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五大基本原理是什么?
1、物质循环再生,理论基础:物质循环。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性和发展的影响。
2、物种多样性,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4、整体性,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意义: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5、系统学与工程学,a. 理论基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意义: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b. 理论基础: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保持系统很高的生产力。
扩展资料:
一、原则
1、因地制宜
必须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生态工程模式。
2、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
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非平衡的系统,在生态工程的建设中必须扩大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提高生态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统的产出与效率。
3、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
在生态工程的建设发展中,必须实行劳动、资金、能源、技术密集相交叉的集约经营模式,达到既有高的产出,又能促进系统内各组成成分的互补、互利协调发展。
二、构成
其结构可以分成为生态核、生态基、生态库等3个主要集合。
1、核心圈。是人类社会,包括组织机构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为生态核。
2、内部环境圈。包括地理环境、生物环境和人工环境,是内部介质,称为生态基。常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空间位置。
3、外部环境。称为生态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及资金、人力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工程
2024-10-28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