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2013-12-12
展开全部
白唇竹叶青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别名:青竹蛇、竹叶青。
白唇竹叶青头部呈三角形,颈细,形似烙铁。头顶具细鳞,吻侧有“颊窝”。上颌仅具管牙,有剧毒。体背鲜绿色,有不明显的黑横带;腹部黄白色。体最外侧自颈达尾部有一条白纹;上唇黄白色。鼻间鳞大;鼻鳞与颊窝间一般无鳞片。背鳞起棱,21-21-15行;腹鳞147-167;尾下鳞雄55-73,雌41-66。体全长雄性可达541-673毫米,雌性可达745-872毫米。
白唇竹叶青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日夜均有活动。捕食蜥蜴、蛙和鼠类。卵胎生,每产6-14条。
本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以及华南地区。
灰蓝扁尾海蛇
白眉蝮
毒性毒性很强可以使血液凝固
尖吻蝮
也叫:五步蛇
它为脊椎动物门眼镜蛇科。蛇体细小,盘成圆形,头在中央,尾含口内,状如古代铜钱大小,故又名“金钱白花蛇”。蛇头略粗于体,长方圆形,黑褐色。背部有一条隆起的脊棱,周身由黑褐色和白色细密片组成的横环纹带,黑褐色的节带较宽,节带四十五至六十节,腹部灰白色或黄白色,黑褐色的节带,颜色浅淡,气微腥。主要产地在湖北浠水县蔡河、关口、望城等区。
药用幼蛇干燥躯体,性味甘温,入肺经。功能祛风湿,镇惊、攻毒。主治风湿关节酸痛、四肢还遂、口眼鼻斜、疥疮、梅毒、恶瘤、破伤风等症。
它以身长五市寸以内的为一等口,头部有毒腺,含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并含有溶血成分及血球凝集成分,但不含出血性毒。被它咬伤后,如不积极治疗,在一、二天内,常麻痹死亡。因药用部分是幼蛇,不能大量自然繁殖,需要很好保护成蛇资源。
金环蛇
分布于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区)。
喜欢活动湿热地带的平原丘陵、山地的森林中,近水域的水塘边,溪流边或山坡岩洞内和住宅附近,为夜行性蛇类,黄昏后出洞捕食其他蛇类,偶尔也吃蛇卵、鱼、蛙、鼠类等。白天多不活动,常盘蜷着身体把头藏在身下。它怕见光线,不主动攻击人畜,性情亦温驯,故少见有此种蛇伤病例。但幼蛇较凶猛、活跃。卵生,每次产8~12枚,多产于落叶堆或洞穴内,雌蛇有护卵的习性。
身体较粗大,一般长1~1.6公尺。头椭圆形,略大于头部,头背黑色,有八字形纹斜过头侧。头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缠绕周身,黑环与黄环几乎等宽。背脊有头着隆起,背正中一行鳞片扩大呈六角形。尾较短,末端钝圆。
它具有神经毒bungarotoxin及心脏毒,所以毒性强。
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多栖息于沿海低地到海拔1,800米的山区,多见于森林边缘近水处,昼行夜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
可是这种在蛇的王国中所向无敌的、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一直被人类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蛇,却难敌自然之最大、而又最贪婪的敌人——人类。长期以来眼镜王蛇被人类捕捉杀戮,被人类作为餐桌上的美味、工艺品(蛇皮)以及药物(蛇胆和毒液)。凡在野外被人类发现者,均遭捕杀,鲜有幸免。据统计1991和1992年仅广西边境,眼镜王蛇的流通量分别达到36和18吨。目前,其种群数量已急剧下降,野外犹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况。 现在国内的部分动物园及养蛇场虽有饲养,但其饲养的眼镜王蛇皆为野外捕捉;且由于多种原因,至今尚没有在饲养下正常产卵孵化的报道;所饲养的蛇,往往在一、二年内死去,因此,通过繁殖以增加种群数量的目的一时尚难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眼镜王蛇的自然生态环境,遏止或杜绝对野生眼镜王蛇的捕杀,是眼镜王蛇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然而眼镜王蛇却仍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即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长此以往,眼镜王蛇在我国将有绝灭之虞。
银环蛇
身体背面为黑白两色相间的斑纹,黑色斑纹较白色纹宽。头部为椭圆形,与一般毒蛇三角形的头部大不相同。重要特征之一是其背上最中央一列鳞片较附近的鳞片为大,且呈六角形。
分布于低海拔的山区和平地,常在矮树林、竹林、草原、农田、菜园、溪流及住家附近等环环境活动,尤其喜好靠近水边的环境。大都在地面活动,不太会爬树。
怕见光线,白天往往盘着身体不动,把头藏于腹下,到晚上较为活跃。
行动缓慢,性情在毒蛇之中尚算温和,遇到攻击时常缩作一圈。除非受伤或遭到极为严重的威胁与干扰,否则很少主动攻击人。
毒性剧烈; 属于神经毒,致死率甚高,被咬后中毒者脸唇及舌头出现严重水肿,严重时造成呼吸衰竭。雄蛇头比雌蛇大,尾比雌蛇长。用手指从雄蛇泄殖孔稍后处向前挤压会出现一对交接器,雌蛇则无。
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是蝮蛇的一种,绝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是体型
小但很可怕的毒蛇
圆斑蝰
也叫:百步蛇
头部成三角形,嘴间向上翘,头顶成暗绿色,头侧黄色,背部由头部至尾有黄褐色黑边之菱形斑,黑边在体两侧形成褐色三角斑,左右对称而成沙漏状,是台湾体型最大毒蛇。台湾最危险的蛇类,致死率占第一位。
其毒液属于出血毒,可使人在二小时内死亡。
中毒症状:
临床上可见明显血小板减少,患出极为疼痛,局部迅速瘀血、肿胀、起水泡与血泡,对循环系统有严重影响。
舟山眼镜蛇
全长1000~2000 mm。具前沟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没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黄白色窄横纹,在幼体较为明显。受惊扰时,前半身竖起,颈部扁平扩展,显露出项背特有的白色眼镜状斑纹或此斑纹的各种饰变。腹面污白色,颈腹具灰黑色宽横斑及其前方的两个黑点。头呈椭圆形,与颈区分不十分明显,头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没有颊鳞;上唇鳞7枚,第三枚最大,它前切鼻鳞后入眶。第四、五两枚下唇鳞之间嵌有一枚小鳞。背鳞平滑,中段21(19)行;腹鳞162~182,肛鳞完整或二分,尾下鳞38~53对。
展开全部
排行榜不唯一。各种榜单都有,以下是其中一种。
10. Tiger Snake 虎蛇
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不同类型虎蛇的蛇毒半数致死量各不相同,从查普尔岛虎蛇品种的0.4的半数致死剂量到可以低至0.12的半岛虎蛇。被虎蛇咬伤,如何没有及时治疗可迅速导致呼吸麻痹,甚至60%的会导致死亡。
9. Desert Horned Viper沙漠角蝰蛇
沙漠角蝰,其特点是在每个眼睛有个很容易识别的小喇叭。它是著名的边绕组的举动。它压在沙子的重量,使其能够跨越砂的松面移动。沙漠角蝰通常在北非和中东发现。科学家们在沙漠角蝰的毒液毒性的变化半数致死剂量从0.4到0.1不等。
8. Common Krait金环蛇
常见的金环蛇通常吃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蛇类。是什么让这条蛇很危险的是,在你睡觉的,它往往攻击你。你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蛇咬你,因为它的叮咬是无痛的。你可能会认为你只是被蚊子或蚂蚁咬伤。常见的金环蛇的毒液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生效,但它可以通过呼吸衰竭致死。这条蛇是在印度常见。这是导致数量最多的毒蛇咬伤病例在南亚的品种之一。常见金环蛇具有半数致死量0.09。
7. Boomslang 非洲树蛇
非洲树蛇是一种小型,美观,颜色鲜艳的蛇。其毒液是通过其释放的尖牙的后部,而不是在前面。蛇咬伤的效果通常会几个小时后显现出来。它可能会导致内部和外部出血,因为血液凝固过程被禁用。非洲树蛇是在非洲发现。它并不像咄咄逼人其他类型的蛇,因为它一般不主动进攻,比起喜欢进攻来宁愿撤退。而引起的非洲树蛇的叮咬死亡病例比较少见,但它仍然是危险,半数致死量0.07。
6. Tiger Rattlesnake 虎斑响尾蛇
虎斑响尾蛇是身上带条纹的蛇,在墨西哥西北部和美国西南部常见。它被认为是所有响尾蛇中最高毒性的蛇。任何虎响尾蛇咬伤,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紧急情况。专家对虎响尾蛇的毒液强度不同的意见,但它半数致死量可以低至0.06。
5. Black Mamba 黑曼巴
黑曼巴是一个大的,黑色的,长的,快速和致命的类型的蛇。它被列为世界上最快的蛇,第二最长的??毒蛇。它可以以14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它有8.2英尺的平均长度。黑曼巴的毒蛇咬伤的效果可以感觉到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它可以通过心脏发作或呼吸衰竭意味着死亡。幸运的是,抗蛇毒已经被创建,以防止从死亡黑曼巴的毒蛇咬伤。它的毒液具有0.05的半数致死量。
4. Eastern Brown Snake 东部棕蛇
东部棕蛇是另一个致命的蛇。它的毒液含有凝血剂和神经毒素。它通常在澳大利亚发现。有在东部棕蛇的毒液的毒性不同的报告。其半数致死量为0.05-0.03。
3. Russell’s Viper 蝰蛇(罗素的毒蛇)
蝰蛇(罗素的毒蛇)是另一个致命的蛇。是什么使得它比其他类型的蛇更危险了,它生长在开阔的田野和茂密的地区,或地方的人居住。这条蛇是在印度,泰国,缅甸和常见。在缅甸毒蛇咬伤死亡中它占90%。其毒蛇咬伤的一些影响,包括广泛出血,坏死,肿胀,疼痛,呕吐。它可以引起心脏,呼吸,或肾功能衰竭。不幸的是,罗素的毒蛇没有固定的抗蛇毒血清,这取决于那里的蛇。它有着0.03的半数致死量。
2. Taipan 太攀蛇
太攀蛇也被称为凶蛇,由于其毒液的凶猛。相反,它的另一个名称,太攀蛇实际上是深居简出的的意思。咬住猎物后,它通常会先撤退,等待它的猎物死去。它被列为世界上最恶毒的蛇。太攀蛇是在澳大利亚发现。它的毒液会凝块的血液,并阻止血管。虽然抗蛇毒已经发明,但是被太攀蛇咬伤的恢复期仍然可以是痛苦和缓慢的。其毒液的毒性范围可以从0.03 半数致死量到低至0.01。
1. Sea Snake 海蛇
海蛇是蛇的一个大类。有些海蛇可能具有比眼镜蛇的毒液危险八倍的毒性。其毒性取决于海蛇的种类,半数致死量范围从0.04的杜波依斯礁海蛇,到半数致死量低至0.01的宝翠园海蛇
10. Tiger Snake 虎蛇
虎蛇分泌强烈的神经毒素、凝固剂、溶血素及蛇类特有的肌肉毒素,不同类型虎蛇的蛇毒半数致死量各不相同,从查普尔岛虎蛇品种的0.4的半数致死剂量到可以低至0.12的半岛虎蛇。被虎蛇咬伤,如何没有及时治疗可迅速导致呼吸麻痹,甚至60%的会导致死亡。
9. Desert Horned Viper沙漠角蝰蛇
沙漠角蝰,其特点是在每个眼睛有个很容易识别的小喇叭。它是著名的边绕组的举动。它压在沙子的重量,使其能够跨越砂的松面移动。沙漠角蝰通常在北非和中东发现。科学家们在沙漠角蝰的毒液毒性的变化半数致死剂量从0.4到0.1不等。
8. Common Krait金环蛇
常见的金环蛇通常吃蜥蜴,小型哺乳动物和其他蛇类。是什么让这条蛇很危险的是,在你睡觉的,它往往攻击你。你甚至可能没有意识到,蛇咬你,因为它的叮咬是无痛的。你可能会认为你只是被蚊子或蚂蚁咬伤。常见的金环蛇的毒液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生效,但它可以通过呼吸衰竭致死。这条蛇是在印度常见。这是导致数量最多的毒蛇咬伤病例在南亚的品种之一。常见金环蛇具有半数致死量0.09。
7. Boomslang 非洲树蛇
非洲树蛇是一种小型,美观,颜色鲜艳的蛇。其毒液是通过其释放的尖牙的后部,而不是在前面。蛇咬伤的效果通常会几个小时后显现出来。它可能会导致内部和外部出血,因为血液凝固过程被禁用。非洲树蛇是在非洲发现。它并不像咄咄逼人其他类型的蛇,因为它一般不主动进攻,比起喜欢进攻来宁愿撤退。而引起的非洲树蛇的叮咬死亡病例比较少见,但它仍然是危险,半数致死量0.07。
6. Tiger Rattlesnake 虎斑响尾蛇
虎斑响尾蛇是身上带条纹的蛇,在墨西哥西北部和美国西南部常见。它被认为是所有响尾蛇中最高毒性的蛇。任何虎响尾蛇咬伤,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紧急情况。专家对虎响尾蛇的毒液强度不同的意见,但它半数致死量可以低至0.06。
5. Black Mamba 黑曼巴
黑曼巴是一个大的,黑色的,长的,快速和致命的类型的蛇。它被列为世界上最快的蛇,第二最长的??毒蛇。它可以以14英里每小时的速度移动,它有8.2英尺的平均长度。黑曼巴的毒蛇咬伤的效果可以感觉到在30分钟到一个小时。它可以通过心脏发作或呼吸衰竭意味着死亡。幸运的是,抗蛇毒已经被创建,以防止从死亡黑曼巴的毒蛇咬伤。它的毒液具有0.05的半数致死量。
4. Eastern Brown Snake 东部棕蛇
东部棕蛇是另一个致命的蛇。它的毒液含有凝血剂和神经毒素。它通常在澳大利亚发现。有在东部棕蛇的毒液的毒性不同的报告。其半数致死量为0.05-0.03。
3. Russell’s Viper 蝰蛇(罗素的毒蛇)
蝰蛇(罗素的毒蛇)是另一个致命的蛇。是什么使得它比其他类型的蛇更危险了,它生长在开阔的田野和茂密的地区,或地方的人居住。这条蛇是在印度,泰国,缅甸和常见。在缅甸毒蛇咬伤死亡中它占90%。其毒蛇咬伤的一些影响,包括广泛出血,坏死,肿胀,疼痛,呕吐。它可以引起心脏,呼吸,或肾功能衰竭。不幸的是,罗素的毒蛇没有固定的抗蛇毒血清,这取决于那里的蛇。它有着0.03的半数致死量。
2. Taipan 太攀蛇
太攀蛇也被称为凶蛇,由于其毒液的凶猛。相反,它的另一个名称,太攀蛇实际上是深居简出的的意思。咬住猎物后,它通常会先撤退,等待它的猎物死去。它被列为世界上最恶毒的蛇。太攀蛇是在澳大利亚发现。它的毒液会凝块的血液,并阻止血管。虽然抗蛇毒已经发明,但是被太攀蛇咬伤的恢复期仍然可以是痛苦和缓慢的。其毒液的毒性范围可以从0.03 半数致死量到低至0.01。
1. Sea Snake 海蛇
海蛇是蛇的一个大类。有些海蛇可能具有比眼镜蛇的毒液危险八倍的毒性。其毒性取决于海蛇的种类,半数致死量范围从0.04的杜波依斯礁海蛇,到半数致死量低至0.01的宝翠园海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0.杜氏剑尾海蛇 分布:澳洲
9.黑虎蛇 分布:澳大利亚
8.虎蛇 分布:澳大利亚
7.信德环蛇 分布:南亚
6.银环蛇 分布:中国、老挝、缅甸、越南
5.钩鼻海蛇 分布:亚洲、澳洲
4.海岸太攀蛇指名亚种 分布:澳大利亚北部
3.巴布亚太攀蛇 分布:新几内亚南部
2.东部拟眼镜蛇 分布: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1.内陆太攀蛇 分布:澳大利亚中部
9.黑虎蛇 分布:澳大利亚
8.虎蛇 分布:澳大利亚
7.信德环蛇 分布:南亚
6.银环蛇 分布:中国、老挝、缅甸、越南
5.钩鼻海蛇 分布:亚洲、澳洲
4.海岸太攀蛇指名亚种 分布:澳大利亚北部
3.巴布亚太攀蛇 分布:新几内亚南部
2.东部拟眼镜蛇 分布:澳大利亚、新几内亚
1.内陆太攀蛇 分布:澳大利亚中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