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 翻译 选自《宋史》
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原文: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运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①,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②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本不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翻译!翻译! 展开
翻译!翻译!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翻译了一下,主要是意译,这样更通达一些,如果你需要每个字去抠,那就不够流畅了,希望能帮助你:
欧阳修四岁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郑氏没有改嫁发誓要把他带大,亲自教诲他的学习。家里很贫穷,以至于用草枝在地上画字来学习。他幼小的时候就聪敏,悟性过人,读书马上就能背诵。欧阳修天生性格就是很刚劲,见义勇为,就算前面有陷阱,他也不顾;经过很多的苦难,再三再四的挫折,他的性格还是不变。刚刚被贬斥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就把从前的前任断过的案子来回的看,发现冤枉的、断错的案子数都数不过来,于是仰天叹息说:“这样荒凉偏远的一个小地方尚且是这个德行,天下的冤案真是不用问也知道啊!”从那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他处理起来也不敢大意了。他在好几个地方都当过官,没有人知道他有什么政绩,因为根本就不求有什么声誉,他做事情对待老百姓很宽厚同时又不惊扰百姓,所以凡是他呆着的地方老百姓过的都很舒服。有人问:“你做事情这样的宽容大度,从来不用严刑苛政,可是没有一个事情是你办的不好的或者是耽误的,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如果把放纵不良行为当成宽容把什么都不做当成省事,那样的话政事就会完全荒废,老百姓也就会受苦。我所说的宽容,就是不过分的苛求老百姓,我所说的简略,就是不做繁琐无用的事情。”
欧阳修写文章很自然不强求,文章不长不短论史中肯。他的语言简明扼要,真实而又通俗,洋洋洒洒知识面很宽,说明道理都是很正确的,说服力很强。他的文章就像天上高飞的鹜鸟高瞻远瞩,大家没有能比得了他的,所以天下的才子们都拿他当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他提拔后来的后辈,就好比是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寻找接班人那样的迫切,凡是他赏识推荐过的人,马上就成了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只是穿着布衣服在小地方的人,本来就没几个人知道他们,欧阳修到处传扬他们的文采声誉,说他们必定会出人头地。苏轼说他(欧阳修)的文章:“说起大道理来很像是韩愈,议论起天下大事又像是陆贽,叙述历史事件可比司马迁,写起诗词歌赋来就像是李白。”凡是懂行的人都认为苏轼说的很正确,是真正了解欧阳修的人。
欧阳修四岁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郑氏没有改嫁发誓要把他带大,亲自教诲他的学习。家里很贫穷,以至于用草枝在地上画字来学习。他幼小的时候就聪敏,悟性过人,读书马上就能背诵。欧阳修天生性格就是很刚劲,见义勇为,就算前面有陷阱,他也不顾;经过很多的苦难,再三再四的挫折,他的性格还是不变。刚刚被贬斥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可以消遣的,就把从前的前任断过的案子来回的看,发现冤枉的、断错的案子数都数不过来,于是仰天叹息说:“这样荒凉偏远的一个小地方尚且是这个德行,天下的冤案真是不用问也知道啊!”从那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他处理起来也不敢大意了。他在好几个地方都当过官,没有人知道他有什么政绩,因为根本就不求有什么声誉,他做事情对待老百姓很宽厚同时又不惊扰百姓,所以凡是他呆着的地方老百姓过的都很舒服。有人问:“你做事情这样的宽容大度,从来不用严刑苛政,可是没有一个事情是你办的不好的或者是耽误的,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如果把放纵不良行为当成宽容把什么都不做当成省事,那样的话政事就会完全荒废,老百姓也就会受苦。我所说的宽容,就是不过分的苛求老百姓,我所说的简略,就是不做繁琐无用的事情。”
欧阳修写文章很自然不强求,文章不长不短论史中肯。他的语言简明扼要,真实而又通俗,洋洋洒洒知识面很宽,说明道理都是很正确的,说服力很强。他的文章就像天上高飞的鹜鸟高瞻远瞩,大家没有能比得了他的,所以天下的才子们都拿他当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他提拔后来的后辈,就好比是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寻找接班人那样的迫切,凡是他赏识推荐过的人,马上就成了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只是穿着布衣服在小地方的人,本来就没几个人知道他们,欧阳修到处传扬他们的文采声誉,说他们必定会出人头地。苏轼说他(欧阳修)的文章:“说起大道理来很像是韩愈,议论起天下大事又像是陆贽,叙述历史事件可比司马迁,写起诗词歌赋来就像是李白。”凡是懂行的人都认为苏轼说的很正确,是真正了解欧阳修的人。
展开全部
欧阳修四岁丧父,他母亲郑氏发誓要守节独自养子,母郑氏亲自教欧阳修认字读书。由于家境贫困,有时就用野草的杆在地上写字认读。欧阳修自小就聪慧过人,读过的书都能背诵。欧阳修天性刚强,主持正义,即使有对个人不利的圈套,也要主持正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后来为官,虽然屡次遭受流放冤屈,其见义勇为的本性依然不改。刚刚被贬到“宜昌夷陵”时,公务闲暇,就取本地之前的审案卷宗反复观看,见到许多冤案错案,于是仰天感叹到:这么小的荒僻小县尚且如此,普天之下不知多少冤屈。从那以后,公务都不敢疏忽。凡是其当政过的县郡,都是:不求虚名、不扰民众,为民着想。有人问:为政宽简,不会耽误公事,为什么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