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可以润肠通便吗?
润肠通便,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有关蜂蜜 健康 好处之一。
然而,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问题的答案并不简单。
如果非要简单来说,只能说“大量食用,蜂蜜或有润肠通便”之效。
为什么呢?
蜂蜜润肠通便,看起来很像中医的说法。
其实,并不是,纯属于民间智慧。
中医上并没有“蜂蜜润肠通便”一说。
比如,《本草纲目》有关蜂蜜用途中,第一条的确是用于大便不通;但,并不是通过“润肠”起效,而是当开塞露来使用。
具体用法是:
虽然很多人都说蜂蜜的确可以润肠通便,对其“科学”原理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泛的“科普”说:
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自然不是,而是一个“双重笑话”。
第一,搞错了“果糖不耐受”的概念 。
医学上的确有(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这种病症,但指的不是肠道不能吸收果糖,而是极少数人(约2到3万人中有1个)由于遗传性ALDOB基因变异,其所编码的果糖代谢中的醛缩酶B功能障碍,导致果糖在肝脏不能正常代谢,1-磷酸果糖在肝细胞积聚产生毒性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由于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从婴儿期开始,只要吃含有果糖(蔗糖,或水果)的食物都会由于代谢障碍引起严重的症状,而不是因为不能吸收果糖而引起腹泻。
尽管坊间有果糖吸收不良症的说法,在WHO国际疾病分类(ICD)中却并不是一种“正经”疾病。
因此,把蜂蜜润汤通便归因于“果糖不耐受”是一个低级医学笑话。
第二,逻辑混乱。
所谓蜂蜜润汤通便,显而易见是指喝蜂蜜后不久就可以导致“轻微腹泻”而通便。
这无论如何扯不上菌群失衡这一“慢郎中”什么事。
因此,把蜂蜜润汤通便归因于“肠道菌群失调”是一个低级逻辑笑话,跟医学无关。
从医学原理上讲,蜂蜜润汤通便的确是因为造成渗透性腹泻所致。
但是,前提是大量食用。
因为,在 健康 人,只有大量食用蜂蜜才可以导致果糖不完全吸收,未能吸收的果糖进入结肠而形成渗透性腹泻。
同时,还因为果糖是可发酵化合物,发酵可以产生氢气和甲烷,因而在腹泻同时还会腹胀,胀气,和大量放屁。
果糖产生的屁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氢气和个甲烷,因而可燃性非常高,人如果吃足够量果糖甚至可以把自己当火箭发射上天。
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是人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特征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碳水化合物主要在小肠吸收,而无论是淀粉还是多糖,最终必须被消化成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
小肠对葡萄糖或果糖的吸收是一个耗能的主动转运过程,有专门的运载工具转运才能跨过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吸收进入血液。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的工具有好几种,因此 健康 人葡萄糖的吸收几乎不受任何限制。
但负责转运果糖的只有一种载体,即膜转运蛋白5(GLUT-5)。
因此,人类对果糖的吸收效率和速度远低于葡萄糖。
重要的是,研究发现,果糖的吸收依赖于葡萄糖的存在。
只有当果糖/葡萄糖比例接近1:1时,果糖才可以完全吸收。
如果进食的是单纯的果糖,或者果糖过于葡萄糖,高于葡萄糖的果糖就不被吸收,不被吸收的果糖进入结肠会产生渗透性腹泻,产生所谓润肠通便的效应。
这也是 F-90高果糖玉米糖浆 (就是果糖:葡萄糖比为9:1的玉米糖浆)并不作为糖来使用,而 是一种缓泻剂的原理所在 。
我们知道,纯蜂蜜(市售蜂蜜都是经过稀释加工的)是一种糖含量超过80%,水分仅占17%的糖浆。
根据美国农业部提供的数据,蜂蜜中的糖主要是果糖、葡萄糖,,以及少量的麦芽糖,半乳糖和蔗糖。
由于蔗糖是果糖和葡萄糖1:1的聚合物,因此,蜂蜜的成分几乎全部是果糖和葡萄糖;而且,果糖比例高于葡萄糖。
这样,如果大量进食蜂蜜,必然会造成的果糖吸收不完全而导致渗透性腹泻,从而产生润肠通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