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快速提高作文
想找个高人指点一下。寒假来恶补。。
长篇大论和复制的请自重。关键是思路和方法!!! 展开
写作是个脑力活,所以,多琢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前提。在平时的阅读中,要多研究写得优秀的作品,不仅要看他们在写什么,还要研究他们是如何写的,而不是走马观花,一读了之,处处留心皆学问。
比如,在写一个故事的时候,故事的大概内容要了然于胸,然后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写,从什么角度来写,怎样写才能吸引人。想好了这些,再下笔,就会势如破竹。
2.多动笔。
当过了脑力关之后,写作将是个体力活。文笔的好坏,取决于你写作量的大小,就像你做一个手工,做得多了,自然越做越好看,写得多了,就顺手了,也写出文采了。
这需要坚持,不要怕吃苦,很多有所成就的人,都是与自己的意志力作斗争,而慢慢取得胜利的。这个过程,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
3多读书。
我为什么把阅读放在多写作的下面,因为只有你写得多了,才会发现,读的书太少,就会拼命的读书。这时候的读书,才是真正的读书,因为你已经知道,你哪里欠缺。
读书的时候,不要怕麻烦,把好的句子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空就拿出来读读,并且记在脑子里。虽然现在网络发达,可以随时保存,但是那毕竟是保存在了电脑里,而不是你自己的脑子里。
2018-11-08
真正的写作,是遇见题目那一刻的怦然心动,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不是提前准备好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这么说来,最好的作文素材,就像一只野兽,闻着味儿,就找到你这儿来了。不过,在考场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界,若没有平日的悉心打理,照料有加,恐怕连只活物都没有,谈何野兽。
所以,那些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的人,大抵得益于平日的训练。看得多,练得多,自然气定神闲,“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这样的人,平日里多有自己偏爱的写作素材,像心爱的珍宝,总愿拿出来轻轻擦拭一番。自由文学也罢,考场作文也罢,文字这东西本就是主观的,喜欢就是喜欢,偏心就是偏心,哪管什么均衡、全面或是理性。所以,白用不腻的作文例子是存在的!
在平日的教学里,我会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素材,毕竟每个人的生活体验是不一样的,我提供的场景丰富一些,与学生产生共鸣的机会也会多一些。即使如此,我也难掩自己的偏好,某些例子出现的概率就是会高一些。尽管我会让它变换模样,但真相只有一个。哈哈!
以下是我偏爱的写作素材排行榜,排名就分先后。
NO.1 故乡
广袤的稻田,湛蓝深远的天空,荷着锄头归家的农人,悠闲嚼着茅草的老牛,袅袅升起的湿润的炊烟,山脚下沉默如僧侣般立在那儿很久很久的老屋,茅屋前翁媪的方言土语,还有场坪上被耙成了整齐小沟的金黄稻谷……这是记忆深处最美的画面,无论何时,总能被轻易唤醒。因为最有感情,所以写来最是动了真情,而“真情”是一篇好文章的“标配”。而好文章的另一标配——“景物描写”,故乡的风景同样满足,而且这是一幅元素多样,色彩丰富且饱和度非常高的画面。加入一段乡村风景图,立即有身临其境之感。
关于亲情、童年、爱……我会想到那个在菜园里锄土挑虫也要穿着白衬衫的优雅老头儿;想到用清凉井水泡西瓜的外婆,在夏日午后给迷迷糊糊醒来的我端来殷红的果肉;想到带着我一起偷偷爬上行驶中的拖拉机,省下路费钱去邻村看电影的哥哥;想到亲手种下桃树,每年结出的几十斤桃子都会给我家送来的舅舅……
关于成长、感悟、思考……我会想到乡村曲曲折折的山路,它让我明白,想要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必定得经历一番波折。它也让我明白,努力地攀登之所以那么有魅力,不止在于终点,还在于沿途的风景;想到场坪上的那一棵大榕树,深深地扎根,同时永远心向阳光;想到村中那个做称杆的老人,斤斤计较着一毫一厘的星戥,在那个黄昏的午后给我上了生命沉重的一课……
关于人性的美好、平凡小人物……我会想到那个站在院子里的奶奶,刚洗过头,用那把桃木梳从发端滑过发尾,眼睛看着田埂的尽头,那个荷着锄头的老人正缓步归来,那把桃木梳是他送给奶奶的定情信物;我会想到在树荫下剥莲子的外婆,银针轻轻划破绿色的外壳,慢慢地退出莲子心,她教会我什么是“慢”;我会想到村口承包了那片西瓜地的守瓜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种秋收,夏长冬藏,如星空下的稻草人,守望着一方麦田,亦如那金色的向日葵,始终追随者属于它的唯一的太阳,始终不离不弃,不眠不休……
我总愿将镜头对准那片土地,那片肥沃的土壤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让你的讲述在一幅动人的画面上徐徐展开。对此,我当然百用不腻!
NO.2 陆游
在古人排行榜中,陆游是我心目中终年稳居榜首的NO.1。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兵书”,胸有韬略,力主抗敌。可是,他心中又有那么多的柔情,数十年的风雨没有淡漠那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反而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耄耋之年仍有那样涌动的深情:“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出于私心,陆游也是我笔下的常客,碰到很多题目,我总会想到他,看看有没有可能写一写。
关于“遇见”,我会想到陆游在邵兴城里的沈园,在那个美丽的春天与唐婉的不期而遇。此时的陆游,早已娶王氏为妻,并且已经有了三个孩子,而唐婉也改嫁赵世程。物是人非,往事一言难尽。与唐婉婚后短短的曼妙时光啊,竟成了他一生唯一的欢愉。红酥手,黄藤酒,那酒苦涩而灼热,像极了唐琬眼眸里的一池潭水。这场意外的相遇,搅动了本已死去的心潭。他在墙头直抒内心之痛,“错错错”“莫莫莫”。不曾想,这词让唐婉心碎欲绝,“难,难,难”“瞒,瞒,瞒”,和诗一首,是交代,是思念,更是绝笔。也不知,若时光倒流,命运还会不会安排在沈园的这场遇见。
关于“花”,比如类似这样的题目:《那些花儿》《听见花开的声音》,我还是会想到陆游。想到梅花。他像梅花一样被冷落在季节的末年,一切都那么不顺。早年赴临安应考,取得第一,却因为秦桧所妒,会试竟被除名。孝宗时为小人排挤,屡被罢黜,不得遂志,一生志在北伐,却终究遥不可及。那一年,他离开朝廷,如一朵雪中的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但是,他也像梅一般不畏严寒,不惧风起血压。性情孤傲的他,绝不争宠邀魅,曲意逢迎。官场失意,梦想破碎,也无法改变他的心志。他依然高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去了,应该是化作了一缕寒梅,冷香幽韵。还有,八十一岁的他,重回沈园,看到的也是梅花啊,想到的也是那个如梅一般的人:“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他化为一角寒梅,去陪伴城南小陌的那一株梅花,这样他便不会寂寞开无主了。
关于“梦想”,我还是会想到陆游。陆游的梦想始终如一,便是北伐,便是收复失地。他出生在秦淮河上飘摇的一艘孤舟里,自此一生都与这个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追逐梦想之路又岂会一帆风顺。秦桧当政,力主抗金的陆游永无出头之日。直至孝宗即位,年近五十的陆游才终于穿上戎装,那是他距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了。可是,陆游低估了南宋朝廷的腐朽和黑暗,当金兵北撤,南宋朝廷又直把杭州作汴洲了。陆游再失用武之地。可是,什么是梦想,是死亦不改其志的决绝。虽然,残酷的现实宣告着梦想正一步步走向幻灭,可是陆游何曾放弃过呐喊,即使在梦里,也是“铁马冰河入梦来”,也是“三更扶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
NO.3 老物件
也许骨子里是个念旧的人,我对古老的事物充满了感情。古老的街,古老的物件,古老的行业,古老的手艺,我都情有独钟。那古老的背后,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深情。就作文而言,对古老物件的描绘和品味,会使得文章就像泛黄的纸张,有厚重之感。
今年长沙中考,其实考察的就是学生是否善于关注生活,是否能从素日的生活里发现素材。我便将视线投向那一条条古街,一个个老物件,每一个背后,有那么多的故事。我遇见过白雾袅袅的蒸笼后揉面团的师傅,小巷转角处的修鞋匠,遇见过街头流浪的艺人,遇见过在老榕树下吃橘子的老人……
平凡小事的背后,就是要让你“以小见大”。而去哪里寻找“小”,我也愿意从老街走过,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智慧。那个在打称铺里经营了二十年的老师傅,一毫一厘斤斤计较着称杆上的星戥,那是称的良心,也是他做人的良心。他在那个黄昏的午后给我上了沉重的一课。
关于诗意,我会想到小巷深处,主教堂阴影下跳舞的吉普赛人,这个古老的民族,这个流浪的民族,唱着歌,像是在呐喊,悲凉而庄重;我会想到那个亮着温暖橙黄灯光的咖啡馆,靠窗的那个人头斜倚着大大的落地窗,微闭着眼,桌上的书页被风轻轻翻动。我会想到一张老方桌,曾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曾铺上一面蓝色碎花桌布吗?一菜一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曾倾倒过墨水,翻洒过菜汤吗?浸入木头的纹理里,经久不散……这些老物件都让我觉得满满的诗意。我喜欢从老物件里去寻找写作的灵感。
NO.4 顾贞观《金缕曲》
这首长调,真想找来原曲,学着唱一唱,定比吟诵要悲戚得多。但其实,只是默读,就已感觉到最深的绝望。这曲子值得一读在读,为这饱含的深情。不过除却主观的喜爱,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这首曲和这曲背后的故事,实在是很多作文话题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关于友情。提及友情,还是古人的交往来得更真诚而深刻。顾贞观对吴兆骞的友情最是打动我。
吴兆骞参加江南乡试中举,涉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福临大怒遂于次年将该科已考中的江南举子押解至北京,由福临在中南海瀛台亲自复试,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两名主考官被斩,17名同考官处绞。吴兆骞系著名江南才子,少有隽才亦傲岸自负,愤然拒绝复试,因而下狱。后虽经礼、刑两部多次严审,查明吴确无舞弊行为,但仍被流放宁古塔。身为朋友的顾贞观,在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一切努力始终无用。
他好不容易结识了当朝太傅的儿子纳兰容若,他拿出因思念吴兆骞而作的《金缕曲》给纳兰容若,纳兰刚一读完便声泪俱下,对顾贞观说:“给我十年时间吧,我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顾贞观一听却急了:“十年?他还有几年好活?五年为期,好吗?”纳兰容若多方奔走,终兑现承诺。纳兰对顾贞观,顾贞观对吴兆骞,一句承诺,便誓死相随。
关于苦难中高贵的灵魂,我仍然会想到这首《金缕曲》。流放之路有多少累累白骨,有多少不白之冤。在那陌生而黄曼的地方,有多少人低下了头颅,向命运缴械投降?但是,顾贞观的《金缕曲》像吹散阴霾的清风,“他们开始吟诗,开始传递友情,开始拂去心灵的尘垢与阴霾”,困难变得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也有了去与之对抗的勇气,从而熬过苦难。让人动心的不是苦难,是苦难中这些高贵的灵魂啊。那些在苦难、困苦中始终点燃着火把照亮夜空的人中,我总会想到这一阙《金缕曲》。
其实“百用不腻”这个词,我一开始是反感的,我从来不喜欢去总结“万能开头”“万能结尾”“万能素材”“万能金句”这样的套路和模板,也不喜欢造成“杜甫很忙”“司马迁很忙”这样的境况。但是,“百用不腻”和这些套路还是不一样,它指向的是你“偏爱”的,而只要你偏爱,你必然就会在写作的时候常常青睐于它。那么为什么它们往往可以适用于很多场合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两点吧。一是因为你偏爱,所以你会反复地去琢磨它,很多深意便在琢磨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另一点是因为,生活其实本就是这样,生活就是最好的编剧和导演,所有的事情都不像看起来的那么单薄,它一定是多面而丰富的,所以它必然适用于不同的议题,亦可以解释许多的命题。
但由此你可以看出,“百用不腻”不等于“万能”,所以即使有你偏爱的素材,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方法。而且从何处去寻找“百用不腻”,仍然是基于大量的阅读和涉猎后,经筛选留下的精品,对这些精品反复提炼、“烹煮炸煎”,扩大它的适用性。所以,我的“百用不腻”,不一定适用于你,你会有自己的“榜单”,而且我相信,榜单里的那些素材,一定也是你善用和能够用好的。
我觉得在平日的练习和学习过程中,梳理自己的“百用不腻榜单”是有好处的,一是可以提高作文素材积累的效率,挖掘素材背后的适用性,实际上就是使得的素材积累数量成指数增长。二是可以更好地做到“胸有成竹”,在考场之前提前准备好一些用得顺手的作文素材,带着“半成品”进考场,遇到任何考题你都能做到从容淡定,娴熟应对,这是对你平日注重积累最好的褒奖!
若有帮助,可以采纳!
如何写作文,这是一个范畴很广的问题,不好回答,作文的能力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1语言,来自于平常学习与积累;2选材,好的材料是作文成功的一半;3结构,结构安排的好与坏直接将影响作文的表现力量等。
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不是一句话的事,需要努力。我是语文老师,从事作文教学研究多年,虽说短时间提高作文水平还是比较难的,但是不努力不行,努力一定有效果。
其实作文短时间提高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做得很好,毕竟语文来自于积累的东西多一些,但是提高一些作文考试的分数还是可以做得到的,因为有些作文是有方法或者“八股”味道的。
“写”作文的难点不在“写”,而是在于“选”材料,作文的功夫不在“写”上,而是在“选材”与“立意”上,好材料等于成功了一半,好的立意将会得到作文好的评价,这个道理要弄明白。
还有一点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需要自己多体会,建议有空暇时可以看一些《读者》类的东西,那些文章短小、哲理深,也许对你有启发,有些观点还可以写在自己文章内。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注意书写的工整干净、段落一定要分明,尽量不要涂写,开头结尾艺术一些……这些看似老生产谈或者没有意义的,却是在考场作文中很重要的,因为据权威的批卷老师说,中考、高考作文评分的时间为37秒到3分钟,老师不会全部看完作文,主要是浏览,那么刚才上面所说的都是很重要的了,因为那是第一印象。
至于选材怎么选,立意该如何,还是百度一下安老师手把手作文辅导中心,那里有一些专业的知识,更多学员的原创作品,可以借鉴与学习 。
希望你的作文能很快提高起来,尤其不再把作文看的那么难。
写作文时要有提纲,注意开头和结尾,一定要吸引人,引用名人名言,使用比喻,排比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卷面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字体不好看,也要写的工工整整的,要让老师感觉到你是认真的。老师一般没有时间仔细看作文,印象分影响很大的。
相信别人与被人相信,你可以引用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突出信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分享的一些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b95f7e1755270722192ef75e.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87780ed126fff705cc170a5f.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834de7270722192e4536f65e.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057db522192e45361066f55e.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057db522192e45361066f55e.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86745f630b1c59eef8c7b45f.html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面对大部分名题作文的时候。
首先要审题,审题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写文章的角度,找到自己可以写的角度。
以“相信别人与被人相信”这个题目为例。
就是一个信任,被信任,互信的问题。
如果写议论文,你自己想想其中的关系,互信肯定是一种理想状态。
角度就多了,比如市场经济活动中,互信?不可能的,必须有监管者。又比如自己的生活中,如何轻信别人,导致受害,结论是不可轻易信任。又比如,即便被骗,是否还要选择相信?
这就是第二点,把题目引入一个可以讨论可以记述的环境。
最后就是 写。
学生肯定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字数写不够。教你一种方法。
不要直接把结果写出来
比如,写一个人写作业很累了。
1、:写作业写得我快累死了。
2、:早上天没亮就开始,现在月亮都升到中天上,一直都在写作业,我真的很累了。
3、:我一直坐在这书桌前,好像我本身就是这书桌的一部分。过了多久,我已然模糊了,只觉得很久很久了。眼睛有些花了,书上的字已经看不真切。手也麻了,中指被笔挤出一个深深的凹痕,久久无法复原。但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完成。我太累了,天已经黑了,止不住的困意一阵阵袭来。真的很想休息了。
又比如:这个题目 假设你要写一个新闻,扶老太太,然后被讹诈,但是当事人接受采访的时候选择以后还要继续扶。
1、搀扶倒地的老人,本是好心的他,却被老人的子女要求赔偿。他内心应该是很委屈的,但是却没有放弃心中的良善,还坚持自己做善事的初衷,这样选择信任别人,其实是选择了,做好人的原则。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知道在他扶起老人的时候心里是怎样的想法,他的行为是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的。但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老人的子女却要求赔偿。如果我是他,肯定会后悔不已。做了好事,不求你的报答罢了,你反而还要赔偿?这种行为刷新了我对世界的认知,了解到社会的复杂,人心的险恶。处于这样的社会,多数人的选择,应该是明哲保身吧。下次若有同样的事情发生,处于人道主义打个急救电话就行了。搀扶?不可能。然而新闻报道中,当事人的态度,却又让我对这个冰冷的社会回复了一些信心。他说,如果下次有同样事情发生,还是会选择搀扶,因为如果是真的需要帮助的人,那他的帮助就是有用的。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不当作为,而放弃对有需要的人进行帮助。看到他这么说,我心想,这人还真是一个傻瓜,但是希望我们这个社会这种傻瓜还是多一点好,而我也愿意尝试做这样一种傻瓜。
在叙述中,慢慢写到去(从时间、空间、人物的心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