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成语
1. 出自文言文的成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就事情是萧何,破坏事情也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萧何,开始向刘邦推荐韩信,不被重用,韩信逃走,萧何把他追回来,让刘邦拜他为大将。后来韩信企图兵变,也是萧何设计将韩信骗来,在长乐宫被吕后杀死。所以,宋时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俗语。后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乘风破浪: 故事: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巢毁卵破: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断专行。孔融提出反对意见,曹操就派人去孔融家里去逮捕他,孔融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和一个九岁的儿子也一同被捕,当时他们正在下棋就是不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起来,他说“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沉鱼落雁【释义】: 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
【故事】: 沉鱼和落雁分别出自两个典故。春秋时代,在越国宁罗村,有一个女子名教西施,西施长的很美丽。她常到溪边娩纱,溪中的鱼而看见西施的美貌,都羞愧的沉入河底。汉元帝的时候,匈奴王听说元帝的妃子王昭君貌美,就向汉朝提出和亲的要求,昭君出塞的时候,空中的燕子惊讶于她的美丽,竟最如树林中。
南柯一梦 :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 f é n) 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鹏程万里: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些小鸟很不理解地问它:“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以外的天边呢?”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编了一句成语“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平漫屠龙: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塞翁失马【释义】: 形容因祸而得福的意思。 【故事】: 从前,有一个住在边界的老翁,他的儿子养了许多马,有一匹马走失了,儿子很难过,老翁却说:“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啊!”不久走失的马又回来了,还带回来几匹骏马,儿子高兴的骑着马到处去玩,没想到还摔段了腿,老翁也只是平淡的说:“跌段了腿也不一定是坏事啊!”不久发生了战争,儿子因为段腿不用被征调当兵而保住了一条命。
欺世盗名 :战国时邯郸籍思想家荀况,在其著作《荀子》中,曾尖锐地对欺世盗名的行径作过批判.荀况举例说,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因劝谏卫灵公不成, 就嘱咐儿子自己死后不要入殓,以此劝谏卫灵公重用遽伯玉,罢免弥予瑕…… 荀况又举例说,战国时齐国的田仲既不肯接受高官厚禄的哥哥的帮助,也不愿 去做官,宁肯去种菜。荀况在著作中认为,史鱼和田仲都是用欺骗手段“盗名 于暗世者也”(在动乱之世道窃取虚名的人).他们是最大的危险.成语“欺世盗名”即由此而来。指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围魏救赵 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 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 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 有关文言文的成语
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毛 遂 自 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 公 移 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
3. 有关文言文的成语
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毛 遂 自 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愚 公 移 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狐假虎威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枣犹百兽之畏虎也。”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
处士逃。 黔驴技穷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平漫屠龙 朱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
4. 含文言文的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5. 文言文中出现的几个成语
1、文言文 毛遂自荐中出现的2个成语及它在今天的用法 2、文言文 狐假虎威中的寓言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什么成语?意思是什么? 3、文言文 枯鱼之肆这个故事中,留给我们的一个成语是什么?比喻? 4、文言文 老马识途中出现的成语是什么?比喻? 5、文言文 诸葛亮受遗照中,人们历来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是什么? 知道多少就说多少!!!1“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原文如下: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
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
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
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
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
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
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1毛遂自荐 máo suí zì jiàn 〖解释〗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示例〗我作~,居然被校长核准了。
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1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示例〗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 2狐假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示例〗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 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3枯鱼之肆 kū yú zhī sì 〖解释〗枯鱼:干鱼;肆:店铺。
卖干鱼的店铺。比喻无法挽救的绝境。
〖出处〗《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示例〗使遇他鬼,则纵情冶荡,不出半载,索君于~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4老马识途 lǎo mǎ shí tú 〖解释〗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示例〗~添病骨,穷猿投树择深枝。 清·黄仲则《立秋后二日》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解释〗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