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反感父母的教育?
展开全部
因为我们的长辈希望我们少走点弯路,把他们总结出来的经验通过教育的方式教给我们,所以长辈总是喜欢教育我们。
我们反感的不是长辈的教育,而是由此带来的被否定的感觉。长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除去极端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每个年龄阶段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长辈只是比我们多看了一些。就像20来岁的我们,理解不了42岁的想法。长辈不是哲学家,他们能说出经验带来的结论,却很难解释。或者给出的答案过于牵强,让自己无法接受和满意。
长辈说要事业为重,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明明爱情也难得。长辈说要结婚生子,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明明单身也很好。未给出的答案,就像潘多拉魔盒,引诱着我们的叛逆,总觉得长辈在刁难自己。人生就是一本无字天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长辈特别爱说这么一句话:等你到我这个岁数你就明白了。在我们看来是年龄经历的显摆,对长辈来说却是无从说起的无奈。
长辈教育我们的初心,除了为我们好,也是希望我们不要添乱。曾经我带过一个熊孩子。他很懒,手里拿着生鸡蛋,想直接丢到桌子的碗里。我说这样会碎的,你必须走过去放。他不听,非要扔,最后还要我抹桌子擦地板。
如果他这个行为,决定的不是鸡蛋的命运,而是人生呢?一人幸福全家欢乐,一人遭殃全家悲伤。因为深深爱着你,所以不希望你受伤害,否则我会很难过。但这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保护伞太厚,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还带着为了自己情绪的自私。可就是因为爱了,才会牵动心。
我们反感长辈指点人生,仿佛自己的未来早已一眼望到底。我们反感的,是长辈否定了我们的无限可能。我们反感长辈语气权威,仿佛自己的选择全都是错误答案。我们反感的,是长辈打击了我们的自信意识。我们反感长辈照本宣科,仿佛自己的人生不过是步人后尘。
我们反感的,是长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意志。长辈说的很多道理,都是切身经历后的感悟,大多数都很准。因为我们没有到长辈的年龄,所以还能肆无忌惮地抗议。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灵验的实在有些可怕。可道理就是这样奇怪的东西,你不去经历,就永远不懂。
我们反感的不是长辈的教育,而是由此带来的被否定的感觉。长辈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除去极端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每个年龄阶段都会看到不同的风景,长辈只是比我们多看了一些。就像20来岁的我们,理解不了42岁的想法。长辈不是哲学家,他们能说出经验带来的结论,却很难解释。或者给出的答案过于牵强,让自己无法接受和满意。
长辈说要事业为重,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明明爱情也难得。长辈说要结婚生子,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明明单身也很好。未给出的答案,就像潘多拉魔盒,引诱着我们的叛逆,总觉得长辈在刁难自己。人生就是一本无字天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长辈特别爱说这么一句话:等你到我这个岁数你就明白了。在我们看来是年龄经历的显摆,对长辈来说却是无从说起的无奈。
长辈教育我们的初心,除了为我们好,也是希望我们不要添乱。曾经我带过一个熊孩子。他很懒,手里拿着生鸡蛋,想直接丢到桌子的碗里。我说这样会碎的,你必须走过去放。他不听,非要扔,最后还要我抹桌子擦地板。
如果他这个行为,决定的不是鸡蛋的命运,而是人生呢?一人幸福全家欢乐,一人遭殃全家悲伤。因为深深爱着你,所以不希望你受伤害,否则我会很难过。但这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保护伞太厚,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还带着为了自己情绪的自私。可就是因为爱了,才会牵动心。
我们反感长辈指点人生,仿佛自己的未来早已一眼望到底。我们反感的,是长辈否定了我们的无限可能。我们反感长辈语气权威,仿佛自己的选择全都是错误答案。我们反感的,是长辈打击了我们的自信意识。我们反感长辈照本宣科,仿佛自己的人生不过是步人后尘。
我们反感的,是长辈剥夺了我们的自由意志。长辈说的很多道理,都是切身经历后的感悟,大多数都很准。因为我们没有到长辈的年龄,所以还能肆无忌惮地抗议。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句话灵验的实在有些可怕。可道理就是这样奇怪的东西,你不去经历,就永远不懂。
展开全部
其实这就是叛逆期啊,其实这就是叛逆期啊,其实我们总是想长大,真正长大了,反而不想长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3-04-05
展开全部
因为时代所限,社会的断层,我们的“长辈”自身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通识教育。
即便是教育水平较高,一般也没有持续学习的资源和意识,离开学校后,知识体系已不再更新,而被各种电视节目和公众号粗制滥造的内容逐渐填塞。
所以他们对“后辈”的教育,在理念上,更多是一种个人经验主义的灌输,在方法上,机械重复,简单粗暴。
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这样的两个段子吧: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
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
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他是早恋,三十年前他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因特网应用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这些段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说这些话的长辈,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你现在不听我的话,以后就等着吃亏吧。
这些被说烂了的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是你的长辈,你必须听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说的都是对的。
那你为什么会反感,甚至讨厌呢?是因为他们在雕刻你,他们没有给你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权力。而你感受到的也不是为你好的善意,而是改变你、控制你的压迫感。
说白了错的不是话,错的是观念与方式。
一、观念
武志红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困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很多父母长辈认为,孩子是我家的,我所做的肯定是为孩子好,他怎么能不听我的呢?
确实,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去要求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对自己职业的误解以及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
因为他们觉得什么年纪就必须做什么事,到年龄了就应该结婚生子,事业也不要随便变动,稳定就可以。
这些都是他们在以自己陈旧的经验,甚至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积累,提出的所谓的宝贵的建议。
而这恰恰是观念的错误。
良好的教育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导孩子,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成长为自己的形象,而不是长辈们希望的样子。
二、方式
很多长辈教育子女的方式就是控制+转移焦虑。
1、控制
家庭生活剧《都挺好》火了,剧中有一段苏明成说的话,让我们知道他为啥这么大还一直啃老。
苏明成就是典型的被他妈安排的人生。
很多长辈分不清关心与控制的区别。
他们觉得,哎呀,你不能这样做,这肯定不对,我说的才是正确的。怎么,这事搞砸了吧,叫你不听我的话。
而真正的有效关心是什么?是我会给你自己的建议看法,但我也会把最终权利交给你自己,尊重你的选择。当你失败受挫了,我是你的避风港。
对比一下很明显,前者是一种超越界限的控制。简而言之,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因为你的做法不行。
这种家庭教育,是你必须要服从我作为父母的权威,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之所以反感这种方式,是因为我们得不到尊重,内心真实感受得不到重视,我们想去做的事得不到肯定与支持。
2、转移焦虑
家长焦虑是怎样产生的?进程可以简单地形容为,面对一大堆家庭琐事,职场进步乏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不安,自己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此时怎么办?现在我有孩子啊,我自己已经是这样了,但是我的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以后一定要有前途。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会怎么怎么。。。
而你听到这类话时会有什么感觉呢?你内心会有一种压力,感觉自己做不好就是对不起父母,而这种压力其实来自父母自己的身份焦虑,他们通过说出对你的期待,间接的把焦虑转嫁给你。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心理,把本应该自己承担的重量,压到孩子身上,却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期待已经变了味,而孩子也无法承受。
爱说教的长辈们大多无法知晓,或不愿承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自打走出学校,知识面扩张就已停滞;自打进入一个体系,信息来源就已固化;自打生活变得稳定,经历和见识本质上都只是重复;自打遵从传统,思考便不复存在。
而 “我们”,因为年轻,依然处于无法知晓,或不愿承认,“我们” 中的绝大多数人,很可能包括自己,将来,甚至是当下,与长辈中的绝大多数人(会)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一惨痛现实的阶段。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一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让人生理想。
所以我们反感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对长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不认可。他们那个年代的主要任务是脱贫,并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的需求,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寻求精神层面的理解与认同。
即便是教育水平较高,一般也没有持续学习的资源和意识,离开学校后,知识体系已不再更新,而被各种电视节目和公众号粗制滥造的内容逐渐填塞。
所以他们对“后辈”的教育,在理念上,更多是一种个人经验主义的灌输,在方法上,机械重复,简单粗暴。
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这样的两个段子吧: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
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
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他是早恋,三十年前他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因特网应用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这些段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说这些话的长辈,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你现在不听我的话,以后就等着吃亏吧。
这些被说烂了的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是你的长辈,你必须听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说的都是对的。
那你为什么会反感,甚至讨厌呢?是因为他们在雕刻你,他们没有给你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权力。而你感受到的也不是为你好的善意,而是改变你、控制你的压迫感。
说白了错的不是话,错的是观念与方式。
一、观念
武志红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说:
亲人间的理解之所以很困难,关键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体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一个人,却完全忘了,对方也有一个现象场,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很多父母长辈认为,孩子是我家的,我所做的肯定是为孩子好,他怎么能不听我的呢?
确实,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去要求我们该如何做。
我们经常会遇到父母对自己职业的误解以及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
因为他们觉得什么年纪就必须做什么事,到年龄了就应该结婚生子,事业也不要随便变动,稳定就可以。
这些都是他们在以自己陈旧的经验,甚至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知识积累,提出的所谓的宝贵的建议。
而这恰恰是观念的错误。
良好的教育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教导孩子,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成长为自己的形象,而不是长辈们希望的样子。
二、方式
很多长辈教育子女的方式就是控制+转移焦虑。
1、控制
家庭生活剧《都挺好》火了,剧中有一段苏明成说的话,让我们知道他为啥这么大还一直啃老。
苏明成就是典型的被他妈安排的人生。
很多长辈分不清关心与控制的区别。
他们觉得,哎呀,你不能这样做,这肯定不对,我说的才是正确的。怎么,这事搞砸了吧,叫你不听我的话。
而真正的有效关心是什么?是我会给你自己的建议看法,但我也会把最终权利交给你自己,尊重你的选择。当你失败受挫了,我是你的避风港。
对比一下很明显,前者是一种超越界限的控制。简而言之,你必须按我说的做,因为你的做法不行。
这种家庭教育,是你必须要服从我作为父母的权威,你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更不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之所以反感这种方式,是因为我们得不到尊重,内心真实感受得不到重视,我们想去做的事得不到肯定与支持。
2、转移焦虑
家长焦虑是怎样产生的?进程可以简单地形容为,面对一大堆家庭琐事,职场进步乏力,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内心不安,自己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此时怎么办?现在我有孩子啊,我自己已经是这样了,但是我的孩子还是有希望的。
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们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以后一定要有前途。如果不是为了你,我们会怎么怎么。。。
而你听到这类话时会有什么感觉呢?你内心会有一种压力,感觉自己做不好就是对不起父母,而这种压力其实来自父母自己的身份焦虑,他们通过说出对你的期待,间接的把焦虑转嫁给你。
这就是很多父母的心理,把本应该自己承担的重量,压到孩子身上,却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期待已经变了味,而孩子也无法承受。
爱说教的长辈们大多无法知晓,或不愿承认,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自打走出学校,知识面扩张就已停滞;自打进入一个体系,信息来源就已固化;自打生活变得稳定,经历和见识本质上都只是重复;自打遵从传统,思考便不复存在。
而 “我们”,因为年轻,依然处于无法知晓,或不愿承认,“我们” 中的绝大多数人,很可能包括自己,将来,甚至是当下,与长辈中的绝大多数人(会)是一样一样一样的这一惨痛现实的阶段。
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一味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让人生理想。
所以我们反感的不是教育本身,而是对长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的不认可。他们那个年代的主要任务是脱贫,并没有什么家庭教育的需求,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寻求精神层面的理解与认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