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脾气父母修炼指南:生气时用这3个方法,心平气和和孩子沟通
商场,一个4岁的小女孩满地打滚,哭着要玩具,周围挤满了围观路人。
旁边的妈妈满脸怒火,大喊:“你要玩具,就留在这里,和玩具过吧。”
说罢妈妈自顾自离开,剩下小女孩躺在地上。小女孩眼见着妈妈走远,满脸惊恐,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跑着追妈妈。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有很多,他们不爱孩子吗?或是不愿意管教孩子吗?
并不是,她们只是不知道该如何管教孩子,或许曾经这个妈妈也温言软语向孩子解释过,给孩子讲道理,可是孩子不听。
于是在不断的失败挫折中,这些家长逐渐掌握了新的教育方式,或是简单粗暴揍孩子一顿、或是冷言冷语吓唬孩子。
总之,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便好。
殊不知这样做虽然能起一时之效,长远看来却会害了孩子,给孩子带来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犯错不知错,下次改不了
父母图省事,用自己生气的态度告诉孩子“你错了”,然后孩子会在父母严肃面容的威慑下改正。但孩子只知道自己错了,不知道为什么错,下次还是难以避免犯错。
就比如孩子在小区踢球,弄碎了一楼邻居的玻璃,家长冲孩子生气后,孩子以后再也不在小区踢球,看似孩子知错能改。可实际上孩子只是因为父母突然变凶,恐惧之下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
可能孩子不在小区里踢球,还会在楼道里旁边踢球,或者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诸如此类,因为孩子并没有明白,自己错在不该在不能运动的地方运动。
生气的父母让孩子心生恐惧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会察言观色,父母的疾言厉色能让孩子安静下来,但不适合因为孩子听懂了,明白了,而是因为孩子害怕不敢动。
父母经常生气的孩子,会不自觉的练就一副察言观色的本领,周围人表情稍微有不对,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人生气了,进而妥协换取对方谅解。
时间久了,孩子会变得不自信起来,而且失去自身的想法,成为一个没有灵魂,只知道讨好他人的傀儡。
让孩子习以为常
很多妈妈冲孩子生气生多了会发现,孩子逐渐不愿意听自己讲话了,之前喊一句能起到效果的时,现在喊好几句孩子才能动一动。
这是因为家长的愤怒让孩子产生了抵抗能力,逐渐孩子变得不以为然起来,有的年龄小的孩子还会以为这是父母和自己玩的方法,认为生气是一个 游戏 。这样长期以往,父母肯定没法管理好孩子。
那么家长为什么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真的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吗?
受原生家庭影响
电视剧《都挺好》里面,苏母受母亲重男轻女影响,变成了扶弟魔,婚后补贴弟弟家庭二十多万,还卖掉女儿苏明玉的房间,供儿子上学用。
她自己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牺牲品,却下意识地把重男轻女带到了自己的家庭中。
道理一样,一个从小没有被温柔对待的孩子,已经习惯了粗暴的亲子关系,错误的相处模式被固化,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于是,对于这些父母而言,对孩子大吼大叫生气发火完全是正常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而且在潜意识层面里,他们会觉得我就是这么过来的,我的孩子凭什么过得比我好。
身处其中无法自知,是最可悲的。
存在逃避心理
父母过于急躁,急于求成,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只想通过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观察大部分爱向孩子发火的父母,可以发现他们在情绪平和的时候,也很少会花时间和孩子互动,进行沟通交流。
这样的父母会带孩子去游乐园玩,但孩子坐在旋转木马上的时候,他们可能在看手机回消息;他们会和孩子一起读绘本,但是读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和孩子一样融入绘本的故事中,而是扮演了一个“监工”的角色,监督孩子自己读绘本。
对孩子期望过高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比如希望孩子成绩优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
这些父母将这些作为孩子成材的唯一标准,孩子稍微有一点达不到,这些父母就着急上火,觉得自己教育失败,并且将这些懊恼发泄在孩子身上。
既然知道了冲孩子发火的恶果,也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向孩子发火,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呢?
接纳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生来就有的,悲伤、愤怒、懊恼、犹豫都是正常情绪,不要试图去消灭这些情绪,因为它们的存在是合理的。
但是存在即合理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要被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接纳情绪是第一步。
家长们下次被孩子气到肝疼的时候,可以先告诉自己“我很生气”,然后再把情绪表达出来。
就比如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在我平静下来之前我要一个人待会”,然后再用能让自己舒适的方式舒缓负面情绪。
管理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犯了小错家长都会大发雷霆,这并不是代表着家长对于孩子过于严苛,而是因为家长与孩子在过去积累了无数的冲突和未解决的矛盾,家长心里还没有放下,所以会在孩子稍有不如意的时候滚雪球式地发泄出来。
所以,当家长意识到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陈年的矛盾时,要先化解这些旧的矛盾,当家长不带任何偏见和孩子交流时,才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基础条件。
交流注意3个“慢”
孩子理解能力不强,也较为敏感。有时候家长明明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一说出口,就变成了指责的话语。这往往是因为家长太急于求成了。所以在和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告诉自己“慢点想,慢点说,慢慢等孩子回应”。
当家长能够完全做到这3点时,成功沟通的一半就已经做到了。
情绪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敌人,而不是拿来对付孩子的法宝。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着各自的人生,相同却又不相同。但当孩子降临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身份——家长。
我们理所当然要对这个被我们带来世界的生命负责,耐心地教他、帮助他,而不是恶语相加,伤害孩子。
祝大家都可以拥有和谐亲子关系,如果你有什么疑惑,可以在评论区指出来,我会竭力帮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