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旌旗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旌旗的意思如下:
旗帜的总称。《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汉 应瑒《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 汉 枚乘 《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借指军士。 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 ,旌旗十万宿 长杨 。”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汉语拼音读作:[ jīng qí ]。
旌旗的造句如下:
1. 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撕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总是这样,我却从未发现红叶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2.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4.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5.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