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 其的用法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4-02-17
展开全部
文言虚词其 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782.html文言翻译qí
(1)<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必先苦~心志,劳~筯骨。”《<论语>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余不足观也已。”《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2)<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子鱼论战》:“及~未既济也,请击之。”《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3)<代>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游褒禅记》:“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赤壁之战》“品~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又]自己的。《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亦各言~志也。”
(4)<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触龙说赵太后》:“故以为~爱不若燕后。”《资治通鉴》:“坚默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志。’”
(5)<代>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孙膑减灶》:“读~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游黄山记》:“~松犹有曲挺纵横者。” [又]那样。《冯婉贞》:“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竞火器,~何能胜?”
(6)<代>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论语>十则》:“多闻,择~善者而从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一贫,~一富。”《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7)<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祭十二郎文》:“~信然邪?~梦邪?~传之非其真邪?(最后一个“其”为助词,无意义。)”
(8)<副>难道, 岂。表示反诘、反问。《马说》:“~真无马邪?”《游褒禅山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9)<副>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肴之战》:“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吾~还也。”《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许寡人!”(10)<副>可要。表示期望。《伶官传序》:“尔~无忘乃父志!”⑾<连>如果;假如。表示假设。《齐桓晋文之事》:“~若是,孰能御之?”《狱中杂记》:“~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⑿<助>无实义,起调节节奏、舒缓语气等作用。《涉江》:“霰雪纷~无垠兮,云霏霏~承宇。”《答李翊书》:“俨乎~若思,茫乎~若迷。”jī
(1)<助>用于句未。《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夜未央。”
(2)用于人名。汉代有“郦食(yǐ)其”“审食(yǐ)其”文言虚词其小故事原文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 ?”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 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 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原文注释(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指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 ,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
(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 是……。
(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10)指示代词,那种。
(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 “一定”、“还是”。
(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原文翻译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块吃吃,饱饱口福。”狼说:“有凶狗守护 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 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 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 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
匿名用户
2014-02-17
展开全部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它)”“他(她、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④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自己”。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3.指示代词。译为“那(些)”“这(些)”。
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那中间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副词

1.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岂”。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2.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不概”。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3.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一定”“可”。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4.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相当于“还是”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三、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者”“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如”。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2-17
展开全部
要自己做,恩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