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的意思是什么
坐,读zuò,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坐字最早形态出现在甲骨文中 。本义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后引申为就坐、留守、座位,因……而定罪、因为等。
扩展资料: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土部】但卧切
止也。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此与畱同意。
说文解字注
止也。止,下基也。引申为住止。凡言坐落、坐罪是也。引申为席地而坐。《小雅》“不遑启处”传曰:“启、跪。处,居也。”古谓跪为启,谓坐为凥,为处。凥俗作居,引申谓凡止箸为坐。
从畱省,从土,会意。徂卧切,十七部。
土所止也。此与畱同意。释从土之意。从土不必土,犹畱从田不必田。皆谓所止也。故曰同意。
古文𡋲。今古文行而小篆废矣。止必非一人,故从二人。《左传》:“针庄子为坐。”凡坐狱讼必两造也。
康熙字典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徂卧切。音座。行之对也。《礼·曲礼》:坐如尸。
又: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又便坐。别坐之处。《前汉·文翁传》:在便坐受事。
又《后汉·宣秉传》:秉修高节。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诏与司隶校尉、中书令同专席而坐。京师谓之三独坐。
又犹守也。《左传·桓十二年》:楚伐绞,军其南门。绞人争出,驱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
又古者谓跪为坐。《礼·曲礼》:先生琴瑟书策在前,坐而迁之。注:坐,跪也。
又律有罪坐。《前汉·文帝纪》:除收帑相坐律令。
又罪人对理曰坐。《左传·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
又释氏大坐曰跏趺。《莲华经》:结跏趺坐。
又与座通。《前汉·梅福传》:当戸牖之法坐。注:正座也。
又姓。见《姓苑》。
又《集韵》徂果切。音睉。义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韵诸书训注皆同。惟《转注古音》坐注引《史记·高帝纪》遂坐上坐,正义云:前坐字在果反,后坐字在卧反。《字汇》行坐之坐读上声,非。《正字通》谓坐字在上声者叶音也,亦非。
本作𡋲。《说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