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教案# 导语】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夏天的傍晚,乡下的人们在都把桌椅搬到门前,在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吃晚餐,这样生活也只有乡下人家才能尽情享受!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一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6、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7、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
1、(过渡语)生字大家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2、谁想读?你想怎么读?(自己读还是找小伙伴读?你来安排吧。)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听完以后还要给他们评一评。谁来评价一下(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你听得真认真!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朗读的精益求精,对他读的流畅程度,你也可以评价一下。评价的时候,不足要说,优点也要说,给他们全面的评价。你听得真仔细,人家对你的评价,怎么看?你再读一读。你对
他的态度满意吗?给他们掌声。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
3、(过渡语)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美景,你谈得很好,谁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课文描写了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奥,还有纺织娘,谁还有补充?还有吃晚饭。)
(过渡语)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你们真了不起!听读了全篇课文,乡村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谈得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看法很独特。)
四、品读课文。3分钟
(过渡语)是啊,这是多美的乡村啊!那么乡村生活到底美在哪儿?我们再来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五、交流
谁先来谈美的语句?(出示句子。)
你有什么感受?谁还喜欢这一段?你读了以后想到什么?
1、瓜藤图。(有表情的读。)5分钟
(过渡语)谁来读你画出的美的语句?(出示句子。)大家请看屏幕,(1)装饰是什么意思?(2)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3)为什么说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放松一下,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想到什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再听:——你有什么感受?给你什么感受?这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用你的朗读,读出乡下人家的可爱来。(自由练读)谁想读?(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他的读中,可以看出他喜欢这一段。)谁还愿意读?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谁能超过他?读得太棒了,我都不敢读了,谁还敢读?(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都放在脸上,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放在脸上,读!
2、竹笋图(读出自己的理解)4分钟 (过渡语)从大家的表情和声音中,老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美?谁感受到的美和他们不一样?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就是这句话,老师给大家读一遍,看同学们能听出些什么?(很多,成群,很多很快)大家读这段话,要让人听出竹笋很多很快地长出来。
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你还听出了什么?
(鲜嫩、探出头来)你想到什么?再读一遍,要读出雨后春笋,争先恐后探出头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还有同学想读吗?其实你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就行,谁来试一试?
谁读?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好,就带着自己的想法再读读这句话。
3、晚景图6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美,乡下的美景也是各有特色,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还想谈?你谈得太好了,你能读一读吗? 我觉得你读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慢一点,让大家在头脑中有想象的时间?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不错,慢多了,为什么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什么?对,把要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啊呀,太美了,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一读,行吗?大家给我鼓励的掌声我太高兴了!谁再读,这个机会给谁?谁还想试试?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夕阳红霞微风鸟儿人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热烈的掌声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正在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境界!(板书:和谐。)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配上音乐再来美美地朗读这句话。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檐 饰冠捣谐),会写14个生字(棚 饰 冠 菊 瞧 率 觅 耸 捣 搬 巢 谐 眠辛)。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建议背诵段落:1—3节或4—7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
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题
1、指名背诵(齐诵)古诗:《游山西村》、《乡村四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农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第23课)则描写了江南初夏时的景象。今天,我们就和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吧!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陈醉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家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要求: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做记号,并想像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2、疏通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⑴课件出示新词,引导学习生字新词。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正音:①结(jiē)出了青、红的瓜。②门前的场(chǎng)地上。
③一群鸭子扎(zhā)进水里。
正字:“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巢”字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⑵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表演性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3、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如果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的话,你定会感到,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课文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那么,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独特、迷有的风景”?请同学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
三、自读品味,合作交流
1、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展示讨论:
①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巡视,适当指导点拨。
四、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①藤上结( )瓜 张灯结( )彩 ②场( )地 打场( )
③扎( )入水中 挣扎() ④散( )步 散()漫
2、比较字形,组词。
棚( ) 冠( ) 瞧( ) 檐( ) 谐( ) 搬( )
绷( ) 寇( ) 樵( ) 瞻( ) 楷( ) 般( )
3、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阅读链接P104)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检查
1、听写新词(互评互改)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2、指名轮读课文
二、情感品读,赏析画面
1、师:同学们,在前一节我看到大家朗读课文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你们是否是这样一种感觉,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优美图画?
2、生:是——
3、那么,能否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老师,我最感兴趣的是农家房前瓜架上挂着的一个个青、红的瓜了。那可真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2、其实,我也有同感,每当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家的小院,每到夏天的时候,什么豆角啦,丝瓜啦,它们的藤蔓都沿着树爬上去,藤子上挂满长长、青青的果实,非常爱看。
师:看来你还会产生联想,真的很棒!我们读课文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品赏“瓜藤攀檐图”。出示课件。
5、品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点拨:对比描写的方式使人感到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6、课文中还描写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继续交流吧!
生:老师,在读第2自然段的时候,农家的门前一年四季百花争艳;屋后翠竹青青。
生:读第2自然段时,给我留印象最深的是这段话:“还有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我觉得这里的一个“探”字用非常好!
7、出示课件,品赏“鲜花翠竹图”
⑴指名朗读“鲜花轮绽”部分(第一句)
“时令”,是季节的意思。“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了什么?(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百花争艳。)
⑵情感朗读“翠竹青青”部分(第2、3句)(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前面有些同学说,在描写竹笋的时候,一个“探”字用得特别好,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生:“探”在字典的解释为,头和上体伸出。我觉得这个“探”写出了嫩笋出土时活泼可爱的样子。
生:我认为一个“探”字,把竹笋拟人化了。
师:你们的理解真的不错!
点拨: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品赏“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
①师:在四年级上册,我们曾学习过老舍笔下的《母鸡》,作家笔下母鸡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②生:是呀,本课中所描写的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正是体现了它负责、慈爱的品质。
生:我更欣赏的还有这只大公鸡了,你看它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好不威风!
点拨:“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半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③师:母鸡带着它的孩子们觅食,大公鸡在一边保护着它们。多么生动形象的画面!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乡下人家的鸭的呢?
④品赏群鸭戏水觅食。
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师:同学们,刚才的深情朗读,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幅乡村图画:屋前瓜果爬满架,门前盛开美丽花,屋后翠竹投浓阴,满院鸡鸭叫嘎嘎……这是多么独特的乡村呀!那么,你们想了解纯朴善良的乡下人吗?就请大家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节。
9、品赏夕阳下的农空晚餐。出示课件
⑴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⑵师: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夏天的傍晚,乡下的人们在都把桌椅搬到门前,在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吃晚餐,这样生活也只有乡下人家才能尽情享受!
⒀生1:读了这段话,我眼前就自然的浮现出我们村子里夏天时晚餐的情景来。在吃晚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可端着碗走东家串西家,看见谁家有好吃的菜就夹上一筷子,主人也好,我们小孩子也好,总是笑呵呵的。
生2: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小孩子吃罢晚餐后,捕捉莹火虫,做游戏……那情景真的好不快活……
⑷是呀,这就是乡下人家最独特、迷人的风景!你们听——纺织娘叫了起来,那歌声真好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在这歌声中甜甜蜜蜜的入睡了……
(课件:纺织娘)
三、重点研读,体味情感
1、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合作交流:“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点拨: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议一议:试着画出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见教材P103“综合性学习”要求)
附: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陈醉云)
屋前搭满瓜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门前绽放鲜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依时令开放)
屋后翠竹挺拔(绿的叶,青的竿,鲜嫩的笋)
鸡群到处觅食(母鸡率小鸡觅食,雄鸡高傲威风)
河中群鸭戏水(即使……也……)
傍晚夕阳晚餐(高谈阔论、自然和谐)
秋夜纺织娘唱(织,织,织……甜蜜进入梦乡)
独特、迷人的风景
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屋檐、捣衣”等5个生字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这么一个地方,它是那样熟悉亲切、宁静祥和,它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却让人迷恋向往。这就是-----乡下人家。
3、揭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依次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学习生字:屋檐 鸡冠花 装饰 和谐 捣衣。 读准多音字鸡冠花,理解屋檐和捣衣。
3、概括内容,完成填空。
屋前搭( ), 门前开( );
屋后( )成阴, 院里( )成群,
河中( )戏水; 夏日院中,吃晚饭,
还有,秋夜( )高唱催眠曲。
4、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出中心句: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5、让我们走近农家,一一领略。
出示课文第一段。一生读。
问:是什么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你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出示图片)谁来美美地读一读?
(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别有风趣”的意思?(与众不同,特有的)
是的,它不是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也不是竖着的大旗杆,它是乡下人家所独特的装饰——读。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小结:这就是乡下人家。
6、除了种瓜,乡下人家还会种些什么呢?(花、竹)出示第二段。
一生读“花”的部分。乡下人家都爱养哪些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你们养过没?这段文字中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1什么是“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节、季节)比如(略)
2什么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常见的、好养活的、却也很美)
一生读“竹”的部分。
1从他的朗读中,你又仿佛看见了什么?(竹多、笋多)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多么可爱的笋娃娃啊,谁来读一读?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拟人)
老师再请两位同学分别用朗读来表现这门前屋后的美景图;
这里作者先介绍门前的鲜花,再介绍屋后的竹笋,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方位顺序)
6、听,这是什么声音?自由读一读第三、四两段。从这些标红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选一个或几个说说。(率领、耸着、大踏步;游戏、扎、从不吃惊)没有统一答案。
男女生分读两段。
小结:这些场景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这就是乡下人家所特有的风景。
7、总结: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大家对农村生活充满向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生活的无限风光。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齐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过渡语)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程度。
三、初读课文
1、(过渡语)生字大家预习的这么好了,不知道课文读得怎么样,我们来检查一下,为了把课文读得更有把握,给我们大家,包括听课老师一个惊喜,我们还是再练习一遍吧,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2、谁想读?你想怎么读?(自己读还是找小伙伴读?你来安排吧。)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乡村生活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听完以后还要给他们评一评。谁来评价一下(你对他说话,要用你。)
你听得真认真!读正确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你朗读的精益求精,对他读的流畅程度,你也可以评价一下。评价的时候,不足要说,优点也要说,给他们全面的评价。你听得真仔细,人家对你的评价,怎么看?你再读一读。你对
他的态度满意吗?给他们掌声。掌声的原因,他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难能可贵的!
3、(过渡语)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谁也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课文描写了乡村的美景,你谈得很好,谁和他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课文描写了瓜藤、鲜花、竹笋、鸡鸭,奥,还有纺织娘,谁还有补充?还有吃晚饭。)
(过渡语)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这么多内容,你们真了不起!听读了全篇课文,乡村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谈得好,老师非常佩服你,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的看法很独特。)
四、品读课文。3分钟
(过渡语)是啊,这是多美的乡村啊!那么乡村生活到底美在哪儿?我们再来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
五、交流
谁先来谈美的语句?(出示句子。)
你有什么感受?谁还喜欢这一段?你读了以后想到什么?
1、瓜藤图。(有表情的读。)5分钟
(过渡语)谁来读你画出的美的语句?(出示句子。)大家请看屏幕,(1)装饰是什么意思?(2)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3)为什么说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放松一下,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你想到什么?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再听:——你有什么感受?给你什么感受?这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用你的朗读,读出乡下人家的可爱来。(自由练读)谁想读?(真好,声音好听,又读得流利,表情也很好,可惜大家看不见,从他的读中,可以看出他喜欢这一段。)谁还愿意读?你读得太好了,一个比一个好!谁能超过他?读得太棒了,我都不敢读了,谁还敢读?(你读得太好了,表情比声音更好!你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都放在脸上,真好)现在让我们都把对乡下生活的喜爱放在脸上,读!
2、竹笋图(读出自己的理解)4分钟 (过渡语)从大家的表情和声音中,老师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美?谁感受到的美和他们不一样?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就是这句话,老师给大家读一遍,看同学们能听出些什么?(很多,成群,很多很快)大家读这段话,要让人听出竹笋很多很快地长出来。
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你还听出了什么?
(鲜嫩、探出头来)你想到什么?再读一遍,要读出雨后春笋,争先恐后探出头来生机勃勃的景象。
还有同学想读吗?其实你想怎么读就可以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就行,谁来试一试?
谁读?读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好,就带着自己的想法再读读这句话。
3、晚景图6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一个比一个读得美,乡下的美景也是各有特色,谁愿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学生读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谁还想谈?你谈得太好了,你能读一读吗? 我觉得你读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慢一点,让大家在头脑中有想象的时间?大家都来读一读,你再来读一读,不错,慢多了,为什么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什么?对,把要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啊呀,太美了,我听他们这么读,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读一读,行吗?大家给我鼓励的掌声我太高兴了!谁再读,这个机会给谁?谁还想试试?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夕阳红霞微风鸟儿人们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图画,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热烈的掌声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正在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境界!(板书:和谐。)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配上音乐再来美美地朗读这句话。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檐 饰冠捣谐),会写14个生字(棚 饰 冠 菊 瞧 率 觅 耸 捣 搬 巢 谐 眠辛)。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建议背诵段落:1—3节或4—7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
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题
1、指名背诵(齐诵)古诗:《游山西村》、《乡村四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农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第23课)则描写了江南初夏时的景象。今天,我们就和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吧!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陈醉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家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要求: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做记号,并想像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2、疏通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⑴课件出示新词,引导学习生字新词。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正音:①结(jiē)出了青、红的瓜。②门前的场(chǎng)地上。
③一群鸭子扎(zhā)进水里。
正字:“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巢”字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⑵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表演性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3、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如果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的话,你定会感到,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课文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那么,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独特、迷有的风景”?请同学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
三、自读品味,合作交流
1、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展示讨论:
①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巡视,适当指导点拨。
四、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①藤上结( )瓜 张灯结( )彩 ②场( )地 打场( )
③扎( )入水中 挣扎() ④散( )步 散()漫
2、比较字形,组词。
棚( ) 冠( ) 瞧( ) 檐( ) 谐( ) 搬( )
绷( ) 寇( ) 樵( ) 瞻( ) 楷( ) 般( )
3、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阅读链接P104)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检查
1、听写新词(互评互改)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2、指名轮读课文
二、情感品读,赏析画面
1、师:同学们,在前一节我看到大家朗读课文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你们是否是这样一种感觉,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优美图画?
2、生:是——
3、那么,能否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老师,我最感兴趣的是农家房前瓜架上挂着的一个个青、红的瓜了。那可真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2、其实,我也有同感,每当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家的小院,每到夏天的时候,什么豆角啦,丝瓜啦,它们的藤蔓都沿着树爬上去,藤子上挂满长长、青青的果实,非常爱看。
师:看来你还会产生联想,真的很棒!我们读课文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品赏“瓜藤攀檐图”。出示课件。
5、品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点拨:对比描写的方式使人感到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6、课文中还描写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继续交流吧!
生:老师,在读第2自然段的时候,农家的门前一年四季百花争艳;屋后翠竹青青。
生:读第2自然段时,给我留印象最深的是这段话:“还有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我觉得这里的一个“探”字用非常好!
7、出示课件,品赏“鲜花翠竹图”
⑴指名朗读“鲜花轮绽”部分(第一句)
“时令”,是季节的意思。“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了什么?(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百花争艳。)
⑵情感朗读“翠竹青青”部分(第2、3句)(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前面有些同学说,在描写竹笋的时候,一个“探”字用得特别好,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生:“探”在字典的解释为,头和上体伸出。我觉得这个“探”写出了嫩笋出土时活泼可爱的样子。
生:我认为一个“探”字,把竹笋拟人化了。
师:你们的理解真的不错!
点拨: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品赏“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
①师:在四年级上册,我们曾学习过老舍笔下的《母鸡》,作家笔下母鸡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②生:是呀,本课中所描写的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正是体现了它负责、慈爱的品质。
生:我更欣赏的还有这只大公鸡了,你看它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好不威风!
点拨:“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半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③师:母鸡带着它的孩子们觅食,大公鸡在一边保护着它们。多么生动形象的画面!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乡下人家的鸭的呢?
④品赏群鸭戏水觅食。
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师:同学们,刚才的深情朗读,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幅乡村图画:屋前瓜果爬满架,门前盛开美丽花,屋后翠竹投浓阴,满院鸡鸭叫嘎嘎……这是多么独特的乡村呀!那么,你们想了解纯朴善良的乡下人吗?就请大家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节。
9、品赏夕阳下的农空晚餐。出示课件
⑴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⑵师: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夏天的傍晚,乡下的人们在都把桌椅搬到门前,在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吃晚餐,这样生活也只有乡下人家才能尽情享受!
⒀生1:读了这段话,我眼前就自然的浮现出我们村子里夏天时晚餐的情景来。在吃晚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可端着碗走东家串西家,看见谁家有好吃的菜就夹上一筷子,主人也好,我们小孩子也好,总是笑呵呵的。
生2: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小孩子吃罢晚餐后,捕捉莹火虫,做游戏……那情景真的好不快活……
⑷是呀,这就是乡下人家最独特、迷人的风景!你们听——纺织娘叫了起来,那歌声真好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在这歌声中甜甜蜜蜜的入睡了……
(课件:纺织娘)
三、重点研读,体味情感
1、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合作交流:“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点拨: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议一议:试着画出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见教材P103“综合性学习”要求)
附: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陈醉云)
屋前搭满瓜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门前绽放鲜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依时令开放)
屋后翠竹挺拔(绿的叶,青的竿,鲜嫩的笋)
鸡群到处觅食(母鸡率小鸡觅食,雄鸡高傲威风)
河中群鸭戏水(即使……也……)
傍晚夕阳晚餐(高谈阔论、自然和谐)
秋夜纺织娘唱(织,织,织……甜蜜进入梦乡)
独特、迷人的风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