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7-11-17
对于蜀汉的高级将领刘、关、张、马、黄,甚至与包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历来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只有对于赵云,则基本都持肯定态度。
赵云虽然是第一流的武将,但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却并不是表现于此,而是展现在他的胆略、见识、气度和人品上。《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赵云的各种事迹,除了七十岁的时候力杀五将是虚构的外,其它在史书上均见记载。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三国志》中,有幸被单独作传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记曹操的《阿瞒传》,另一个就是记录赵云事迹的《云别传》。
赵云,公元168年左右出生于常山真定(关于真定究竟在什么地方,一直颇多争议,我比较倾向于今河北正定的说法)。及长大成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这一点无论从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都属于美男子了。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时候,黄巾起义大规模爆发,赵云的家乡人推举他带领精壮青年投奔公孙瓒,当时河北袁绍势力最大,其他投军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绍,公孙瓒看到赵云当然很高兴,于是问他为什么不投袁绍而要来投我。赵云不客气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公孙瓒当时就哑口无言。从这以后,赵云正式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当时刘备正依托于公孙瓒,听了赵云的这句话,非常惊讶,要说刘备这人还是非常识人的,料定赵云不是等闲之人,立刻交好赵云,等到公孙瓒让刘备帮助田楷抵拒袁绍,刘备要了赵云随同前去,为刘备执掌骑兵。后来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还乡,还是刘备,又料定赵云此去不会再回来了,借着这个机会,再三对赵云是殷切叮咛,赵云非常感动,对刘备说:“终不背德也。”。就因为这么一句承诺,赵云此后的一生就跟定了刘备,实在是难能可贵。
等到刘备投奔袁绍后,赵云前去邺城找他,这一找,找出了赵云非常出彩的一件事来,很奇怪的是,这事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记载,后人也很少提到,不知道为什么。
刘备得到赵云,是大喜过望,甚至与赵云同床眠卧,并且交给了赵云一项秘密使命,让他秘密招募士兵,赵云不负所托招得数百人,这事从头到尾都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进行,居然没有让袁绍和手下的文臣武将有任何的察觉。用现代的话说,根本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间谍,属于三国时代的邦德。后来刘备正是带着这数百人的队伍投奔了刘表,赵云也正式开始从征于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的初期,并没有得到重用,一直担当刘备的侍卫长的角色,他的时来运转,应该感谢曹操的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荆州,刘备败逃,在当阳长坂(今湖北东阳东部)被曹操追上,两军展开决战,结果刘备大败,弃妻小南逃,不见了赵云,人言:“赵云已北走”,刘备用手指着那人大骂:“子龙不弃我走也”(《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没有过多久,赵云果然保护着甘夫人和阿斗回来了,刘备无限感激,众人则无限感愧。这以后,赵云升任牙门将军。
那么,赵云究竟是怎么保护刘备的家小的呢?当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夸张,而《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得有并不详细,这两年我努力地寻找了一些历史资料,大致情况是这样的:赵云与刘备失散后,身边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后陆续阵亡,逃跑,,身边居然已无一人,赵云抄人烟稀少之地而走,偏偏又遇到了当时的河北名将晏明、晏亮(这两人还真是名将,在当时的名气比张颌大多了)率领的四五百士兵,赵云知道不能久战,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这两兄弟,这一下,把几百个士兵吓坏了,四散而逃,赵云于是得脱。以一人之力,败军之势而退数百之得胜之兵,实属罕见。
长坂护主的行动,迅速确立了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稳固的地位,等到刘备平定四郡,赵云被提拔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开始执掌军权。这其中就有了《三国演义》中说的“赵云拒婚”的故事,这故事与史料记载完全吻合,我就不多说了。
赵云拒婚,完全是大义为公,毫无私心,其实在这之前,赵云还有个有些类似的故事,《三国演义》中也没有记录。
刘备与夏侯敦在博望交战的时候,赵云生擒夏侯兰,那么夏侯兰和赵云是什么关系呢?夏侯兰和赵云是一个乡里的人,并且从小就是好朋友,赵云知道夏侯兰这个人精通法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赵云既没有放他,也没有杀他,而是直接将夏侯兰推荐给了刘备,刘备得到夏侯兰,果然非常开心,立刻任命夏侯兰为“军正”。赵云这种举荐人才的不避讳,处事谨慎、思虑周祥之处,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受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入蜀,并紧跟着就开始了他这一生中最重大的战略决定,平定刘璋集团,建立自己稳固的地盘!
但战役进行得并不如当初设想得那么顺利,刘备屡遭败绩,甚至损失了重要的谋士庞统,受到重创的刘备急调留守荆洲的诸葛亮、赵云和南郡太守、征虏将军张飞入蜀,参与平定益州,当时的赵云归诸葛亮节制。两路人马平定江洲后,张飞从江州溯嘉陵江北上,攻克垫江,再从这里溯涪江而西攻克德阳,最后在成都与刘备会合。而诸葛亮、赵云从江州溯长江而西攻克江阳,诸葛亮继续西溯长江平定僰道、南安、武阳,赵云则从江阳北上平定汉安、资中、牛髀,最后同时到达成都。兵贵者,神速也,赵云在进军途中,没有耽搁一天,为最后的攻取成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后赵云晋升为翊军将军,不再受诸葛亮节制,开始独当一面。
攻取成都后,刘备准备把成都的好房名田赏赐给刘备集团的那些有功之臣,赵云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直接反对的,他是这么说的:“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刘备听了这话是非常羞愧,于是打消了这个想法,赵云因为这事,也是很得罪了一些人的,但他的刚正不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行为,至今尤使人称道!
说到赵云的刚正,又想到了一件趣事。说的是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后,这位孙夫人从小爱练武,为人非常骄横无礼,带来的一批家奴也个个仗着孙夫人无法无天,弄得刘备一点办法也没有,不光别人不敢管,连他自己也管不了。后来刘备深知赵云为人持重严瑾,必能整治这帮人,于是任命赵云为“内事”(专管内部事物),果然,赵云一上任,这些人就再也不敢肆无忌惮了,终于去了刘备的心腹之患。
及至刘备平定汉中时,赵云开始上演了他一生中最最经典的一幕,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成语“一身是胆”。这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应该记载得比较详细,唯一不太一样的是,实际上在黄忠劫粮失败,曹操大举进攻的时候,赵云当时只带了数十骑,没《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多人,而曹军自相践踏,掉进汉水着实死了不少。这一个方面是赵云胆略的体现,另一个方面,是不是在曹军的心中,乃至于在曹操的心中,对赵云有一种本质上的畏惧呢?
古代的战争,在战前对对方的兵力部署早就知道得一清二楚,基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刘备部署在前线有多少人,曹操不会不知道,赵云手下的那点人,就算有埋伏,恐怕给曹操塞牙缝都不够。而曹军之所以看见赵云寨中有点动静就失魂落魄,胆战心惊,按照我的估计,还是赵云在平常积累下来的声望所造成的!
附带说明一下,当时刘备夸赵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但并没有封什么官爵,“虎威将军”,其实是由广大士兵自发送给赵云的一个绰号,可见赵云在士兵心目中的威望之高。
这一次看似不大的小规模战役,实际上严重地削弱了曹军的斗志,也给了曹操的精神以重创,在随后进行的汉中决战中,曹军的失败是可以想象的到的了。
但非常奇怪,对于这么一个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甚至在敌人心目中都有极高威望的大将,刘备竟然没有给予足够的升赏,《三国志》中,也写的是“关张马黄赵”,将赵云排在了最后一个(后来的“五虎大将”即由此而来),这应该和三国时期极强的门户观念有关。关张不必多说,马超出身于大军阀家庭,属于名门望族,黄忠久居于长沙,世代将官,赵云的和他们比,就差多了,祖上没有显赫的事迹,本人也出身寒微,声望,官职全凭自己一点一滴地积累下来,在此条件下,刘备就算想要迅速的提拔赵云,恐怕也必须考虑来自于士大夫阶层的压力。
而赵云官职权利和功劳不相匹配的状况,一直要等到对他欣赏有加,铁腕治国的诸葛亮正式执掌大权后才会得到大幅度改善。
在赵云的军事生涯达到第一个顶峰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镇守荆洲的关羽军团惨败,关羽本人也被斩首,盛怒之下的刘备,立刻发动对孙权的战争。赵云当即上书力谏:“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 当时上书谏言的人无数,而只有赵云的这份谏书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其分量之重,可想而知。从这份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赵云分析得十分中肯,十分透彻,他并不是反对夺回荆洲,只是认为在现在的条件下,时机尚未成熟,其高瞻远瞩的政治才能,表露无疑。可惜的是,年事已高,急于完成大业的刘备不但没有采纳,相反对赵云产生了疑心,将其冷落一边,连南征这么重大的事都没有让赵云直接参加。其实赵云的力谏,是他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表现。 令人钦佩是是,遭到挫折冷遇的赵云并没有丝毫的记恨,反而在刘备惨败后,第一个迅速感到增援,一直将刘备平安护送到永安才放下心来。这份心胸和气魄,不是一般人有的。 章武三年(223),刘备病死,诸葛亮正式执掌蜀汉大权,以赵云、魏延、王平等人为代表的,出身寒微的中青年军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建兴元年,也就是刘禅登基的第一年,赵云被提拔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来了一个三级跳。并且被诸葛亮委以抵御魏大将军曹真的重任,这以后赵云的事迹,《三国演义》基本都有记载,就不多说了。 建兴七年(229)赵云病逝,谥大将军,顺平侯。其后,赵云和关羽张飞等人一起被追谥为十二大臣。(十二大臣为: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夏侯霸、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 综观赵云一生,其武艺出众,见识一流,人品清高,有勇有谋,处事缜密,文武双全,并且具有极高的军事素养,推崇他为蜀汉第一大将并不为过。在成都武侯祠的左右两廊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干、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再让我们借用一下姜维对赵云的评价: “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 这段评论,已经足可以使赵云含笑于九泉了。 可惜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没什么太突出的事迹。大儿子赵统,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另一个儿子赵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最后用一首赞美赵云的诗做为本文的结尾: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正史中赵云的能力也是很强的,主要体现在他在军事、领土、内政方面的贡献,具体如下:
1、军事贡献:
单骑救主。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刘备在逃亡过程中,丢下了妻子和儿女,两个女儿都被曹操帐下虎豹骑统领曹纯掳走,刘禅及甘夫人赖于赵云的保护才幸免于难。
后来孙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当时刘备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驻守荆州的治所公安,刘备的家眷及孙夫人等都是在公安。
因为孙夫人骄横跋扈,刘备又特命赵云掌管内事,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两次差点落入敌手的刘禅成为了后来蜀汉的皇帝。
蜀汉后期,刘禅下令追谥赵云时说赵云当初跟随刘备的时候不但功绩显著,更是在艰难险阻之中救了自己,姜维等认为赵云当时救主行为的情义是可以贯穿金石的。
2、领土贡献:
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带兵开始了对西川的扫荡行动,在共同攻下巴东郡以及巴郡以后,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
汉水破曹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军处理好与东吴孙权的关系,并击退了多次进犯巴西的张郃后,开始争夺汉中,同年七月,曹操开始治兵,准备支援汉中攻打刘备,九月,军队进驻长安。
次年,刘备军将夏侯渊斩杀,而曹操的大军到这一年三月份才开到汉中,刘备虽然很自信的说“我必有汉川”,但却采取了占据险要、固守不战的策略。
此时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提议并带兵前去截取,但没有在与赵云约好的时间里回来,赵云便仅带了几十个骑兵前去寻找,途中遇到了曹操的大军并与之交战。赵云利用骑兵的优势,多次突击曹军的阵列,且战且退,回到营中后,偃旗息鼓,曹操军认为赵云设有伏兵,不再进攻。
赵云趁曹军撤退时,擂鼓呐喊,并用劲弩攻击其后军,致使曹军大为惊骇,自相践踏,溃不成军,甚至有大量的士兵坠入汉水淹死。此战赵云在己方军势不利的情况大挫曹军,给曹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也使得汉中战局刘备军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向曹操军挑战,而曹操军却按兵不出,致使准备了半年有余的曹操军,在到达汉中后,仅仅两个月就败走了。
3、内政贡献:
刘备在拿下成都之前,因为和将士约定,不会干预城破之后将士争取成都府库里的财物,导致经济上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幸亏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钱的铜板,并统一物价才解决。
但就在此时,仍然有人向刘备建议将成都的房产、田产赏赐给诸将。赵云引用霍去病故事对此事进行劝谏,他认为应该把房地产归还给百姓,让刚刚遭遇战祸的益州百姓安居乐业,不但保障了农业发展,而且可以顺利征兵。该建议被刘备所采纳。
拓展资料: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赵云
公元200年,这一年刘备还在寄人篱下,依附于中郎将公孙瓒麾下,在此期间,赵云投奔了刘备。公元202年,刘备在博望坡之战中,打了曹魏大将夏侯惇、于禁一个埋伏,赵云在此战中活捉了敌方将领夏侯兰。公元208年,此次就是在演义中著名的长坂坡之战,赵云于此战中将刘禅母子救回,此处需要说明,历史中的长坂坡之战没有演义描述的那样惊心动魄,七进七出之类的都没有,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对此也只有一句话:“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赤壁之战过后,赵云跟随刘备一起平定荆州四郡,之后刘备将赵云拜为偏将,并让赵云取代了原桂阳郡太守赵范。公元209年,刘备入蜀,赵云则是留在了荆州,看到这里有人就要说,刘备将赵云留在荆州,这就足以说明赵云不受刘备重用,但当时留守荆州的并非只有赵云一人,其中还有诸葛亮、关羽和张飞等人,难道他们都不受刘备重用吗?刘备作为他们的主公,荆州又是战略要地,在刘备自己亲自出门打天下的时候,那么如果是你,你会留给谁去守?是不是得把自己信任并且有能力的人留在荆州?所以亲疏远近,不言自明,而且在此期间,赵云还阻止了孙尚香想要带着刘禅回归江东的做法。
以上,都没见到赵云有什么独当一面的表现机会,直到刘备与刘璋决裂,此战中,赵云独领一军,由外水攻取了江阳、犍为等郡,之后赵云因功被刘备拜为了翊军将军,但此时的赵云依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成绩,真正让赵云大显身手的,则是在公元219年的汉水之战,赵云在此战中的表现堪称经典。
当初,黄忠亲手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后,曹操就亲率大军来汉中和刘备一较高下,大军开拔,自然有粮草作为补给,而曹操所部就有大批的粮草被运往了北山之下,黄忠知道后,认为有机可乘,想要去曹营中抢一些军粮来,于是黄忠就跟赵云约定好了时间,而后自己去抢粮了,但到了约定时间之后,赵云依然没见到黄忠归来,担忧之下,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营查看黄忠的情况,但在这个过程中,却碰到了曹操派出的大军,刚跟曹军先锋交手的时候,曹操后面的大军赶来。赵云见状,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曹军阵营,过程中边战边退。曹军阵型被冲散之后又合拢到一起,但赵云依然突围而出,退入了汉军的营寨之中,但此时赵云麾下的部将张著受伤,而且还被曹军所包围,赵云看到后,再一次策马冲入敌军阵营,将部将张著救出,并将他带回汉军的营寨内。
刚入营寨,此时赵云回头一看,曹军已经快要追到营寨门口了,此时汉军的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军来袭,想要将营寨大门关闭,但赵云此时却下令不准关门,把门大大的敞开,而后命令汉军偃旗息鼓,曹军见状,认为赵云一定在里面设有埋伏,于是下令撤军,此时赵云一见曹军撤退,立马下令擂鼓,刹那间鼓声震天,而后又命令部下用弩箭射曹军,曹军大惊之下顿时混乱不堪,期间曹军互相踩踏,还有的掉入水中淹死。次日刘备亲自前来查看昨日战斗的情况,看完之后称赞赵云道:“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下令设宴欢庆,直到黄昏,自此之后,赵云在军中被称为“虎威将军。”
从刘备夸赞赵云的话语中,正是体现了对赵云武力的肯定,毕竟能得到这种评价的人确实不多,一身是胆,勇冠三军,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哪怕到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期,此时赵云作为一个70多岁的老人,在箕谷之战中虽然失利,但在撤军的过程中,赵云依旧亲自断后,阻止了魏军的追击,也正是因为赵云,所以蜀军的军资和人员损失都不大。
赵云之勇,就连良吏陈寿都说过:“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黄忠和赵云就像当年的丞相灌婴和滕公夏侯婴这类的英雄。
2013-12-19
陈寿: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古人看重排序,首先,并没有所谓的“五虎上将”,赵云并不属于上将之才、无法独当一面。从武力值上推断,关张马一个级别>黄忠>赵云。但从武力值看,赵云和黄忠一样,同样属于被关羽瞧不起类型。然而,赵云凭借两次救阿斗的功劳,又让关羽不敢瞧不起。古人也说,功高莫过于救主。但细观两次救主,第一次赵云救了阿斗、却没能护住刘备两位夫人,比之关羽千里走单骑的确有差距(也亏得刘备不看重夫人);第二次,更是跟在张飞一起,无论是魄力还是气场几乎属于跟在张飞之后的类型。
又例如赵云与张飞在江州分兵,去平定江阳、犍为两郡。犍为郡是当时蜀中的大郡,与蜀郡、广汉郡号称三蜀,也是蜀中赋税的主要来源。 赵云独自率军平定蜀中大郡后从成都南面与刘备等完成对成都的合围。一般来说,经济重镇往往就不是军事要塞。亦可以看出赵云在战场上的位置始终“偏后”,不如张飞适合攻坚、啃硬骨头。拿下犍为郡,主要的责任就是提供军需。
赵云应该属于将才,非帅才,能很好的、甚至超水平执行统帅指令。如果做的个比较,能力应该比魏延强、但魄力不如之,少了魏身上那股自以为是的王霸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