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原文、翻译及赏析
1. 文言文《石油》全文翻译
原文: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译文: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烧麻炬,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幕都变成了黑色。
译文: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推想那石油极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今天山东一带大片的松林已经没有了,逐渐地到太行山,河南、陕西、湖北交界的地方以及江南地区,生长松树的山大半都已经秃了。制墨的人大概不了解石油烟的好处。石油煤烟也大,常常熏染黑人的衣裳。我戏作《延州》诗说:“陕西宜川县的七郎山与八郎山上瑞雪飘飘,立即撑起毡帐学那边塞人过游牧的生活。衣裳全变黑了,可是冬天还没有过去,石油烟比洛阳车马扬起的烟尘还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呢。
扩展资料:
来源
本文来自《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写,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梦溪笔谈
2. 石油 文言文翻译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鄜、延境内有石油,从前说延水东岸有石脂水,指的就是这个.石油产
于水边,与沙石,泉水混杂在一起,缓缓地从地里冒出来.当地人用野鸡的
尾羽把它沾起来,采集后放进瓦罐里,很象纯漆.它燃烧的时候象麻一样,
但烟很浓,把帐篷都熏黑了.我想它的烟也许可以利用,就试着把它燃烧后附在物体上的烟煤扫起来,集中到一起用来制墨.没想到用它制出的墨又黑又亮,象漆一样,连松木烟灰制作的墨也赶不上它,于是就用它做了许多墨,在墨锭上以"延州石液"四个字作为标记.石油制品在今后一定会大大推广的,现在就从我做起吧.我认为,石油数量非常多,蕴藏在地下没有穷尽,不会象松木那样有时会枯竭.现在山东一带的松林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现在大都也都光秃秃的了.制墨的人还都不知道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对制墨有很大好处.石炭(一种烟煤)燃烧时发出的烟也很大,会把衣服熏黑.我高兴地开玩笑做了一首《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3. 《石油》文言文翻译
【原文】
鄜延①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②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③,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④而出,土人以雉⑤裛⑥之,用⑦采入缶⑧中。颇似淳漆⑨,然⑩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注释】
①鄜(fū)延:路名,宋代康定二年(1041)从陕西路分出一部分置为鄜延路,治所在延州(后升为延安府),即今陕西省延安市。
②高奴县:古县名,秦代设置,治所在今陕西延安东北延河北岸,东汉末年废。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卷十·物异》中载:“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文中“旧说‘高奴县出脂水’”疑即据此。
③水际:水边。
④惘(wǎnɡ)惘: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文中用来描写石油与地下水混杂涌出的样子。惘:在文中可以理解为通“汪”,形容液体聚积的样子。
⑤雉(zhì):鸟名,通称为野鸡。
⑥裛(yì):通“渑”(yì),沾湿,湿润,文中是“用羽毛去沾取石油”的意思。
⑦用:连词,相当于“而”。
⑧缶:古代瓦器,泛指瓦罐一类的器具。
⑨淳漆:纯漆。淳:通“纯”。
⑩然:“燃”的古字,指燃烧。
麻:麻类植物的总称,古代专指麻的一种,即大麻,在本文中可以理解为麻烛。麻烛即用麻籽所榨的油做成的烛,烛就是“火炬”的意思。古代没有蜡烛,把火炬叫做烛。
幄幕:帐篷。
煤:烟熏所积的黑灰,即烟尘。
松墨:即松烟墨,是墨的一种,用松烟尘和胶捣捶制成。
识(zhì)文:这里指墨上所标注的文字。识:标记,标注。
至多:很多。至:极,最。
齐:周代诸侯国名,故地在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
鲁:周代诸侯国名,故地在今山东省兖州市东南至江苏省沛县、安徽省泗县一带,秦汉以后仍沿称这些地区为鲁,今山东省简称为鲁。
童:秃顶,不长头发,也指山上不长草木,文中是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殆尽。
造煤人:文中指用松烟灰制作黑墨的人。
【译文】
鄜、延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沙石和泉水相混杂,慢慢地流出来,当地人用野鸡羽毛沾取它(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纯漆,燃起来像烧麻杆,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篷都变黑。我猜疑这种烟可以利用,(就)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就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名称,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广泛流行在世上,(不过)从我开始做它(罢了)。因为石油特别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现在山东一带的松林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现在大都也都光秃秃的了。制墨的人还都不知道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对制墨有很大好处。石炭(一种烟煤)燃烧时发出的烟也很大,会把衣服熏黑。我高兴地开玩笑作了一首《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4. 石油 文言文翻译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
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
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
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鄜、延境内有石油,从前说延水东岸有石脂水,指的就是这个.石油产 于水边,与沙石,泉水混杂在一起,缓缓地从地里冒出来.当地人用野鸡的 尾羽把它沾起来,采集后放进瓦罐里,很象纯漆.它燃烧的时候象麻一样, 但烟很浓,把帐篷都熏黑了.我想它的烟也许可以利用,就试着把它燃烧后附在物体上的烟煤扫起来,集中到一起用来制墨.没想到用它制出的墨又黑又亮,象漆一样,连松木烟灰制作的墨也赶不上它,于是就用它做了许多墨,在墨锭上以"延州石液"四个字作为标记.石油制品在今后一定会大大推广的,现在就从我做起吧.我认为,石油数量非常多,蕴藏在地下没有穷尽,不会象松木那样有时会枯竭.现在山东一带的松林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现在大都也都光秃秃的了.制墨的人还都不知道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对制墨有很大好处.石炭(一种烟煤)燃烧时发出的烟也很大,会把衣服熏黑.我高兴地开玩笑做了一首《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5. 文言文 石油 作者 及翻译
石油 宋•沈括??
原文:??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
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予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沈括《梦溪笔谈》)????
解析:??
本文选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篇介绍科技知识的笔记体小品文。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明地介绍鄜、延境内石油存在的基本形态,当地居民采集、利用石油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说明自己利用石烟制墨的盛况;第三部分,对时人不能科学合理地利用石油资源的状况表示惋惜。文中关于“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和石油制品“必大行于世”的科学预见,今天读来令人叹服。??
作手法方面:①本文行文散淡,而又极有条理。文中不论谈古论今,还是预测未来,不论叙事,还是描写,都是娓娓而谈,平实简洁,如话家常。②语言朴素凝练,不事雕琢。③文末以诗作结,情趣盎然。????
译文:??
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砂石和泉水相混杂,时断时续地流出来。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毛将其沾取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清漆,燃起来像烧麻炬,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幕都变成了黑色。我猜测这种烟可以利用,于是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即使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文字,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会广泛流行在世上,只是从我开始做它罢了。??
推想那石油极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今天山东一带大片的松林已经没有了,逐渐地到太行山,河南、陕西、湖北交界的地方以及江南地区,生长松树的山大半都已经秃了。制墨的人大概不了解石油烟的好处。??
石油煤烟也大,常常熏染黑人的衣裳。我戏作《延州》诗说:“陕西宜川县的七郎山与八郎山上瑞雪飘飘,立即撑起毡帐学那边塞人过游牧的生活。衣裳全变黑了,可是冬天还没有过去,石油烟比洛阳车马扬起的烟尘还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呢。”????
注释:??
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高奴县:故址在今陕西延安。脂水:油质的水,石油的一种名称。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时断时续的样子。??④土人以雉尾挹之:土人,即当地人;雉,野鸡;挹,沾,沾取。当地居民用野鸡尾沾取它。??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清漆。??⑦麻:此处指麻炬。古代用麻炬照明。??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记文字。??⑩竭:尽、完。??11.石炭:煤。??12.墨:名词用作动词,熏染黑。??13:旋:立即。??14:卓:竖立,支撑。??15.素衣:白衣,或未染色的衣服。??
6. 文言文石油翻译
“脂水”、“延川石液”,梦溪笔谈中有记载:
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①土人以雉尾甃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②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③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盖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石炭烟亦大,墨人衣,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