是,语言极其平淡、简单,听不出太多情绪。但随着叙述的深入,你会发现,记忆是怎样牵动着她的每一条神经。
先是对战火连天的惊恐。
某个封藏的角落忽然被碰触了一下,掩面而泣。
嘴里继续说着,却不由自主捏紧了双手。
最后是怔然望向采访者,沉默,无言。
好像语言永远也没办法形容那件事,眼泪永远也滴不完心里的苦海。
她说,三个月后的一天,她趁着看守的日本士兵打瞌睡,背上仍在襁褓里的女儿,逃出了慰安所,噩梦这才结束。
在那三个月,韦绍兰被野兽们折磨;此后的一生,她被“慰安妇”这个身份折磨。
一回到家,她就哭了。之前只知道害怕,没顾得上哭。看到人回来了,丈夫却说她“到外面去学坏”。
婆婆和邻居都说,你别怪她,别怪她。丈夫怎么想也想不过,就躲着她,一个人闷声到山后去砍柴。
后来,她想到自杀。之前太害怕,也没顾得上想。喝了药,被邻居救过来,才没死掉。
《三十二》提醒我们, 原本我们只知道“慰安妇”这个词,却没有看过“慰安妇”如此讲述曾经,我们知道日本人曾经在慰安所的兽行,却很难看到,幸存下来的“慰安妇”如何走过余生。
纪录片只有43分钟,可它隐藏了许多故事。就像这一去一回的两个镜头——老人走路去镇上领钱,回来坐了一辆面包车。
是因为领到了钱,才舍得坐车回来?还是走去已经用尽了体力,回来只能坐车?或者在镇上遇到了同村人,顺带把她捎回来?
不知道。正如我们不知道,韦绍兰老人如何度过了那些默默垂泪的日夜。我们也不知道,还有多少个像韦绍兰一样的老人。
如果没有《三十二》,你不会知道韦绍兰老人在那时怀了孕;你不会知道罗善学内心的挣扎;你不会知道92岁的韦绍兰,依然忘不掉70年前的那一天……
纪录片的最后,韦绍兰老人回忆起十三四岁时,她和一群男女青年,围着邻村的老伯学唱民谣,好开心,像接新娘子一样。
镜头慢慢上移,转为空镜,从人世抽离到自然,和开头是一样的景色。这时响起了老人唱的民谣: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
天上下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有些经历,在时光的打磨下,会铭刻进你的身体。当诉说到自己的遭遇时,语言朴实的韦绍兰老人,居然说出了像诗人般洗练的表达, 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在这个句子面前,多少人的文笔都要黯然失色。这是苦难天长日久的结晶。韦绍兰老人居然不止一次地说了, “世界真好”。
韦绍兰的故事,在《三十二》里告一段落了,但还有更多慰安妇幸存者的故事值得我们聆听。
导演郭柯在两年后,又开始筹备新的一部纪录片。只是,数字从 《三十二》变成了《二十 二》。 短短两年,幸存者中有10位老人相继辞世。
为了让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晓,2016年底,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在腾讯公益开放平台发起“唤醒慰安妇历史记忆”项目,目标筹款100万元,募集时间56天。
最终,获得28803人支持,筹款1000467.23元,解决了剧组燃眉之急。
目前,《二十二》还没正式公映。但自7月7 日起,在全国38个城市陆续展开大规模点映活动,8月14日全国正式公映。
如果能找到排片的话,去看看吧。
微信号:ffq055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