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之读后感
1 ,孤独是常态。
每个人都曾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传奇”,但遗憾的是即使拼尽全力,最后我们都只是活成了自己曾经看到的万千缩影中的一撇,经过自己的努力,活的平凡着,过得简单。
那又怎么样?
因为这简单和平凡,便是你我他最真实的样子,也是大多数人一生的样子,没啥可丢人的,很正常。
越来越长大便渐渐懂得那本《百年孤独》,
为啥它会被追捧?
因为它太过于通透,清醒,年少时候,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不懂?
等渐渐再大了,再次翻读的时候,看了第一章便有了同感,等看到最后一页,就越来越明白自己的状态,也越来越明白别人,也越来越清晰的知道有些事情,有些人。
便知道有些过往,都只是过往而已,孤独是常态。
这是一种心境,它有自己的状态,不慌不忙,它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可能一时半会我们找不到,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它会告诉你,留给你的是什么?
我
2 ,东野圭吾的话。
东野圭吾说:“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
这话我是认可的。
因为30岁以后,我是相信宿命的。
小时候因为知道自己的身后没有可以托举我们得巨人,所以后来的日子里不得不变成自己生活里的巨人,再后来,我们越长大,从学着做一个大人到变成一个大人,我们的心却变得畏手畏脚,越来越把自己包裹起来,仿佛周边弥漫着一层生人勿近的气息,开始学着再也不去期待和幻想,学着简约,学着做减法,学着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因为我们曾经被伤的片甲不留,所以心知肚明,即使你手里捧着着千万用心,也不一定会收获到自己要的,真心是换不来真心的,除了硬着头皮独自往前,一天,再一天,一天再一天,一天再一天,只能往前,而这便是今后的路,而那尽头的尽头,便只是尽头而已,心明眼亮,孑然一身,遮目避阳。
3 ,萧红的书。
最近又翻看了萧红的书,书架上有一组她的著作,但独独那本《黄金时代》是我最爱看的,每个阶段每一次翻看都能看见不一定的萧红,自己都有不同的感受,其实这些年它一直在那里,变得只是我而已,看她的 便似看到自己一般。
萧红这一生洒脱不羁,她执着,她奔走,她从未停驻,她被辜负,她被抛弃,她病痛缠身,可她一直深知自己要的是什么?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过的不悲惨。
萧红她从未放弃跟命运抗争,努力不一定有好的结果,所以在努力的同时,她一直在受伤,并在伤口撒盐,在继续追逐,在那个时代背影下她从来没有停止对抗,从来没有停止寻找,更没有放弃相信,她的执着,让她无谓,无惧,而这也是我深爱她的原因,因为她勇敢无惧,因为她有缺憾,不完美就是一种特别。
在我脑海里最重的一抹是她一身红衣,嘴里叼着一根烟,笑颜如花的跟鲁迅先生聊天的画面,那种笑可能是最天真纯净的。
那个时期的萧红从鲁迅先生那里得到了一些对自己的认可,所以后来她又做回了那个自己期待的勇敢的自己。
人这一生能遇到欣赏自己才华的人,便是幸运的事情,那个时候她应该是幸运的。但她也从来都是清醒的,从不糊涂,却从不多言。
她把那些言语心思都放进了这一本本书里,涓涓细流,慢读细品,让人们感受到风的气息,感受到内在的力量,读着读着便自然的放在你的心里,看着看着便不自觉的让自己的烦闷一扫而光。
可其实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最苍白无力的,最无可奈何的。
4 ,记看公众号 情感 文章感触。
我们常常执着并极端的以为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翻看众多的公众号,包括去百度搜搜看,大多数文章都是告诉你,怎么样去讨好?怎么样去改变?什么样就是爱情?什么样就是不爱?怎么样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双赢的人生?
可其实,复刻的永远不属于自己,用心做的才是自己的。
这世间千千万万的人们,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被复制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些所谓的 情感 专家,也都不一定经历过很多不一样的 情感 体验,说不定自己的生活一团糟糕,又哪能大言不惭的断定那些所谓的标准就是评断的标准呢?
不认可,不评论,不赞同,不贬低,那些话不过自欺欺人而已,蒙着眼睛说瞎话而已,为什么总教我们去逃避呢?
为什么总教我们去迎合呢?
去面对现实,去迎接痛苦,不好?
伤了就爬起来再重生,
痛苦了就再往前走,
即使伤痕累累,我们也始终是拥有自我的人,做自己不好?不喜?
接受平凡,接受贫穷,接受普通,接受自己,并努力着,日日努力,凡事尽力,大抵人生也不会有啥过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