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散文和周作人的散文风格不同是:创作方式不同、表达情感不同、语言风格不同
一、创作方式不同
鲁迅的散文是对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断片的回忆,包含少年时代的绍兴印象、南京求学、留学日本、回国后在绍兴任教等基本的成长经历,尤以记述故乡生活者为最多。
周作人的散文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往往是借创作排解寂寞、忧愁。
二、表达的感情不同
鲁迅的散文多了明朗、纯真、亲切的情味。以情感带动团忆的笔,在《朝花夕拾》中、对旧日生活中枯燥、荒谬、愚妄的世相的不满,则显得并不突出。
周作人散文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周作人的文章,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情思当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绪。
三、语言风格不同
鲁迅的散文尽量以客观的述说,不随意加以褒贬,在朴实的文字和故事中使读者心灵感动,语言集华丽与艰涩于一身。
周作人的散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与这种影响相关,他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文风,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
扩展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散文:深沉博大,充满哲理和深邃的思考,如《野草》,又有明快基调的如:《朝花夕拾》。鲁迅是一个杂文大家。
周作人是一个散文大家,虽与鲁迅为亲兄弟,其散文冷,颇重意味。
周作人绯闻多,散文比较多样性,有点消极,自嘲,也不乏幽默。周作人说“好的思想都写在书本上,一件也没有实现过,坏的事情几乎都做了,历史记录了一点点。”周作人晚年生活很有意思
不想 他哥 那样就知道拐弯抹角的骂人。
嘿嘿 小弟愚见 本人现在比较喜欢 林语堂,王小波,古有 袁宏道,李笠翁
周作人,是真名,父母取的名字,
鲁迅,是笔名,也是我们熟知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