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研究发现:银河系内或存在数亿颗宜居行星,地球并非唯一
仰望星空,我们或许感觉到地球生命十分孤独,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从未观测到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当然部分原因是人类的观测技术以及 科技 水平限制,可观测宇宙直径930亿光年,但是人类文明真正能实地探测的甚至出不了太阳系。
其实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太阳系内八大行星,土星和木星就包含了大量的卫星,加到一起上百颗。有些卫星如土卫六和木卫二,科学家对它们寄予厚望,认为可能存在简单生命,尤其是木卫二欧罗巴,厚厚的冰层下是深深的液态海洋,或许存在生命。
这是人类目前无法确定的,只有进行实地探测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按照地球生命生存的经验,天文学家寻找地外生命也是要求宜居环境,首先天体类型要是岩质的,气态巨行星无法满足生命出现的基本条件。其次最好要保证岩质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适当,可以比地球稍大一些。最后就是大气层、液态水等等。
宇宙中天体大体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最普遍的是恒星,例如夜空中闪闪的星星,本质上都是恒星。其次是恒星周围的大行星,例如太阳系内八大行星,除此之外就是小行星、矮行星、卫星预以及一些天体碎片。其中可以支持生命存在并且成就发展的,可能只有行星以及一些大卫星等。
要想寻找这些系外行星,我们肉眼看不见,只能通过特定的方式去寻找,2009年NASA发射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目的是寻找在其它恒星周围运动的岩质行星,方式主要是通过“凌日现象”,其实道理非常简单,这些行星会绕中心恒星公转,就无法避免的通过太阳表面,并且遮挡住太阳总体的光线,如果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到恒星亮度周期性微弱变化,那么就意味着它的周围存在行星。
此前科学家曾预估过银河系内恒星总体数量,可以达到2000亿颗左右,而和太阳类似的黄矮星数量也不在少数,黄矮星寿命大约100亿年时间足够,同时在生命的前中后期都十分的稳定,这对于周边的行星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最新研究显示,银河系中含有3亿颗左右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天文学家根据模型推断银河系内和太阳亮度质量等都相似的恒星,其中30%甚至是90%重,周围都存在类似于地球大小的岩质行星。如果按照此前NASA统计出的数据,银河系内有40亿颗左右的恒星,大小量度都和太阳类似。
而按照类地行星存在的概率,天文学家认为银河系内至少含有3亿颗左右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NASA科学家此次公布的研究结论,都是基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获取的系外行星数据。
人类寻找系外行星有何意义?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发射成功,2018年正式退役,发现了大量的系外行星,给科学家留下一大笔宝贵财富。而它的继任者凌日系外行星探测器2018年发射,继续进行系外行星的 探索 工作。
人类寻找系外行星,期望可以寻找到那些和地球环境类似的天体,在探寻地外生命的同时,也可以寻找人类的潜在第二家园。
未来人类会放弃地球,移居到新的家园吗?
目前来看,科学家从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系外行星中,筛选出大约4000个左右的可能宜居行星,无论是和母星的距离,自身的体积等都和地球类似。但唯一的缺点就是都距离地球太远了,人类目前没有能力进行实地探测,自然更无法进行移居。
距离我们最近的行星应该是比邻星-b,这是位于比邻星周围的一颗行星,距离我们大约4.22光年。但比邻星作为一颗红矮星,它们周围的行星一般来讲都不适合生命生存和发展。
宇宙很大,未来发现的超级地球可能也会越来越多!#科学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