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中小学生的恋爱?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既然问的是我,众所周知,我是个老左派了,左派嘛,自然是要支持自由恋爱的。
但这是我应该站的立场,并不是我的立场。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了班主任,我是不会支持早恋的。
“早恋”这个词语不太恰当,现在营养好了,随便拉一个刚上高一的男生,指不定比我们那会大四最高的人还高。随便拉一个高中女生,那身材颇有赶上欧美审美标准的趋势了。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又爱运动和健身,满身的都是荷尔蒙无处发泄,干柴烈火相遇,自然是要交配。所以你不让这样的年轻人谈恋爱,说实在的,违背生物本能。
但是,我这里要摆明我的观点了,爱情真实的一切都与性相关,唯独与爱情本身无关。现实的爱情不是柏拉图式的恋爱,柏拉图式恋爱也并非爱情,而是某种哲学意义的亲密关系。
所谓爱情,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几千年各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向人类建构了一种意识形态-爱,并且由此诞生了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让人类普遍相信爱是人类的天赋人权。我今天却要告诉你的是,这一切从开始就是个谎言。
在这里我想先举一个例子,同时介绍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现在社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大部分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都会叛逆,这是刻在人类基因上的东西,很难以改变。玛格丽特·米德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切。
她曾经只身前往过南太平洋的一个原始部落,萨摩亚。并且在那里生活了数月之久。随后写了一本著名的人类学著作《萨摩亚人的成年》。玛格丽特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萨摩亚青年人没有美国青年人的青春期叛逆问题,他们可以轻易地从青年过渡到成年。青春期问题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病”,是一种特定工业社会才会产生的“意识形态”。
这个例子是想先阐释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以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某些根深蒂固的现象,都只是社会历史建构出来的,并非与生俱来的。
于是这里切入我们的正题,我们现代社会总是给爱情赋予很多意义,什么刻骨铭心,忠贞不渝,琼瑶剧里面那些分个手就要跳河的剧情,什么《匆匆那年》,《致青春》,包括现在的《风犬少年的天空》。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爱情,从根本上就是伟大的东西。
过去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直到我了解了这样一个民族,我的理念就此转变了,这个民族就是位于云南的摩梭人。而让我转变想法的就是他们的走婚制度。

摩梭走婚,图片为演员美化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走婚则是其婚姻制度。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流程。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和四川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
什么意思呢?我们所谓的海誓山盟,所谓的忠贞不渝,对于摩梭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这种概念。他们是母系社会,孩子由母亲和舅舅扶养,至于男性,则完完全全是繁衍的工具和劳动力。爱情?爱情对于摩梭人并不存在。
而人类在进入父系社会以前,基本上都是母系社会,走婚是母系社会的普遍特征之一。爱情压根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产物,而是在长期社会劳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共识”。或者说,就是“意识形态”。就如同基督教一样,都是社会建构的,你相信,那它就能对你施加影响力,你不相信,它就通过相信它的人对你施加影响力。
爱情并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只有荷尔蒙,你会把荷尔蒙所产生的身体反应错当成爱情,荷尔蒙只是一种生理反应,社会长期发展建构爱情过程中,把一部分爱情的“意义”赋予给了荷尔蒙。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是一种社会共识,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那么做的“规范”。
如此说来,爱情本身并不神圣,并不与生俱来,一切都是因为社会的建构。所以我不支持早恋,因为支持早恋没有意义。前文说过,爱情抛开这些社会建构的“意识形态”,唯一真实的只有性。
那么中学生谈恋爱,能收获什么呢?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是社会的建构,并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是虚幻的,这种需求随时可以被其他社会建构所满足。诸如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买奢侈品的虚荣心,等等等等。
爱情唯一真实的东西,也就只剩下了性,我不排斥中学生有性行为,但既然追求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无意义,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谈男女朋友呢?更何况婚前性行为也被社会另外的建构所反对。就算不反对,其本身也可能对中学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如此看来,早恋本身没有任何好处,浪费中学生的精力,并且存在很高的风险,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实在没有必要去支持早恋。
有人也许会说了,照你这么讲,那成年人之间的恋爱也不是毫无意义吗?
并不是
成年人的恋爱,是在婚姻的预演,而婚姻的形式或许被建构,其本质却并非如此,婚姻更多的是经济因素,是两个人甚至于两个家庭所占有资源的良性组合,以求减轻单个人生存压力的最优手段,并且由此进行繁衍,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从这点来看,成年人的恋爱,于小于大都是有必要的。
因此,我不支持早恋,如果我当了班主任,关于此问题是我要做这样三件事。
一.我不棒打鸳鸯,早恋早晚会分,但请你们别在上学时间接吻秀恩爱,你知道我的立场,这是对我最基本的尊重 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
二.我不会让早恋蔚然成风,班级里应该形成积极向上,互相关心的气氛,而不是有一对早恋就会出现十对,青年人的目标应该放在做题,改善自己,让世界更加美好这三件事上。
三.我会亲自,或者请专门的老师讲一下性教育,把利弊都说清楚,至于怎么选择是你自己的事情,人各有命,我竭尽全力帮你,但也不会干涉你的一意孤行。
但这是我应该站的立场,并不是我的立场。就我个人而言,如果我当了班主任,我是不会支持早恋的。
“早恋”这个词语不太恰当,现在营养好了,随便拉一个刚上高一的男生,指不定比我们那会大四最高的人还高。随便拉一个高中女生,那身材颇有赶上欧美审美标准的趋势了。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又爱运动和健身,满身的都是荷尔蒙无处发泄,干柴烈火相遇,自然是要交配。所以你不让这样的年轻人谈恋爱,说实在的,违背生物本能。
但是,我这里要摆明我的观点了,爱情真实的一切都与性相关,唯独与爱情本身无关。现实的爱情不是柏拉图式的恋爱,柏拉图式恋爱也并非爱情,而是某种哲学意义的亲密关系。
所谓爱情,究其根本,说到底还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几千年各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向人类建构了一种意识形态-爱,并且由此诞生了许多美妙的爱情故事,让人类普遍相信爱是人类的天赋人权。我今天却要告诉你的是,这一切从开始就是个谎言。
在这里我想先举一个例子,同时介绍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

现在社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大部分青春期的少年少女都会叛逆,这是刻在人类基因上的东西,很难以改变。玛格丽特·米德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切。
她曾经只身前往过南太平洋的一个原始部落,萨摩亚。并且在那里生活了数月之久。随后写了一本著名的人类学著作《萨摩亚人的成年》。玛格丽特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萨摩亚青年人没有美国青年人的青春期叛逆问题,他们可以轻易地从青年过渡到成年。青春期问题可以说是一种“现代病”,是一种特定工业社会才会产生的“意识形态”。
这个例子是想先阐释一件事,那就是我们以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的某些根深蒂固的现象,都只是社会历史建构出来的,并非与生俱来的。
于是这里切入我们的正题,我们现代社会总是给爱情赋予很多意义,什么刻骨铭心,忠贞不渝,琼瑶剧里面那些分个手就要跳河的剧情,什么《匆匆那年》,《致青春》,包括现在的《风犬少年的天空》。仿佛都在告诉我们一件事,爱情,从根本上就是伟大的东西。
过去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直到我了解了这样一个民族,我的理念就此转变了,这个民族就是位于云南的摩梭人。而让我转变想法的就是他们的走婚制度。

摩梭走婚,图片为演员美化
摩梭人是母系社会,走婚则是其婚姻制度。大体上是这么一个流程。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种婚姻制度。摩梭人是母系社会,在白天,男女很少单独相处,只有在聚会上以唱歌、跳舞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是对女子倾心的话,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会在半夜时分到女子的“花楼”(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独立于祖母屋即”家屋“外),传统上会骑马前往,但不能于正门进入花楼,而要爬窗,再把帽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挂在门外,表示两人正在约会,叫他人不要干扰。然后在天未亮的时候就必须离开,这时可以由正门离开。若于天亮之后或女方家长辈起床之后再离开,则会被视为无礼。 走婚是云南和四川的少数民族摩梭人的习俗,摩梭人除了少数因为要增加家庭劳动人口而娶妻或招婿外,基本上没有婚姻制度。走婚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男到女家走婚,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的方式。由于母系社会中由女性当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归母家生养,生父会在满月时公开举办宴席,承认彼此的血缘关系,避免发生同父乱伦。
什么意思呢?我们所谓的海誓山盟,所谓的忠贞不渝,对于摩梭人来说,他们完全没有这种概念。他们是母系社会,孩子由母亲和舅舅扶养,至于男性,则完完全全是繁衍的工具和劳动力。爱情?爱情对于摩梭人并不存在。
而人类在进入父系社会以前,基本上都是母系社会,走婚是母系社会的普遍特征之一。爱情压根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产物,而是在长期社会劳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共识”。或者说,就是“意识形态”。就如同基督教一样,都是社会建构的,你相信,那它就能对你施加影响力,你不相信,它就通过相信它的人对你施加影响力。
爱情并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只有荷尔蒙,你会把荷尔蒙所产生的身体反应错当成爱情,荷尔蒙只是一种生理反应,社会长期发展建构爱情过程中,把一部分爱情的“意义”赋予给了荷尔蒙。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是一种社会共识,是一种人人都应该那么做的“规范”。
如此说来,爱情本身并不神圣,并不与生俱来,一切都是因为社会的建构。所以我不支持早恋,因为支持早恋没有意义。前文说过,爱情抛开这些社会建构的“意识形态”,唯一真实的只有性。
那么中学生谈恋爱,能收获什么呢?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是社会的建构,并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是虚幻的,这种需求随时可以被其他社会建构所满足。诸如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买奢侈品的虚荣心,等等等等。
爱情唯一真实的东西,也就只剩下了性,我不排斥中学生有性行为,但既然追求意识形态上的东西无意义,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谈男女朋友呢?更何况婚前性行为也被社会另外的建构所反对。就算不反对,其本身也可能对中学生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如此看来,早恋本身没有任何好处,浪费中学生的精力,并且存在很高的风险,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实在没有必要去支持早恋。
有人也许会说了,照你这么讲,那成年人之间的恋爱也不是毫无意义吗?
并不是
成年人的恋爱,是在婚姻的预演,而婚姻的形式或许被建构,其本质却并非如此,婚姻更多的是经济因素,是两个人甚至于两个家庭所占有资源的良性组合,以求减轻单个人生存压力的最优手段,并且由此进行繁衍,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从这点来看,成年人的恋爱,于小于大都是有必要的。
因此,我不支持早恋,如果我当了班主任,关于此问题是我要做这样三件事。
一.我不棒打鸳鸯,早恋早晚会分,但请你们别在上学时间接吻秀恩爱,你知道我的立场,这是对我最基本的尊重 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
二.我不会让早恋蔚然成风,班级里应该形成积极向上,互相关心的气氛,而不是有一对早恋就会出现十对,青年人的目标应该放在做题,改善自己,让世界更加美好这三件事上。
三.我会亲自,或者请专门的老师讲一下性教育,把利弊都说清楚,至于怎么选择是你自己的事情,人各有命,我竭尽全力帮你,但也不会干涉你的一意孤行。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