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c1值多少算正常?
硬盘C1值一次重启关机增加一次,这个是正常的,如果30秒~5分钟增加一次,不用管它,如果增加太快比如10秒一次,可以用CrystalDiskInfo这个软件设置硬盘高级电源管理解决,笔记本硬盘在开机状态下30秒以上增加一次也是正常的,也不用管它。
这个数字一般不会很大,现在的硬盘,即使C1值达到几百万,也不代表硬盘寿终正寝。曾经的C1门是因为西部数据绿盘上采用了IntelliPark技术,周期设置过短,所以曾经出现暴涨现象,让好多人担心硬盘健康出了问题。
C1是SMART里代码为C1的一个参数,称为“磁头加载/卸载次数”(Load/UnloadCycle Count, LCC),这个参数的数据值统计的就是磁头加载/卸载的次数,
也即是磁头归位或者磁头搁置在斜坡上的次数。每归位或者搁置一次,C1数值加1。 对于台式机来说,一般只有在关闭的时候,磁头才会归位。
什么操作会带来C1值剧烈增长?
每隔几十秒读写一次硬盘,等待几十秒再次读取,如此反复。
C1值很高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了什么,现在的硬盘,即使C1值达到几百万,也不代表硬盘寿终正寝。而且,事实上,目前引进的技术甚至可以保护硬盘,尤其是可以尽可能避免经常处于移动状态下的笔记本电脑硬盘和被你不小心踢到机箱的台式机硬盘的磁盘损坏。
大家都知道,硬盘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磁头读写磁盘上的数据来完成的。在工作过程中,磁头并不与磁盘的盘面直接接触,两者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空气薄膜,这层空气
薄膜是由于磁盘的高速旋转产生的。如果磁盘停止旋转,空气薄膜消失,磁头则会直接接触到盘片,这无疑对盘片的寿命以及对存储在这块区域的数据造成不好的影
响。因此在早期阶段,硬盘制造商一般会在对盘片的表面做特殊的处理。但是随着人们对于硬盘传输速度和硬盘容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制造商需要不断提高硬盘的面
密度,同时要求盘片表面尽可能地平滑,这无疑与之前采用的技术产生了冲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硬盘制造商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替代之前采用的磁头
直接接触盘面的行为。这时IBM的工程师们提出了一种叫做
Load/Unload的技术。简单来说,Load/Unload技术有点像老式的点唱机,当盘片转速降低无法再产生空气薄膜的时候,就将磁臂以及磁头旋
转一下,停靠到磁盘旁边的一个小斜坡上。这样就完全避免了磁头与盘片的直接接触。总体来说,Load/Unload技术是有利的,比如可以提高硬盘的可靠
性:硬盘遭到撞击的时候磁头不会划伤盘面;可以提高硬盘的面密度:不再需要对盘片表面做特殊的处理,可以提供平滑的盘面;以及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低功耗
的程序可以通过多次请求Load/Unload来减少盘片的旋转时间,或者设置旋转超时时间(spin down
timeout)来让磁头定期的做Load/Unload等等。
硬盘工作时,当盘片转速达到额定值后,寻道电机带动磁头臂从起始位置(盘片外侧的停靠区)向内旋转一个角度,使磁头移动
到盘片的半径以内,并根据操作指令在盘片表面左右摆动,进行寻道及读写操作。一般来说,当硬盘不需要读写数据时,磁头依然会停留在盘片范围内,也就是先前
读写的磁道上方,等待下一个寻道操作。只有当机器睡眠、关闭硬盘待机或关机时,磁头才会复位,即返回到盘片外侧的停靠区。磁头臂从离开起始位置到返回起始
位置这个过程就称为磁头的加载/卸载,每经过这样一个循环,C1的数据值就会加1。因此,SMART参数C1的数据值应当与04或0C的数据值相近(04与0C在SMART参数里分别表示“硬盘启动/停止次数”与“电源通断次数”)。
但是要将磁头保持在盘片上方,寻道电机就必须持续通以电流,因此不少硬盘为了节能,就让磁头在闲置一段时间后复位,即返
回到盘片外侧的停靠区。这样做一则可以减少寻道电机的耗电,减轻发热;二则可以降低硬盘受到震动导致磁头触碰盘片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硬盘的作用。
采用这个技术的硬盘每当空闲一段时间(大约几秒~几分钟,由制造商设定)后,磁头就会复位,使C1的数据值加1,因而许多硬盘的C1数据值会明显大于04或0C的数据值。
2018-07-28 · 知道合伙人数码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