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的内容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个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
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这种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扩展资料
ABC理论是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RET)的核心,这一疗法是由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创立的,它属于3种认知疗法中的一种,另外两种分别是认知行为矫正法和阿伦贝克(Arron Beck)对抑郁的认知疗法。
在RET理论中,A是指外界的诱发性事件,即外界发生的客观事件,B是指信念(Belief),即个人对外界发生事件的解读评价,它是基于个体几十年的成长经历形成的,且通常是内隐的不易为个体所察觉,C是指结果,即个体产生的情绪或心理反应,如焦虑抑郁,通常的观点认为是A引起了C。
而RET的创始者认为我们产生的不良情绪C并不完全是由A引起的,A只是一个间接诱因,我们的信念B对外界事件的解读才是直接原因。同一事件由不同的人去解读,会引起不一样的行为和情绪,个体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反应是由直接原因B引发的,可以说B作用的发挥恰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
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的内容: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的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
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
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elief),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信念。
正是由于人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情绪ABC理论中不合理观念的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
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2、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3、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的第一个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iknow-pic.cdn.bcebos.com/b3fb43166d224f4aaebfd8c104f790529822d13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b3fb43166d224f4aaebfd8c104f790529822d13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3fb43166d224f4aaebfd8c104f790529822d13a"/>
扩展资料:
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
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2、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于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3、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83%85%E7%BB%AAABC%E7%90%86%E8%AE%BA/2316861?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百度百科情绪ABC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