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 我来答
学海语言教育
2022-07-12 · TA获得超过554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0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31万
展开全部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录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江苏高邮出过一位著名作家———汪曾祺。

  (屏显。)

  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在不经心、不刻意中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有人就对他说:“汪老,除了秦观,高邮———就您了!”汪老听罢笑着说:“我只能排老三,前头———还有高邮鸭蛋呢!”

  师:汪老怎么把高邮鸭蛋排在自己的前让液面?恐怕事出有因!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汪曾祺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鸭蛋》。

  (师板书题目、作者。)

  师:下面,让我们去读课文,品语言,悟情感,看能否解开这个谜。

  二、品读语言,体悟情感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词,并着重思薯滑陵考

  ———高邮鸭蛋何德何能、有何特色竟然排在作者之前?(屏显重点字词。)

  掉色 系百索子 用酒和门楣 腌 苋菜 籍贯 鸭蛋络子

  (生读,师纠正个别字读音。)

  师:高邮的鸭蛋怎么就排在了汪老前面?谁来解这个谜?

  生 1:“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师:作者说的是些顺其自然的话———我只知道人多力量大,原来鸭蛋多了也出名呀!除此之外,谁还有发现?

  生 2:“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肃然起敬”就是恭敬、敬仰的感情“,敬仰”谁呀?

  生(众):鸭蛋!

  师:哟嗬!不是秦观,也不是汪曾祺,原来是鸭蛋!大词小用,别有

  一番幽默滋味。

  (屏显。)

  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师:请看屏幕,汪老在他的散文《我的家乡》中有这样一段话,请同学们默读并思考,这段文字与文章中的话有何微妙的区别?

  生 1:没有“哦”这个字。

  师:观察得细致。谁还有发现?

  生 2:课文中的句子句末是叹号。

  师:加上“哦”字和叹号有何妙处?

  生 3:更能体现外乡人的肃然起敬。

  师:这小小鸭蛋还真了不得!

  生 4:更能表现出作者的自豪。

  师:我要是高邮人多好啊!高邮人真是好福气!你们肃然起敬地、惊讶地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

  师:对于“哦”字,大家读得很短,还有没有其他的读法?

  (生思考。)

  师(提示):如果是略作思考,恍然大悟呢?

  生 5:可以读得长一点。

  师:嗯,拖长,再加一点起伏就更妙了。

  别忘了最后还立着一个叹号!同学们再读———

  (生齐读。)

  师:采访一下,你要是汪曾祺,此时此刻,心情怎样?

  生 6:很自豪,我的家乡真好!

  师:一个“哦”字,神情毕现,韵味无穷,真乃妙哉!妙处绝非仅此而已,看谁还有独到的眼光?

  生 7:“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师:特别标明,看来不同凡响。如果你去了大上海的干菜店,见也卖粉丝,必用纸条特别标明的“龙口粉丝”,你会有什么感觉?

  (注:本课在山东龙口执教,龙口粉丝是当地特产。)

  生 8:很自豪,很亲切,因为我们的龙口粉丝是有名的特产。

  师:身为龙口人你也因此而感到荣幸,用汪老文雅的文言文说就是“与有荣焉”。好,我们继续破解谜团,鸭蛋到底有什么好,竟排名在汪老的前面?

  生 1“: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生 2:“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数戚就出鸭蛋似的!”

  生 3:“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屏显,将“确实”、“多”、“完全”“、实在”变为红色。)

  师:同学们,你们把红色字重读一下,看有什么效果。(一生读。)

  师:平平淡淡的话,经他这么一读,表达出了什么?

  生(齐):家乡的鸭蛋真好!

  师:曾经沧海难为水,家乡的鸭蛋就是好,无与伦比!“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中的“所食鸭蛋多矣”,用现代汉语怎么说?

  生 1:我吃的鸭蛋很多。

  师:那就把原文改成现代汉语的说法吧,行吗?

  生 1:不行,因为……

  师:知道不行,说不出原因,再思考下,好吗?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 2:用文言,好像有些幽默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很敏锐,的确是这样。

  生 3:用文言文来说比较文雅。

  师:文言文和白话,自自然然地交融在一起,温文尔雅,颇有风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难怪汪老说———齐读!

  (屏显。)

  生 (齐):“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师:这句话用我家乡的方言来说就是“这是啥咸鸭蛋”,用你们龙口话怎么说?

  生 4:这叫么鸭蛋呀!(众生笑。)

  师:什么意思呀?

  生 4(笑):他乡的鸭蛋不如高邮的好,我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师:别处的鸭蛋一定不好吗?其实未必。月是故乡明,鸭蛋也还是高邮的好!好,别忘了解那个谜呀!谁再来说说?

  生 1:“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不可存黄

  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师:小小鸭蛋,作者还煞费苦心考证了一番。传说,900 多年以前,北宋词人秦观就是拿高邮鸭蛋馈赠自己的老师苏东坡的,小小鸭蛋很有文化味儿,不得了。

  生 2“: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

  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敲破“空头”?空头在哪儿呢?(师模拟表演找空头。)终于找

  到了,这儿,磕破?(模拟“磕”的动作。)

  生(齐):敲破!

  师:噢,用力不能太猛,好!(模拟“敲”的动作。)

  师:敲出一个小口,拿着筷子轻轻地挖出一点,放在嘴里咂吧咂吧,柔嫩的蛋白,味道好极了!吃呀!

  (众笑。)

  师:接着用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

  生(齐):冒出来了!

  师:为什么用“冒”字?

  生(齐):突出油多。

  师:我们再读,“筷子头一扎下去———”

  生(齐):“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师:大家读得这个拟声词“吱”,不长不短,不好!要么读长点,要么读短点,自己再尝试下!(生尝试读。)

  师:读得长,油真多,冒的时间长。有其他读法吗?

  (一生读,读得短促。)

  师:嗯,读得短,表现油冒得快,也有道理。到底是长还是短呢?长短皆宜吧?怪不得贾平凹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屏显。)

  汪曾祺的散文《复眼》中有这么一处:“凡是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麻苍蝇也是复眼,你走近蜻蜓和麻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就发现了,噌——— ,飞了。”

  师:大家看这段文字中哪个字与“吱”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齐):噌———

  师:怎么读?

  (一生读得很长,众笑。)

  师:这不是蜻蜓和麻苍蝇,是蚊子了!注意,“凡是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生再读,读得短促。)

  师:这才有味。这个字妙在何处?

  生 1:写出蜻蜓和麻苍蝇飞得快。

  师:对,一下子就飞走了。

  生 2:写动作,还带有声音,生动形象。

  师:绘声绘色,富有动感,耐人寻味。汪是一文狐———

  生(齐):修炼成老精!

  (众生笑。)

  师:鸭蛋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吃完了,蛋壳没用了,扔掉吧?

  生(杂):不行,还有用,要装萤火虫玩。

  师:哦!同学们合上眼睛听我来读。

  (师轻声朗读:“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学生沉浸其中。)

  师:据说,晋朝的'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练囊里夜读,车胤啊,你怎么不用我们家乡的鸭蛋壳来囊萤夜读呢?

  (众生笑。)

  师:不是每一枚鸭蛋都能用来装萤火虫,孩子们还得精挑细选呢!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生 1:挑淡青壳的。

  师:淡青的有格调!

  生 2:挑形状好看的。

  师:噢,有的难看,有的好看。

  生 3: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师:意思不一样吗?“蠢”怎么解释?

  生 4:笨、傻。

  师:智商低啊,难道鸭蛋还有智商高低之分?

  生 5:是拟人吧?

  师:有拟人的意思,就像是看童年的朋友和伙伴。“好看”、“难看”只能写出鸭蛋的外形,而蠢、秀气两个词赋予了鸭蛋性格,蠢一点

  的,傻乎乎,固然可爱,但孩子们更喜欢秀气一点的。其实,作者家乡端午的风俗还有很多,都有哪些?浏览第一自然段迅速找一下。

  (生浏览并回答。)

  师:在作者的家乡,在端午佳节,风俗可谓多矣!但是,让汪曾祺难以忘怀的还是记忆中的鸭蛋。作家贾平凹也忘不了故乡陕西的那口泡馍,叶圣陶嚼着薄薄的藕片就会想起远在太湖的故乡,周作人甚至认为儿时吃的野菜紫云英的味道无与伦比。他们想念的仅仅是那口泡馍、那片藕、那朵紫云英、那枚咸鸭蛋吗?

  生 1:这是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生 2:还有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师:汪老写了许多关于家乡美食的散文。立春的蒌蒿,清明的荠菜,端午的鸭蛋,秋天院子里的宽扁豆,雪天的咸菜茨菰汤,以及各家各户腌制的红皮萝卜干,都被他写得有滋有味,无不流露出作者故乡高邮浓浓的依恋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汪老说过“:故乡和童年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泡馍也好,藕片也罢,还有紫云英、咸鸭蛋,它们只是个载体,所引发的是“深深的一段情”,叫人思念到如今。在你的内心深处,在你的感情世界里也珍藏着这样一枚小小的鸭蛋吧?想一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谈家乡风俗、童年趣事,师点评。)

  三、总结提升,倡导阅读

  汪老曾说:“写作品得有中国味儿,且是普普通通的家常味。”他总能用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但这些都如同水中磨洗过的白石子,干净圆润,清清爽爽,平平淡淡,有滋有味。正所谓豪华落尽见真淳,平平淡淡才是真(师板书)。读了《端午的鸭蛋》,老师迫不及待地去买了这本书———《汪曾祺散文选集》,越读越觉得有滋味!读汪老的

  作品吧,它能滋润你的心灵,带你发现生活的美好!下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