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圈层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
外部圈层包括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地球生物圈覆盖大气圈的下层、全部的水圈及岩石圈的上层;大气圈主要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逸散层;水圈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96.5%是海水,3.5%是淡水)。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是内部圈层的最外层,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所以地壳也可称为岩石圈,占地球体积的0.5%;从地核外围约2900km深处的古氏不连续面一直延伸到约33km深处莫氏不连续面的区域被称作地幔。
地核位于古氏不连续面以内,地核又以雷门不连续面为界分为两部分:半径约1250km的内核,以及在内核外部一直到距地心约3500km的液态外核。一般认为,从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均质的。后来由于放射性元素蜕变、微星碰撞及地球本身物质压缩等因素。
地球累积了大量热能,使原始均质物质发生局部持续的熔融,从而导致了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和化学的垂直分异与调整。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地获得的。
地震时,地球内部物质受到强烈冲击而产生波动,称为地震波。它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由于地球内部物质不均一,地震波在不同弹性、不同密度的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和通过的状况也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