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洞庭湖的资料

 我来答
肯声陌2022
2022-10-30 · TA获得超过9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8.5万
展开全部

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432.5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

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并沿延用至今。

基本信息

中文名:洞庭湖

别称:八百里洞庭

所属地区:中国,湖南

面积:2820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游

著名景点:洞庭湖 城陵矶

地标建筑: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

地方特产:鲤鱼、青鱼、草鱼、鲢鱼、鲫鱼、鳊鱼、鲂鱼、龟和鳖

知名产业:渔业。

茶叶

开放时间:06:30~19:00

票价:免费

所在地:岳阳

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

类别:风景名胜

简介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

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由于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最大时的清顺治年间到清道光年间汛期的湖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二大淡水湖。

近年来加强了对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

现在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平方千米,总共3968平方千米。

不过,自从 2006 年起,洞庭湖开始干涸见底东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是洞庭东、西、南三湖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水湖盆,水面积可达1300多平方公里。

这里是湿地水禽的重要栖息地,迄今为止,共记录鸟类306种,其中,国家保护鸟类共44种。

因为每年有近200万只水禽来此越冬,1992年,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西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常州市汉寿县境内,是洞庭湖区西南部分。

区内洲滩密布、江湖交错,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

彭波涌等于2003年7月到2005年6月按月对西洞庭湖区进行鸟类调查,共记录鸟类198种,其中包括国家保护鸟类25种。

由于西洞庭湖在鸟类保护上的重要意义,1998年成立了西洞庭湖保护区,并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南洞庭湖位于洞庭湖西南,是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连接通道。

1997年建立了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主要原因有二︰(一)季节性降水量变化;(二)三峡大坝截流,减少了上游而来的供水。

形态描述

洞庭湖区西缘在石门以东,东缘以湘江断裂为界,南缘在桃江以北,北缘在荆江以南,大体上是一个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

北部广阔的冲积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北部平原由荆江南岸向南倾斜至南洞庭湖滨,高差为15—20m,故造成北水南侵之势。

洞庭湖底部高程西高东低,西洞庭湖的七里湖、目平湖,其湖底高程分别为29—31m,南洞庭湖高程多在26—28m之间,东洞庭湖高程为22—24m,故使西水东流。

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

盆地断陷的同时,四周山地隆起形成东面的幕阜山,西面的武陵山,北面的墨山和南面的雪峰山。

白垩纪为盆地发展扩大时期,差异升降运动在盆地内形成北、东向凸起与凹陷,在凹陷内普遍沉积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和戴家坪组,洞庭拗陷盆地基本形成。

早期喜马拉雅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表现为凹陷区范围缩小,但凹陷深度增大,如渐新世河口组仅在沅江新河口一带有其沉积,其它地区为上升剥蚀区。

第四纪以来,洞庭拗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积,成为湖南省第四系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沉积层序最全的地区。

厚度一般100.0~334.0m,最厚501.0m,沉积类型有河流相、河湖相、湖相、盐湖相及泥石流相。

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陆的演化过程,相应拗陷盆地解体,形成断拗盆地,如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县、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扩大到汉寿、常德、安乡、湘阴等地,出流经由安乡经澧县凹陷排入长江;末期凹陷转为缓慢上升,湖泊萎缩一部分成陆,加之气候转向炎热干燥,形成封闭型盐湖,堆积了巨厚的石膏层和白垩层。

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与沅江两凹陷相连,湖面扩大;赤山凸起成为两湖间的孤岛,湖水从南县、鲇市、藕地口排入长江,系第四纪湖面最大的兴盛时期;随着湖盆转为上升为主,湖水退却,出现洞庭平原地貌景观。

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发育为河网交积的湖沼盆地,占阳桥、澧县、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阴等凹陷曾一度相互贯通,由于周边山地强烈上升,湖盆向心状水系发育,大量砂砾搬运入湖,构成河流相-湖相的沉积体系,此时,湖水有两处出口,一处由岳阳君山经广兴洲入长江;另一处由安乡佘家台经澧县进入江汉盆地。

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阴凹陷的部分地区再次活化,并以0.26~1.009mm/a的沉降速度下沉,并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乡河湖盆地和东部临资口、黄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范围已大为缩小,形状复杂,此时湖水由南向北流,并在团山附近有东、西水系汇合,在石首一带注入长江。

全新世,澧县凹陷大部上升成岗地,临澧占阳桥凹陷自晚更新世以来,也上升成为陆地,赤山凸起继续抬升,形成平原、岗地地貌。

发展到全新世后期,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湖盆为河网交错的洞庭平原,当时只在君山西南侧有一方圆130km的小湖。

后据《水经注》记述,北魏时洞庭湖始有扩大,为“广圆五百余里”的一个大型湖泊。

《全唐书.赋洞庭》一文中曾有“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拨地形高”的记载,北宋范仲淹所撰的《岳阳楼记》中描述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直至清代的《洞庭湖志》中仍是一个“横亘八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的大型湖泊。

千余年来湖泊演变不甚明显,但从16世纪初至今的500多年间,洞庭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剧变时期。

荆江北岸原有分流口先后湮废和人为堵闭,江水南迫,使南岸除太平口外又先后增加了调弦、藕池和松滋3大溃口,形成荆江水、沙大量倾注南下入湖的局面,从此成了承纳荆江水、沙的唯一场所,导致湖盆急剧萎缩,使历史鼎盛时期6 000.0km2的一个完整水系分割成东洞庭湖(包括漉湖与湘江洪道)、南洞庭湖(包括东南湖、万子湖和横岭湖)、西洞庭湖(包括目平湖、半边湖)和七里湖4个湖体。

生态环境

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温润气候,据沿湖17个气象站的多年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6.6~17.0℃,1月平均气温4.1~4.5℃,极端最低气温-14.7℃,7月平均气温28.7~29.2℃,极端最高气温43.6℃。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686h,无霜期263~277d,降水量1 305mm,4~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4.9%~69.7%,年降水日数147d,其中年降雪日数12d。

蒸发量1 288mm,干燥度0.8。

湖区季风盛行,6~9月多NE风,冬季为NW风,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9.0m/s,年大风日数10d以上。

夏秋季湖水上涨易成渍涝灾害;冬季寒潮入侵,常有低温、阴雨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

地带性土壤,丘陵区主要为红壤,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陆生植被以樟科、壳斗科和土兰科为主;平原圩区为耕作土,以栽培作物为主;滨湖为沼泽化草甸土,以洲滩草甸植被和湖沼水生植被为主。

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集水面积25.7×104km2,补给系数105.7。

主要入湖河流有湘、资、沅、澧4水和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4口以及滨湖约50 623.0km2的区间径流来水,据1951~1987年资料统计,4水、4口多年平均年入湖水量3 034.0×108m3,其中4水1 648.5×108m3,4口1 129.2×108m3,区间来水255.9×108m3,湖面降水量31.7×108m3,合计年入湖水量3 065.7×108m3;汇水后由城陵矶出流注入长江,年出湖水量3 021.0×108m3,湖面蒸发量31.3×108m3,工农业用水与蓄水变量13.4×108m3,合计年出湖水量3 065.7×108m3,水量收支平衡。

近40年来,长江上游和4水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湖盆及4水入湖河道日益淤塞,加上70年代实现了下荆江的裁弯以及80年代葛洲坝枢纽工程的蓄水运行等,入湖径流总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即调弦堵口后与下荆江裁弯前的1959~1966年,下荆江裁弯期间的1967~1972年、下荆江裁弯后的1973~1980年和葛洲坝运行后的1981~1987年比原自然状态下的1951~1958年的入湖径流分别减少14.8%、18.0%、23.3%和28.6%。

而同期4水和4口的入湖径流量所占入湖总径量的比重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即4水入湖径流所占入湖总径流量由1951~1958年的47.7%剧增至1981~1987年的60%,4口却由43.8%减少到30%。

入湖径流的年内变化,同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呈一致趋势,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9月。

洪水具有补给途径多,组合关系复杂,峰高量大和水情突变等特点,湖区洪水发生时间,与长江和4水水系降水时空分布息息相关,其中南部的湘、资、沅、澧4水,处在同一季风气候区内,江河水量的唯一来源为季风降雨,每当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