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原型现在怎么样了
1976年,茅武出狱,时年25岁,亦有其他说法称茅武提前获得假释。有说茅武出狱后改名换姓到了美国生活,也有说茅武扔在台湾摆摊卖面。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1961年6月15日晚上10点左右,16岁的太保组织“璧玉帮”成员茅武跟踪恋爱对象刘敏至牯岭街七巷底,试图挽回移情别恋的她,遭到拒绝后,他手持利刃连捅五刀,将15岁的刘敏刺倒在血泊中。
台北市警局第二分局的值班巡警接到报案称牯岭街5巷10号的后门有穿童军服的女学生被杀。两位警察立刻赶到现场,见一少年抱住倒地的女学生不放,在警察再次询问时改口称自己既是女学生的哥哥,也可以说是未婚夫。警察察觉不对,再问:“人是你杀的吗?”,对方回答:“是我杀掉的!”。警察随即把少年押回警局审理。
牯岭街一案轰动整个台湾省。经过漫长的审判,茅武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上诉高院后减为七年,但检察官不服上诉,由最高法院发回更审,最后改判为十年。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创造背景: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导演在 1991 年的作品。电影勾勒了 60 年代,准确的说是这个悲剧性的、真实的犯罪事件发生的 1961 年的台湾社会画卷,也可以说,它准确地通过一个少年的视点向我们展现了戒严时期,在白色恐怖之下处在与世界完全隔绝当中的台湾,以及那里人们的经历。
同时,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一个时代的氛围当中,导演成功地给我们提供了一部青春电影,而在这儿,它同时呼应着 60 年代青春这个词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旋律,同时这个词的含义也在世界范围之内被完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