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何学习?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贵“恒”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就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毛泽东也曾说这个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得一辈子做好事。”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二贵“勤”
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
三贵“专”
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这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或辞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以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曾国藩从读经、读史、读诗三个方面阐明读书要“专”的道理,可以说这是读书的精要所在,值得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学习和运用。
看一个人读书,就可以知其为人与做事,曾国藩的读书之道其实也是他为人与做事之道,因为有了“恒、勤、专“这三股精神,曾国藩不仅在学问上不断长进,在仕途上也是步步高升。现代人习惯怀抱一些所谓的成功学,以为就可以找到成功的捷径,其实不妨学习曾国藩“三贵”,或许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泊之观海,如牛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三者之中,曾国藩特别看重有恒。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就谈到“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恒也。“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为有恒为主。”做到有恒,既是易事,又是难事。说易,因为人人可以做到。说难就在于难坚持,坚持几天可以,支持几个月就难了,坚持几年、十几年,一辈子更难了。
毛泽东也曾说这个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得一辈子做好事。”曾国藩结合自己的读书的感悟,对儿子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蓄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因此,他反复要求弟弟以及自己的晚辈们要做到“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曾国藩不仅要求家人这么做,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曾氏家族后来人才辈出,与曾国藩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二贵“勤”
关于曾国藩读书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据说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有一天夜里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读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这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读书愉睡觉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啊,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诵读那篇文章。贼实在忍无可忍,推门进去说:“这种水平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由这个故事可见曾国藩之勤奋苦读。
三贵“专”
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告诫弟弟和晚辈们读书要专,“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骛。”是曾国藩读书的准则。他更是总结出来一套读书方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蝗年再读:此所谓耐也。读史这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或辞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以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别无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曾国藩从读经、读史、读诗三个方面阐明读书要“专”的道理,可以说这是读书的精要所在,值得我们每一个读书人学习和运用。
看一个人读书,就可以知其为人与做事,曾国藩的读书之道其实也是他为人与做事之道,因为有了“恒、勤、专“这三股精神,曾国藩不仅在学问上不断长进,在仕途上也是步步高升。现代人习惯怀抱一些所谓的成功学,以为就可以找到成功的捷径,其实不妨学习曾国藩“三贵”,或许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展开全部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3〕,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4〕。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5〕,虽子羔、原宪之贤〔6〕,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7〕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释】
〔1〕
“独学”“则孤陋”两句:语出《礼记·学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陋(lòu漏):见闻狭窄。〔2〕
资:费用。〔3〕
古人与稽: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稽(ji鸡),考证。〔4〕
庶几:差不多。〔5〕
面墙:比喻人不学习,就像面向墙壁而一无所见。语出《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6〕
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论语·先进》云:“柴也愚。”朱熹《集注》:“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又云:“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朱熹《集注》:“言子羔质美而未学,遽使治民,适以害之。”原宪: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的弟子。《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7〕
“十室”等三句:语出《论语·公冶长》。
[译文]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
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见],即使是象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注释】
〔1〕
“独学”“则孤陋”两句:语出《礼记·学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陋(lòu漏):见闻狭窄。〔2〕
资:费用。〔3〕
古人与稽:语出《礼记·儒行》:“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稽(ji鸡),考证。〔4〕
庶几:差不多。〔5〕
面墙:比喻人不学习,就像面向墙壁而一无所见。语出《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6〕
子羔:姓高,名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论语·先进》云:“柴也愚。”朱熹《集注》:“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又云:“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朱熹《集注》:“言子羔质美而未学,遽使治民,适以害之。”原宪:又名原思,字子思,孔子的弟子。《论语·雍也》:“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7〕
“十室”等三句:语出《论语·公冶长》。
[译文]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朋友,
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岀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见],即使是象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觉得曾国藩的那种勤俭持政的理念最应该被我们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