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50mlKI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再将所得溶液蒸干,并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固体质量为23.2g,
在250mlKI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再将所得溶液蒸干,并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固体质量为23.2g,经实验分析所得固体中含碘27.37%,试计算:(1)原KI...
在250mlKI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再将所得溶液蒸干,并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固体质量为23.2g,经实验分析所得固体中含碘27.37%,试计算:
(1)原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参加反应的Cl2有多少升(标准状况)?
详细过程? 展开
(1)原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参加反应的Cl2有多少升(标准状况)?
详细过程?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氯气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化钾,而加热后碘单质挥发,
故27.37%是碘离子的质量分数,
由此可得碘化钾质量23.2g*27.37%/127*166=8.3g,
所以氯化钾为14.9g,
又由于每166g碘化钾生成74.5g氯化钾,
故所有氯化钾由33.2g碘化钾生成,
即原有碘化钾41.5g即0.25mol
因为氯化钾14.9g即0.2mol,所以有0.1mol氯气参加反应,即2.24L
个人觉得这种方法不算麻烦,当然也可以用差量法,
即在第一问里求出氯化钾的质量后可知,
对反应物中的碘化钾与生成物中氯化钾,
每生成74.5g氯化钾则固体质量减少91.5g(碘单质因最后挥发故质量不计),
由此可求出反应了的碘化钾质量
故27.37%是碘离子的质量分数,
由此可得碘化钾质量23.2g*27.37%/127*166=8.3g,
所以氯化钾为14.9g,
又由于每166g碘化钾生成74.5g氯化钾,
故所有氯化钾由33.2g碘化钾生成,
即原有碘化钾41.5g即0.25mol
因为氯化钾14.9g即0.2mol,所以有0.1mol氯气参加反应,即2.24L
个人觉得这种方法不算麻烦,当然也可以用差量法,
即在第一问里求出氯化钾的质量后可知,
对反应物中的碘化钾与生成物中氯化钾,
每生成74.5g氯化钾则固体质量减少91.5g(碘单质因最后挥发故质量不计),
由此可求出反应了的碘化钾质量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