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我是选翻译方向 和口译相关的研究, 有和口译相关的好的选题吗?? 挺急 谢谢

还有什么好的口译理论啊... 还有 什么 好的 口译理论啊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0-11-17 · TA获得超过30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2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43万
展开全部
1. 听清
口译的运作过程是从语言信息的输入开始的。除视译是通过视觉接收信息外,绝大多数情况下,译员通过听觉从说话人那里接收语言信息。因此,译员的听觉和对听入信息的理解是口译的第一道关口。对中国译员来说,英译汉时尤其如此,因为我们对英语的掌握远不如母语那样熟练。英译汉时听力理解始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不难想象,如果译员没有听清或听懂说话人讲的英语,那么译成汉语将无从谈起;如果没有完全听懂或听错了,也不可能准确、完整地传达说话人的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导致双方交际的失败或更严重的后果。因此,译员必须有敏锐的听觉、很好的语感和善于区分不同语音、语调、词汇和句法的能力。
一个称职的译员不仅能听懂英美国家人士讲的标准英语,而且能听懂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人士所讲的各种不同的英语变体,如爱尔兰英语、苏格兰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等。他们还必须能听懂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使用的人所讲的英语,如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菲律宾英语、西非国家讲的英语等,还必须能听懂把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非英语国家人士讲的英语。与标准英语相比,以上国家的人士讲的英语可能发音不准,用词不当,甚至还有语法错误。对中国译员来说,能够听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十分重要,尤其是现在,我国实行的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我们不仅要同英语国家打交道,而且要同全世界各国人民发展交流与合作。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并不多。大多数国家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官方语言或者外语来使用的。不同国家的人讲的英语各有特点,与标准英语在发音、词汇、语法上都有一定的区别。因此,译员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自己适应各种不同英语变体的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这是提高口译质量的重要环节。
汉译英时情况有所不同,除了浓重的地方口音、方言土语、习语、俚语或专业术语外,对中国译员来说,听懂汉语一般不成问题,其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解,关键是语码转换和英语表达。
2. 理解
理解是译员对接收的语言信息进行分析、解意、综合等加工处理而后做出正确判断和理解的过程。说话人传递的信息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有语言的和非语言的。译员对接收信息的理解包括下述几个层面的内容。
(1) 语言性的理解。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口译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信息的传递主要靠译员对原语的理解,包括对说话人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词义及语篇等语言因素的理解。因此,译员必须有扎实的语言知识、丰富的词汇,不但要熟练掌握两种交际语的常用语、成语、谚语、俗语等,而且要善于捕捉“言外之音”、“话外之意”,从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隐语和语境中体会其话语的真正含义。由此可见,语言层面的理解根本在于译员对参与交际的两种语言掌握的娴熟程度。译员应该精通两种语言,尤其是外语水平应接近母语水平。

另外,语言性的理解与文化背景知识密切相关。由于交际双方使用的两种语言各有其社会意识和文化内涵,如果不了解一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和掌握这种语言,当然也就无从翻译。因此,译员要有良好的双语文化修养,既了解原语文化又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口译时才能从两种文化的对比中找出相互“对等”的概念和词语,进行语义转换。译员对两种文化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深刻理解说话人的原意。
(2) 知识性的理解。口译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当今世界,各种国际交流活动非常频繁。除了经常性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体育等交流外,各种专业性、学术性的会议和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双方谈话的内容可能涉及许多方面。译员如果掌握了足够的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就能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谈话内容。反之,如果译员缺乏有关谈话主题的专业知识,即使外语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充分理解谈话的内容。由此可见,知识与理解密切相关。译员的知识越丰富,对谈话的理解就越深刻,口译也就越顺利。
成功的译员应是多面手,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当然,这不是要求译员事事通,样样懂,是全才,是专家,但译员必须掌握起码的国际知识,具有政治、经济、商贸、法律、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原语国的政治、经济、史地、社会等基本概况,熟悉我国的国情,尤其是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译员要事先有所准备,尽量熟悉交际双方将要讨论的主题及可能涉及的知识范围。
译员的知识获取主要靠平时坚持不懈的努力。自觉的译员善于抓住每次实践机会,不断积累和扩充知识,丰富词汇,提高口译水平。
(3) 逻辑性的理解。译员除靠说话人发出的语言信息和对谈话主题的了解来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外,还可以借助对谈话内容的分析和逻辑推理加深理解。交际中双方各以不同的身份、地位参与谈话,双方谈话时都有各自的思路、方式和目的,谈话内容有内在的逻辑和联系。译员要了解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情况,尽快理解其谈话的意图,抓住其谈话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其谈话的分析和逻辑推理,确切理解说话人的真正含义,这样就不会因为偶尔没有完全听清说话人的谈话而中断思维和理解。译员可通过逻辑推理,跟上说话人的思路,理解其本意。即使在说话人发生口误或谈话前后颠倒的情况下,译员也能正确推导出他的意思,并将其正确口译出来。
3. 记忆
译员在对接收的语言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把获取的信息暂时留存在记忆里,以防在转换和表达时信息流失或漏译、误译。因此,译员要有较强的记忆力,特别是交替翻译时记忆力尤其重要。因为交替翻译时说话人常常是讲2~3分钟甚至4~5分钟才停下来。译员对说话人的谈话内容不能随意增减,更不能违背其原意进行编造,必须把说话人的原意忠实、完整、及时地表达出来。
因此,译员必须在理解的瞬间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记忆力,把谈话的意思记下来,再选择恰当的措辞和句子表达出来。可见,记忆和理解是紧密相连的,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也是相辅相成的。理解了的东西最易记忆,记忆又能影响理解和表达。实际上,口译过程中译员是边听、边记、边理解。
记忆有两种形式:心记和笔记。同声传译时讲话和翻译几乎同时进行,来不及做笔记;笔记会分散精力,影响下一句的听和译。一般情况下,译员全凭心记。交替翻译则不同,译员要等说话人讲完一段停下来再翻译;译员需要借助笔记来帮助记忆,但是不要过度依赖笔记,否则容易本末倒置,影响翻译的效果。不管是同声传译还是交替翻译,都要求译员有出众的记忆力。因此,译员要通过实践锻炼强化自己的记忆力。记笔记是一项专门的口译技巧,将在第三章专门讨论。
4. 表达
表达是译员在充分理解原语的基础上,用译入语表达说话人原意的过程。听清、理解、记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表达的过程中,译员要对理解的信息和概念进行语码转换,重新编码,综合概括,选择适当的词语,最后将其及时准确地译出。表达时译员要做到发音清晰、语调准确、措辞得当、语句通顺、自然流畅。这些是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口译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成功的表达既能完整、准确、流利地传达说话人的信息,又能保持说话人的风格和特点。出色的口译能使双方的交谈“水乳交融”,没有任何语言障碍。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常常会看到这种现象:与会者在聆听一位代表慷慨激昂的发言时,会发现传译室里的译员以同样的激情,一边口译,一边情不自禁地挥动手臂。译员如此传情达意、完美理想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译员的语言功底和演讲才能。译员不仅要有纯正的母语和熟练的外语,而且要有一定的演讲技巧,表达时口齿伶俐、声音洪亮、音色优美、节奏适宜,选词造句要有一定的功力,这样的口译才能吸引和打动听众。
译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口译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崇高而令人向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种入门门槛很高、很难进入的职业。口译人员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工作艰辛,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很难胜任的。
(1) 一名合格的译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涉外工作中,译员的工作和表现代表国家的形象、民族的精神、国家或集团的利益。译员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精神。在对外交往中要忠于祖国,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严守国家机密,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涉外人员守则,忠于职守,洁身自爱,不谋私利,不自行其是,不做任何有损国格和人格的事。
(2) 一名合格的译员必须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其中包括扎实的母语和外语功底,不仅要对两种语言有扎实的语音、语调、词法、句法、语法等基本知识,而且要有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有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翻译时口齿清晰、语调自然、措辞得当,表达准确、流畅。同时,译员要熟练掌握一定数量的习语、谚语、略语、委婉语、诙谐语、专业术语、诗句、名言、警句的译法,灵活运用各种口译的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口译场合左右逢源,运用自如,从容不迫,闯过一道道难关,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3) 译员的业务素质还包括知识的储备。口译过程中,译员会遇到各类题材的谈话,其内容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因此,一个称职的译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百科知识,能够迅速适应不同专业的翻译任务,同时还必须比较深入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例如国际事务、经贸、金融、电信、化工、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更稳定地为某些机构提供服务。译员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充分理解谈话的内容和含义,越能确切表达说话人的 原意。
(4) 译员还必须有敏锐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出众的记忆,高度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场合的口译中立于不败之地。
(5) 译员还必须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在涉外活动中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彬彬有礼、态度谦和、风度文雅,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不卑不亢,在工作实践中,译员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
口译过程中接受和分析的主要是口语,但是不完全等同于我们在一般生活中所使用的口语。生活中的口语风格是很随意的,不太讲究语辞的修饰,歇后语、俚语、俗语、俏皮话等较多,语级(即一定的言语社会层次可以有高雅、低俗等区别,使用场合也不同,与语体类似;语体大致可分为庄严体(frozen)、正式体(formal)、普通体(general)、非正式体(informal)以及随意体(causual)等)较低,很少涉及正式体和庄严体,也不存在正式体、庄严体所涉及的某些修辞方式和正式场合特有的一些正式的“套话”结构,题材也非常有限,交流过程中逻辑不严密,结构松散,伴随着大量的副语言信息和一些超出语言的信息,甚至是一个眼神或一个表情双方,就可以心领神会。
口译工作现场所使用的口语自然也包括“生活口语”,但是典型的口译工作却包罗万象,仅能说两句生活中常用的口语、俚语是难以胜任口译工作的。口译中的口语通常语级较高,多为正式或庄严语体,交际现场常为正式或半正式场合,多用“套话”,涉及的题材也常为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学术探讨等方面。这种口语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信息量较大,较注意用词,有时候在用词、结构等层次上可能还会很“专业化”。其信息量大且较为浓缩、不易记忆,在有些场合必须依赖笔记等某些特定的口译技术。这就是说“生活口语”并非是口译的语言难点,仅仅靠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对话等方法来提高“生活口语”,或者是生搬硬套死记大量俗俚语,是无法有效地提高口译水平的。
口译学习应当重点分析研究口译中实际需要的口语言语,即口译“工作言语”。这种“工作言语”是口译工作人员的基础,主要是像庄严体、正式体、普通体等拥有较高语级的语体和特定题材类别的话语语篇结构,如会议发言、谈判、技术研讨、产品介绍、景点描述、商务沟通、法律纠纷等特定的语篇结构。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帮助口译人员把握口译工作语言的特点,更好地理解、分析、记忆信息,高水平地完成口译工作。鲍刚教授在《口译理论概述》一书中指出口译工作言语主要可分为四种话语结构类别:叙述语类、介绍语类、论证语类和联想语类。
1. 叙述语类
叙述语类主要是原语中的典故、故事、笑话等所使用的话语结构。这种语类有两个方面需要口译学习者注意:叙述的“时序性”和叙述的“空间线索”。所谓叙述的“时序性”,是说话语的结构与叙述的时间顺序紧密相关。口译中遇到的叙述语类话语一般都遵循着一条时间线索,不同于书面语中数条线索同时展开或者日常生活中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跳跃”式叙述。这条叙述线索主要表现为时间上的线性推移,同时串联着一定的空间、景物、人物等描述、造成时间推移过程中的“停”下来进行观察的现象。这是一条时而描述、时而叙说的话语语篇发展线索,相互交织,又独具匠心,显示着话语者的言语特点。在起始阶段有一个“引子”,使用一些言语交流双方所习惯接受的“套话”结构给言语受话者以一种“故事开始了”的感觉,如“我听说过有这么一件事儿……”,“我们国家有一个关于……的传说”等。在“引子”阶段,言语者一般会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亦可引出某种悬念。“引子”后面是结合了描绘、悬念、铺垫等手法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往往还有一个高潮,最后还必定有一个结尾,除非原语话语被打断。译员可以利用这种结构对原语内容进行某种“标定”,便于对话语内容进行存储。一般来讲,极少有违反这一叙述规律的话语现象出现。
叙述语类的另一个特点是叙述过程中所插入的描绘总是遵循着一定的空间线索,以构成特定的画面,同时这一空间线索又必须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原语描述线路大同小异。多数人在言语描绘时共同遵循的描绘线路基本上都是先上后下、由外及内、先左后右、从前到后等。译员掌握了这些特性就可以对描述主线作出某种预测,进而可能利用某种鲜明的立体坐标图为原语的意象信息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而无需借助语言记忆。
2. 介绍语类
介绍语类常常用于对科技成果或产品、商品的介绍,对人物的介绍,对旅游景点的介绍,对企业、团体的介绍等。这一语类的线索主要按照人类对一般事物的认知规律发展的:正式介绍前存在某种“引言”语段,有时介绍者在这一语段内启用一些修辞手段,以吸引受话者注意;介绍时一般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基本上符合多数人的思维线路,介绍“主线”有时可循着一定的空间或时间线索;介绍多具有层次感,表现出一定的逻辑顺序;语篇结尾时一般有一处小结。
3. 论证语类
这一语类在口译中很常见,是口译工作言语的典型话语结构之一。这种话语结构逻辑性非常强,以“论点+论证”为基本层次结构,逻辑关联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一般来讲,这种语类结构清晰,转折明确,逻辑严谨。然而,话语者也可能出现“离题”的情况,尤其是在没有充分准备发言的情况下,这时译员要特别注意话语者何时离题,在话语结构的何处离题,并要做好话语者回到话语主题的精神准备。论证语类的层次结构如图2.3所示。
论证语类总的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比较接近书面语,语体多采用正式体,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较正式的“套话”结构,多数情况下由较长的复合句组成,信息量很大,语句比较精炼,给口译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这种语类多数直接采用“念稿发言”的形式,专业性很强,如果译员无法事先得到稿子,在口译时将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口译学习者一定要心中有数。对于事先拿到稿子而进行的口译,通常称为“视译”,这也是口译技术训练之一
Qroyce
2010-11-17 · TA获得超过4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3万
展开全部
额 建议多查些资料吧
图书馆的资源不要浪费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