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代表几点啊
1、子时
唐朝前:0:00-2:00
唐朝后:23:00-1:00
2、丑时
唐朝前:2:00-4:00
唐朝后:1:00-3:00
3、寅时
唐朝前:4:00-6:00
唐朝后:3:00-5:00
4、卯时
唐朝前:6:00-8:00
唐朝后:5:00-7:00
5、辰时
唐朝前:8:00-10:00
唐朝后:7:00-9:00
6、巳时
唐朝前:10:00-12:00
唐朝后:9:00-11:00
7、午时
唐朝前:12:00-14:00
唐朝后:11:00-13:00
8、未时
唐朝前:14:00-16:00
唐朝后:13:00-15:00
9、申时
唐朝前:16:00-18:00
唐朝后:15:00-17:00
10、酉时
唐朝前:18:00-20:00
唐朝后:17:00-19:00
11、戌时
唐朝前:20:00-22:00
唐朝后:19:00-21:00
12、亥时
唐朝前:22:00-24:00
唐朝后:21:00-23:00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辰
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
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
子寅辰午申戌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系的意思,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的意思,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巳的意思,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的意思,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的意思,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亥是核的意思,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另附有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唐朝前:0:00-2:00
唐朝后:23:00-1:00
2、丑时
唐朝前:2:00-4:00
唐朝后:1:00-3:00
3、寅时
唐朝前:4:00-6:00
唐朝后:3: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