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对历史有兴趣,却学不好?
历史课在高中是一门边缘的课,所有人对历史的唯一描述就是,背就行了。无论是选择题,简答题还是论述题,都只要背就行了。但是在赵老师这里,历史不一样。他教我如何把自己粗浅的兴趣深化下去,并且把这些兴趣作成文章。在他的指导底下,我写过大论文,写过小文章,参加过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发过言,得过奖,发过文章。他说,历史怎么是光背就行了呢?
赵老师上课很有趣,因为他浓重的杭州口音,他的话总是变成冷笑话。伊拉斯谟,伊拉撕馍(吴语:他在掰馍);伊达尔戈,伊踏儿哥(杭州话:他是骑三轮车的);攘外必先安nui,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请一个很简单的同学来回答......他知道历史课不受重视,所以他要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他的手段,就是各种各样的冷笑话。他的笑话实在太冷,冷到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接,冷到我们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这个时候微笑就可以了吧?我们想,微笑一下,然后继续低头做数学作业。毕竟高考当中历史只占100分,哪怕历史考不好还有政治和地理可以找补,而数学却有150分呢。我高中的时候成绩只是中游偏上,没有老师,没有人认为我能考得上北大。只有赵老师说,你考北大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自己都笑,我在年级也就前20名,之前几年我们学校每年高考上北大的人数至多五六人。怎么考呢?赵老师没告诉我,却还是带着我不务正业,做些我喜欢的历史方面的研究学习。
我当时喜欢中亚古国,喜欢突厥史,喜欢土耳其史,他就带着我写小论文,小论文写完了写大论文,写完了送到省里去评奖,还评上了二等奖。一等奖写的是当年新发现的跨湖桥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遗址,这个我没法比。我写的是1453君士坦丁堡之战,甚至于到大四,跨系选了历史系的专业限选课写作业的时候,我都仍然在用高中写过的论文的内容。后来杭州孩儿巷一栋老房子要拆迁,有人说这是陆游故居不能拆,又说这栋楼和孩儿巷就是"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小楼和深巷,在史学界引起讨论,杭州甚至召开了很多学术会议讨论这到底是不是陆游故居,能不能拆。赵老师问我,说你觉得是不是啊?我说不管是不是,陆游和杭州关系挺密切的啊,可以做文章嘛。然后赵老师说,那你就写个文章吧。写完了,他带着我去了一个研讨会,会上都是史学界东倒西歪的老头儿。我就在会上读了我的文章,后来我的文章还煞有介事地登上了研讨会的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