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点 [如何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开足、做够物理实验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广大物理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效果大为提高。随着物理教改的深入进行,物理课的实验比例还会增大,实验形式也会不断翻新,学校现有实验仪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至于那种完全丧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的做法,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应彻底摈弃。另外,根据中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现状,物理教师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不仅能增大物理课的本味,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课堂教学增效率。
提高物理实验的成功率
物理实验的成功率,是衡量物理课本味品质优劣的标志。如果实验失败,就会导致本味的变质或丧失,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保证物理演示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1)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课前做几遍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3)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4)构思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实验的办法(并拟定实验思考题)。
为了保证学生分组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教师课前要亲自做实验,并研究3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装置和仪器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需作哪些调试和改进;2)掌握操作规范的要领,发现难点,确定上课时怎样使操作示范到位,讲解清楚;3)按规范要求测出较准确的数据,算出结果,再确定适当的误差范围,作为所用仪器性能可能达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值,并在上课时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在这个误差范围内,实验就成功了。”实践证明,给出这样的参考值后,学生做实验特别认真、做成功了特别高兴。反之,学生对测量准确与否心中无数,操作可随意进行,这样会使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落空,同时也大大影响物理课的本味。
改进优化物理实验
或许有的物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实验,是经过很多教育专家审定的,只要按教材做好实验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改进优化的必要。其实不然。教材中的实验并非个个都十全十美,其中有的实验在取材、原理、步骤、可信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改进优化。
比如,中学物理教材里有一个固体变形演示实验:用手捏压装满水的圆柱体玻璃瓶(瓶盖中心开孔并插一玻璃细管),玻璃细管中水面上升;松开手,水面又降回原位,这说明瓶子受捏压时发生形变。对这个实验,有的学生却提出水面上升不是因为瓶子形变,而是由于手的温度较高,瓶中的水吸热升温体积膨胀所致。为了消除学生的误解,可将圆柱体玻璃瓶换为椭圆柱体玻璃瓶,先沿短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上升;后沿玻璃瓶长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从而使学生确信水面的升降是玻璃瓶形变的结果。如此小改进,使实验可信度大增。可见,改进优化物理实验,既能使物理课的本味变得浓厚,又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分组实验。如在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后提出: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2)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的大小有关。采用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出发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
师生共同动手进行实验,记录拉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推理、概括,归纳出结论。在这种“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新教学模式下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教师创造性的“导演”“设计”“协助”“引导”下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带着问题,富有独特个性地去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中学)
开足、做够物理实验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广大物理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验教学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实验教学,教学效果大为提高。随着物理教改的深入进行,物理课的实验比例还会增大,实验形式也会不断翻新,学校现有实验仪器可能跟不上需求。物理教师不能消极等待,应通过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或寻找替代性实验的办法,以保持物理课应有的浓厚本味。至于那种完全丧失物理本味,以在黑板上讲“实验”来代替物理实验的做法,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应彻底摈弃。另外,根据中学生分组实验较少的现状,物理教师应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学生实验。这样边学边做,不仅能增大物理课的本味,更有利于师生配合寻规律、学生积极练能力、课堂教学增效率。
提高物理实验的成功率
物理实验的成功率,是衡量物理课本味品质优劣的标志。如果实验失败,就会导致本味的变质或丧失,这样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保证物理演示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教师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1)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的主要构造和基本原理,课前做几遍实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估计和掌握实验时间;3)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找出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4)构思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实验的办法(并拟定实验思考题)。
为了保证学生分组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教师课前要亲自做实验,并研究3个方面的问题:1)实验装置和仪器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需作哪些调试和改进;2)掌握操作规范的要领,发现难点,确定上课时怎样使操作示范到位,讲解清楚;3)按规范要求测出较准确的数据,算出结果,再确定适当的误差范围,作为所用仪器性能可能达到的实验结果的参考值,并在上课时告诉学生:“实验结果在这个误差范围内,实验就成功了。”实践证明,给出这样的参考值后,学生做实验特别认真、做成功了特别高兴。反之,学生对测量准确与否心中无数,操作可随意进行,这样会使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落空,同时也大大影响物理课的本味。
改进优化物理实验
或许有的物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实验,是经过很多教育专家审定的,只要按教材做好实验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改进优化的必要。其实不然。教材中的实验并非个个都十全十美,其中有的实验在取材、原理、步骤、可信度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或缺陷,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改进优化。
比如,中学物理教材里有一个固体变形演示实验:用手捏压装满水的圆柱体玻璃瓶(瓶盖中心开孔并插一玻璃细管),玻璃细管中水面上升;松开手,水面又降回原位,这说明瓶子受捏压时发生形变。对这个实验,有的学生却提出水面上升不是因为瓶子形变,而是由于手的温度较高,瓶中的水吸热升温体积膨胀所致。为了消除学生的误解,可将圆柱体玻璃瓶换为椭圆柱体玻璃瓶,先沿短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上升;后沿玻璃瓶长轴方向捏压,细管中水面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从而使学生确信水面的升降是玻璃瓶形变的结果。如此小改进,使实验可信度大增。可见,改进优化物理实验,既能使物理课的本味变得浓厚,又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分组实验。如在滑动摩擦力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后提出:1)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压力大小有关;2)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3)滑动摩擦力可能跟接触面的大小有关。采用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上述实验目的和实验出发设计实验,选择实验器材。
师生共同动手进行实验,记录拉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推理、概括,归纳出结论。在这种“引导――探索――实验――掌握”的新教学模式下充分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教师创造性的“导演”“设计”“协助”“引导”下进行自主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学习,带着问题,富有独特个性地去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中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