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儿童观的演变

 我来答
沂庭合
2022-12-31 · 超过47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西方儿童观的演变如下:

文艺复兴之前,在西方,儿童一直被“忽视”,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未被承认,儿童没有独立的人格,是成人的附庸。有个谚语说古希腊人对天底下的一切事物都有对应的词汇,但这个谚语并不适应于“儿童”这个概念。

在欧洲中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时期里,基督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世上的人,教育儿童就是帮助儿童赎罪。在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中,儿童被当作成人对待,学校规定了非常刻板的学习作息。儿童被抑制了嬉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如果违反了学校的规定,就要受到惩罚甚至体罚。

十三世纪末,文艺复兴运动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从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十六世纪在欧洲盛行,其影响遍及政治、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知识探索的各个方面。

文艺复兴对封建主义和神权主义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社会变革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反思中世纪认为童年是除了死亡以外,人生中最堕落最悲惨的阶段的看法,开始有了儿童意识。

随着对儿童意识的深入探讨,一批教育家、思想家开始倡导以人性为核心的新儿童观。他们从人性人道出发,呼吁尊重和解放儿童,让儿童占有主角地位,按儿童主体的本性来促进他们的自由发展。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让—雅克·卢梭“发现”了儿童:儿童首先作为“人”而具有人的根本特性。他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他呼吁人们应当顺应儿童的本性,尊重儿童期。他认为,儿童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他们是真正意义的人。卢梭否定了儿童期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一观念,指出儿童也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在儿童观演变史以及儿童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卢梭推动了后人对儿童的关注,儿童的纯真和自然获得了讴歌和赞美。儿童从此开始被认真注视,在“阴暗原罪”和“纯白无知”的两极中逐渐被赋予较为真实的陈述。1900年,瑞典教育家爱伦·凯预言:“二十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从此,尊重儿童、了解儿童的呼声越来越盛,儿童成为全人类共同瞩目的焦点之一。西方的儿童观从肯定儿童独立存在的意义,开始向研究儿童心理、揭示与关注儿童成长方面纵深发展。

儿童观念的变更适应了二十世纪上半叶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儿童作为独立的个体深入研讨,重新发现儿童存在的意义、反思教育的方式、适应儿童心理发展、探讨儿童成长过程等,在彻底根除神权、父权等陈旧腐朽的儿童观方面起到了划时代的革命作用。

二十世纪后期,后现代派解构风潮席卷学术界。我们过去所熟悉和了解的儿童观念正在消亡,儿童“早熟”、成人化,在二十世纪末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

儿童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总是处于不断的研究和定义中。我们应该反思,保持儿童与成人之间的界限,使儿童自然的本性能正常地发展,让儿童归于纯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