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新航路的开辟——萌芽阶段: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状况。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欧洲与亚、非、美洲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贸易和掠夺的扩大,大量的金银流入欧洲,又导致了“价格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亚、非、美洲的早期殖民时代开始。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此后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势力向世界范围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待萌芽。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初步形成阶段: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在欧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工业品和资本,掠夺工业原料。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确立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亚、非、拉美等地区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二、一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一战前的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对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激烈化。欧洲列强矛盾最为复杂,基本矛盾有三对,即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十九世纪末以德国为核心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战争摧毁了俄、德、奥等帝国,英、法、意等国家被削弱,俄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借助战争大大扩充了实力。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关系急需调整。
①巴黎和会:欧洲和中东地区统治秩序的调整。(英法美的竞争)
目的: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法、美三国在实际上操纵了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美国想凭借经济实力称霸世界,主张成立国际联盟;英国欲扩大和巩固帝国版图,支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大陆;法国想削弱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日本欲获取德国在中国山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结果:和会上签署了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和约,成立了国际联盟。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列强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但和约强加于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已经存在了不稳定的因素。
②华盛顿会议: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调整。(美英日的竞争)
背景:一战期间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实力的扩张,对美、英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的: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结果:1、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英国逐渐在亚太地区对日本势力扩张采取妥协政策;日本取得了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2、美英日法意签署《五国条约》,美英海军力量取得了同等地位,日本在海军基地方面占有相对优势。3、《九国公约》签订。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列强与受压迫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失,成为了这个体系不稳定的因素,由此建立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
三、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等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背景(条件):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演化: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表现为美苏争霸。两极对峙是这段时期的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力量的逐渐强大,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6、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7、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深远。
(1)、积极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雅尔塔体系形成的两极格局形成了世界力量的均势状态,在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④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
①划分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②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③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地区战争爆发的根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四、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向
原因: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国在经济上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出现了多种力量。
1、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经济得到了恢复并迅速发展起来,1967年欧共体成立,西欧逐渐走向联合;
2、日本在战后得到美国的扶持,厉行改革,经济力量发展迅猛;
3、新中国成立后,国力逐步强盛;
4、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世界经济、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促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成了两极格局的衰亡。
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欠发达国家的发展。
五、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继续加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中的苏联一极已经灭亡,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各大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多极化趋势继续加强,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原因:1、苏联、东欧各国经济体制的僵化使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这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散。
2、世界各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使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大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影响: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2、造成世界局部地区的不稳定。旧的世界格局崩溃后,世界各种力量还在不断变化和重新组合当中;苏联一极的崩溃导致世界局部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不断。
3、唯一的超级大国充当世界霸主,欲填补世界权力真空,造成了战争。
1、新航路的开辟——萌芽阶段: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经济政治状况。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欧洲与亚、非、美洲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随着贸易和掠夺的扩大,大量的金银流入欧洲,又导致了“价格革命”。另一方面,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对亚、非、美洲的早期殖民时代开始。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殖民掠夺,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此后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势力向世界范围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待萌芽。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
2、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初步形成阶段:
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在欧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输出工业品和资本,掠夺工业原料。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确立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亚、非、拉美等地区绝大部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二、一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一战前的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对霸权和殖民地的争夺激烈化。欧洲列强矛盾最为复杂,基本矛盾有三对,即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其中英德矛盾是主要矛盾。十九世纪末以德国为核心的德奥意三国同盟建立,20世纪初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建立,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战争摧毁了俄、德、奥等帝国,英、法、意等国家被削弱,俄国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日本借助战争大大扩充了实力。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的关系急需调整。
①巴黎和会:欧洲和中东地区统治秩序的调整。(英法美的竞争)
目的: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英、法、美三国在实际上操纵了和会的一切重大问题。美国想凭借经济实力称霸世界,主张成立国际联盟;英国欲扩大和巩固帝国版图,支持日本在太平洋地区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称霸大陆;法国想削弱德国,称霸欧洲大陆;日本欲获取德国在中国山东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
结果:和会上签署了以《凡尔赛和约》为核心的一系列和约,成立了国际联盟。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列强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但和约强加于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新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已经存在了不稳定的因素。
②华盛顿会议: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秩序的调整。(美英日的竞争)
背景:一战期间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实力的扩张,对美、英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
目的: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结果:1、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美国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消除了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英国逐渐在亚太地区对日本势力扩张采取妥协政策;日本取得了同欧美列强平等的地位,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正式承认。2、美英日法意签署《五国条约》,美英海军力量取得了同等地位,日本在海军基地方面占有相对优势。3、《九国公约》签订。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成为现实,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战胜国帝国主义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列强与受压迫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失,成为了这个体系不稳定的因素,由此建立的和平并没有维持多久。
三、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等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2、背景(条件):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3、实质:美苏的两分天下,打上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4、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在雅尔塔会议上确立,也包括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确立的内容。内容主要包括: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5、演化: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北约与华约的形成是这种对抗的表现形式之一);5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苏联解体,表现为美苏争霸。两极对峙是这段时期的基本特征。冲击这种格局的因素有:日本、西欧、第三世界力量的逐渐强大,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6、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
(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
(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
7、评价:雅尔塔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胜利的产物,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深远。
(1)、积极作用:
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和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互相尊重,愿意合作,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雅尔塔体系形成的两极格局形成了世界力量的均势状态,在客观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促进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和胜利。
④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创造了条件。
(2)、消极作用:
①划分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
②保持和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关系和经济秩序,给许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③造成军事上的两极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成为战后国际紧张局势和地区战争爆发的根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四、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向
原因: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大国在经济上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出现了多种力量。
1、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经济得到了恢复并迅速发展起来,1967年欧共体成立,西欧逐渐走向联合;
2、日本在战后得到美国的扶持,厉行改革,经济力量发展迅猛;
3、新中国成立后,国力逐步强盛;
4、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世界经济、政治的多极化趋势促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促成了两极格局的衰亡。
2、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欠发达国家的发展。
五、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继续加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两极中的苏联一极已经灭亡,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各大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长,多极化趋势继续加强,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原因:1、苏联、东欧各国经济体制的僵化使国内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这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改革的失败直接导致了苏联的崩溃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解散。
2、世界各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使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加强,大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崩溃。
影响:1、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2、造成世界局部地区的不稳定。旧的世界格局崩溃后,世界各种力量还在不断变化和重新组合当中;苏联一极的崩溃导致世界局部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不断。
3、唯一的超级大国充当世界霸主,欲填补世界权力真空,造成了战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