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相字释义
1. 相字的文言文用法是什么
“相”
充当文言虚词时读作“xiāng”,有两个义项:
①[副词],表示双方彼此对待关系时,译成“互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表示彼此间相交替关系时,译成“递相”。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父子相传。”
②[代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或从单方面发出,而非互相的关系。如:《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相”字也应该这样理解才对。
“相”充当文言实词时读作“xiàng”,意思是:相貌。如: 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2. “相”在文言文里有何解释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吴均•《与朱元思书》
译文: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她”、“它”等意思。
例如: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司马光•《孙权劝学》
译文: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3、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
例如:大丈夫相时而动。——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译文: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相的基本解释:
相[xiā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 :互相。
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 :相信。
3. 亲自看(是否中意) :相亲。
4. 姓。
相[xiàng]
1. 容貌,样子 :相貌。
2. 物体的外观 :月相。
3. 察看,判断 :相面。
4.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 :辅相。
5.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 *** 的部长。
6.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 姓。
字形演变:
扩展资料:
文言版《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白话版《说文解字》: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鼠有多厚的皮!”
相关词汇解释:
1、相爱[xiāng ài]
解释:互相亲爱、友好。
2、相知[xiāng zhī]
解释:彼此相交而互相了解,感情深厚:相知有素。
3、相合[xiāng hé]
解释:彼此一致;相符。
4、面相[miàn xiàng]
解释:相貌;样子:因为天黑,没有看清他是什么面相。
5、露相[lòu xiàng]
解释:露出本来面目。
3. 文言文中 相 一字的实意,例句及出处
相 xiāng〈副〉
1 交互;互相
鸡犬相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2共同
鲁孟孙、叔孙、季孙相勠力劫 昭公——《韩非子·内储说下》
3表示动作的一方对另一方
慭慭然,莫相知。——柳宗元《黔之驴》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蒲松龄《狼》
4递相;先后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相 xiāng
〈动〉相差
三王五霸,其所道不过爵禄,而功相万者,其所道明也。——《商君书·错法》
相 xiàng
〈动〉
1察看;仔细看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论衡·订鬼》
不敢复相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二刻拍案惊奇》
2看相
臣少好相人。——《史记·高祖本纪》
3辅佐,扶助
相夫子。——《论语·季氏》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晋公子重耳出亡》
使相之。——晋· 干宝《搜神记》
无物以相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
4教导
问谁相礼,则华元…。——《国语》
5治,治理
相我受民。——《书·立政》
6选择
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
7像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西游记》
相 xiàng
〈名〉
1人的外貌,相貌
岂吾相不当侯邪?——《史记·李将军列传》
非人臣之相也。——《三国演义》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西游记》
2官名,古代辅佐帝王的大臣。后专指宰相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况于将相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古文里相属是什么意思
幼而徇齐:年纪小但是聪慧明敏。(徇齐:聪慧明敏)
诸侯咸来宾从:诸侯都来归顺。(宾服:服从,归顺)
平者去之,批山通道,未尝宁居:
驱逐议和臣服的人(去:使动用法,使离开,驱逐。),开辟山上的野草打通道路(批山通道:历史上的解释就有异议。徐广曰:“披,他本亦作‘陂’。字盖当音诐,陂者旁其边之谓也。 披语诚合今世,然古今不必同也。”索隐:“披音如字,谓披山林草木而行以信道也。徐广音诐,恐稍纡也。 ”),没有安定定居下来。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以为多焉:万国和同(和谐统一),对鬼神山川的祭祀活动因此也比较多。(和:和同,和谐统一。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泰山上筑坛祭天叫封,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叫禅。)
获宝鼎,迎日推筴:黄帝得到宝鼎神蓍,用神蓍推算历数,于是得到节气的到来。(集解晋灼曰:“策,数也,迎数之也。”瓒曰:“日月朔望未来而推之,故曰迎日。”○索隐封禅书曰“黄帝得宝鼎神策”,下云“於是推策迎日”,则神策者,神蓍也。黄帝得蓍以推算历数,於是逆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故曰推策迎日也。□正义筴音策。迎,逆也。黄帝受神筴,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是也。)
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驯化各种家禽家畜,(帝德)遍及日月山河。辛勤劳作。(旁罗:遍布。言帝德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及至土石金玉。谓日月扬光,海水不波,山不藏珍,皆是帝德广被也。)
5. 高中语文书上所有关于‘相’字的解释及所在的诗词,急用
一.作副词用,读xiānɡ。
它主要有三种类型。 1.表示动作行为的交互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互相”或“相互”、“彼此”等意思。
例如: ① 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沈括•《梵天寺木塔》) ——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持,塔当然不会晃动。
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民歌•《木兰诗》)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
③ 苟富贵,无相忘。 (《史记•陈涉世家》) ——如果富贵了,可不要互相忘记。
④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思书》) ——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表示动作行为一方偏指(涉及)另一方。实际上起代词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我”、“你”、“他”、“她”、“它”等意思。
例如: ① 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 ——儿童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② 杂然相许。 (列子•《愚公移山》) ——全家人都赞同他的移山主张。
③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蒲松龄•《狼》) ——狼不敢上前,只是瞪着眼睛朝着他(屠夫)。
④ 士别三日,即便括目相待。 (司马光•《孙权劝学》) ——跟读书的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⑤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柳宗元•《黔之驴》)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这种用法,“相”常作动词宾语,且宾语放在动词前面,“相知”就是“知相”。 3.表示动作行为是由几个主体共同发出的,常和“相与”连用。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共同”、“一同“一起“一块儿”或“交结”等意思。例如: ①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一同而归。 ②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③ 你而今相与(交结)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吴敬梓•《范进中举》) 二.作动词用,读xiànɡ。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看”、“观察”等意思。例如: ① 大丈夫相时而动。
(曹雪芹•《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大丈夫要看好时机行动。 ② 非相度不得其情。
(钱泳•《治水必躬亲》)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 三.作名词用,读xiànɡ。
常作官名,或称呼,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宰相”、“丞相” “相国”或“相公”。例如: 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王侯将相(“宰相”、“丞相”等)难道是天生的吗? ② 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还有像您(相公)一样痴的人呢! 当然,“相” 字的用法不止这些,只要你在阅读时,据其句意细心揣摩,就可以了解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