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病因

 我来答
青琉璃17
2022-11-24 · TA获得超过108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7.9万
展开全部

  每一个女生都有一颗追求美丽的心,不过黄褐斑的出现却把这个希望破灭了。黄褐斑的发生严重的影响着人的容貌和心理健康,那么黄褐斑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我为你带来的“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病因”,更多内容请访问。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病因

  黄褐斑介绍:

  黄褐斑又名肝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后天性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中青年女性多见,病程慢性,无明显自觉症状。病情有一定季节性,夏重冬轻。色素沿着区域平均光密度值大于自身面部平均光密度值的20%以上。

  病因:

  在这里病因我们分为中医、西医观点:

   中医: 中医认为黄褐斑主要由于肝郁、脾虚或肾亏,气血失和不能上荣于面。

  1.肝气郁结 凡情志不调,至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则生褐斑。有如《医宗全鉴·外科心法要诀》所曰: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

  2.脾气虚弱 脾土乃后天之本。若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至脾失健运,不能生化气血,或不能升清降浊。气血不足则肌肤失养,浊气上犯蕴结肌肤而生褐斑。

  3.肾精不足 凡房事过度,久伤阴精,则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颜面不能荣润而酿成褐斑。

   西医:

  1.生理反应 常见于妊娠、口服避孕药时或其他不明原因所引起者。如果发生于孕妇,往往在妊娠第3~5个月开始,分娩以后渐渐消失,但下次妊娠时还可再发,称为妊娠性黄褐斑,由于较常见,可考虑为正常生理现象。

  2.药物 本病也多见于口服避孕药的妇女,有人统计占服药者20%。面部色素沉着的发生可能是由于避孕药物中雌激素刺激黑素细胞,黄体酮也可促使色素沉着的加重。用苯妥英钠的患者有时可发生黄褐斑。

  3.其他因素 此病较常见于夏季及南方,提示日光是一诱发因素。另外滥用化妆品、激素等外用药也可为促发因素。

  4.合并慢性病 少数患者发现有某种慢性疾病,如结核、癌症、慢性酒精中毒、肝病等。艾滋病患者也可有类似的色素沉着。

  黄褐斑的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中、青年女性,男性亦可发病。皮损为淡褐黑色,形状不规则,常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上唇等颜面皮肤。亦可于颜面一侧发病,一般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黄褐斑的治疗:

  同样的,治疗也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本病中医治疗总法则:疏肝健脾补肾,理气养血化斑。在治疗方法上宜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内外合治,标本兼顾,可以达到改善的治疗效果。

   (一)内治法

  1.肝郁气滞

  主证:面部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伴见胁胀胸痞,烦燥易怒,纳谷不香;女子月经不调,或经前斑色加深,乳房作胀或疼痛;舌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退斑。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各10g,丹参、香附、郁金、黄芩各9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方解:柴胡疏肝解郁,香附理气疏肝,加当归、郁金等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白芍、丹参,养血活血调经;黄芩清热燥湿;甘草和中健胃。加减:若大便干燥,加大黄6g(后下)以通腑,腹部胀痛,加川朴12g以除胀,口苦心烦,加栀子15g以清热除烦。

  2.脾虚血弱

  主证:面部淡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伴有神疲纳少,脘腹胀闷,或宿有痰饮内停,或带下清稀。舌质淡微胖,苔薄微腻,脉濡细。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化斑。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20g,炒白术、茯苓、陈皮、广木香、砂仁各9g,灸黄芪15g,干姜、川芎各10g,甘草5g。每天1剂,水煎服。

  方解: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渗湿;陈皮行气宽胸,燥湿化痰;干姜、广木香、砂仁,益气和胃,行气温中;黄芪补气升阳;川芎养血活祛斑;甘草调中健胃。加减:若肢冷便溏者,去丹参,加炮姜9g以温补脾阳。面浮肿痰多者,加白芥子、浙贝母9g以祛风化痰消肿。口腻食不知味者,加藿香、苍术各9g以芳香燥湿,健运脾胃。

  3.肾水不足

  主证:面部斑片呈黑褐色,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伴腰膝酸软无力,五心烦热,夜尿频,男子遗精,女子不孕或月经不调。舌红、苔干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化瘀退斑。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山茱萸12g,熟地黄24g,山药12g,丹皮9g,茯苓9g,白芍12g,当归12,丹参12g,白僵蚕9g,旱莲草9g,益母草10g,甘草6g。每天1剂,水煎服。

  方解: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补养肝肾,山药补益脾阴,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僵蚕祛风化斑,丹皮清泄相火,丹参调经活血,当归养血,旱莲草滋养肝肾之阴,益母草行瘀而不伤新血,白芍养血柔肝。与诸药相配,更增滋阴补肾之效。茯苓健脾,甘草和中。

  加减:如腰酸疼,加杜仲,菟丝子各15g。夜尿频,加益智仁、芡实、桑螵蛸各12g,缩尿止遗。

   (二)外治法

  1.白芨、白芷、白附子各6g,白蔹、白丁香各4?5g,当归6g。共研极细未,加蛋白或白蜜调膏,睡前涂患处,晨起洗净。

  2.白附子、白芷、滑石各等份,共研细末,早晚洗面搽患处。

  3.大枫子、杏仁、核桃仁、红粉、樟脑各30g,先将三仁同捣极细,再加红粉、樟脑,一同研细如泥。若太干,加麻油少许调匀,每天搽1次(先涂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

  4.中药面膜疗法 用增白散(由白芷、牵牛子、白及等研末而成)加少许蜂蜜或蛋清调成糊状均匀涂敷在面部有色素斑部位,保留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

   (三)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 取主穴要根据色素沉着部位不同而选。脸部颧颊区取颧颊、四白、颊车穴,前额区取上星、阳白穴,鼻梁区取印堂、迎香穴,上唇取禾?、人中穴,下颌取承浆穴,并于色素深处取阿氏穴针刺。配穴:肝脾不和者选三阴交、足三里、肝俞、脾俞,劳伤脾土者选足三里、中脘、三阴交,肾水不足者选肾俞、三阴交、太溪,肝郁者选用内关、太冲;均用平补平泻法,中度刺激,留针20分钟。

  2.艾灸 灸足三里、气海、关元以益气养血固本,适于虚证患者。可悬灸或隔姜灸,每次20分钟,每天1~2次。

  3.穴位注射 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手三里、足三里、肾俞穴。每次取2穴,交替使用。气虚用人参针4mL,血虚用5%当归注射液4mL,血瘀用复方丹参注射4mL,每穴0.5~1mL(双侧),垂直刺入注射,每周2次。

  4.耳针 主穴取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肝,肾,月经不调加子宫,卵巢。常规消毒,轻刺透皮肤,以不穿软骨膜为度,留针30分钟。

   (四)中成药

  一些中成药对黄褐斑的治疗调理有一定疗效,如六味地黄丸,可用于肝肾阴虚者;知柏八味丸用于阴虚火旺者;参苓白术丸、归脾丸可用脾气虚或脾虚血亏者;消遥丸则用于肝郁气滞者。

  西医治疗:

  1.减少日晒,尽量去除可能的诱因,内服大量维生素C。

  2.外用3%过氧化氢或其他脱色剂,如1%~3%氢醌霜。

  3.外用类固醇激素也有一定的效果,可采用氢化可的松丁酸脂。

  4.0.05%~0?1%维甲酸外用。

  黄褐斑的预防:

  1.严禁使用含有激素、铅、汞等有害物质的祛斑产品,因为含铅汞含量超标的化妆品对黄褐斑的副作用太多,轻则造成黄褐斑的反弹,重则造成毁容。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掉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熬夜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黄褐斑的产生。

  3.加强防晒,所有的色斑都害怕强光的照射,黄褐斑尤其如此,因此黄褐斑患者一定要左海防晒的预防工作,外出带遮阳工具,涂防晒霜等。

  4.防黄褐斑,远离各种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会加快皮肤的损伤,导致黄褐斑的加重。

  5.要始终保持豁达乐观,心情舒畅,情绪开朗,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治疗黄褐斑好的疗效。

  6.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要注意劳逸结合。

  7.多食富含维生素c,E的食品,避免阳光久晒。

  8.妇女口服避孕药者,应停止服用。

  9.积极治疗内分泌功能障碍,肝病等原发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