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它的局限性
天文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它的局限性
天文学史研究,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就已发端。如西汉刘歆《三统历》中《世经》篇,用他的 《三统历》历法去确定此前各王朝历史大事的年代;又如唐代华化的天竺人瞿昙悉达编撰《开元占经》,其中收集了几种先秦星表和各朝历法的主要参数表。这类结合历史年代学排算历谱和收集整理古代天文文献的工作,至今仍是天文学史研究中的常规课题。不过古人这样做时,未必具有自觉的天文学史专业意识。清代学者在天文历算方面所作大量“整理国故”的工作也是如此,只不过范围更广,功力较深而已。
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而言,具有现代形态的研究工作,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汉学界已经出现,而这些汉学家又往往将这种研究工作的源头上溯到十八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宋君荣等人。中国学者自己正式开始现代意识形态的天文学史研究,则在本世纪初,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朱文鑫、竺可桢等。然而欧洲汉学界的工作长期不为中国学者所注意,到五十年代末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数学卷问世之后,才在客观上提供了联系两者的桥梁——李氏大量引用欧洲汉学界的成果。但这桥梁似乎很少被利用,李氏此卷直到1975年始有中译本,而中国学者在天文学史研究方面更愿意以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道路。此外,日本学者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本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专业天文学史研究有两大特点: 其一为充分运用现代天文学原理及方法,从而保证了研究工作具有现代的科学形态;其二是远绍乾嘉考据之遗风,以整理国故、阐扬传统成就为己任,并希望能以此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大特点决定了研究工作的选题和风格——基本上只选择内史课题,以考证、验算及阐释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为旨归。这些工作中有许多是功力深厚之作,直至今日仍堪为后学楷模。经过数十年积累,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在内史方面渐臻宏大完备之境。其代表人物有席泽宗、薄树人、陈美东、陈久金等。主要成果集中在两部同名的《中国天文学史》和另一部《中国恒星观测史》,以及大批尚待结集的论文中。其中1955年的《古新星新表》及其续作,全面整理了中国古代对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记载并证认其确切位置,为六十年代国际上天体物理学发展的新 *** 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长期历史资料,引起国际天体物理与天文学史两界的极大注目,成为中国天文学工作在国际上知名度最大的成果。此举也使中国天文学史研究出现了新的分支,即整理、考证古代天象记录以供现代天文学课题之用。天文学史研究成果的丰富使它雄踞于国内科学史研究的领衔地位数十年,至今犹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