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怎么毁在朱温手里

 我来答
紫菱梦菲
推荐于2017-09-10 · TA获得超过636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091
采纳率:43%
帮助的人:2174万
展开全部
总结朱温一生,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这应该肯定。但朱温的滥杀无辜,荒淫无耻也是历史上极为突出的,为历代人所不齿。称帝后,对外作战时,朱温也实施了一套安邦定国的措施,以期大梁江山永固。他转变了只重军事的做法,认识到民众和土地对稳固政权的重要性。因此,他尽最大努力去恢复生产,奖励农耕,采取了一些与民休息的宽容政策,中原的经济得到一些恢复。同时,为保证地方行政的顺利,朱温又下令给各地将领,不论其军阶多高,部队多少,在行政事务方面一律居地方官之下,听从地方官吏管束、安排。

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地方治安的稳定,使军队的作用发挥在保民上,而不是割据一地扰民乱国。朱温又吸取唐末地方将领无法节制终成大祸的教训,对手下大将严加防范,一旦有骄横的人出现,立即除掉,或杀或囚,以绝后患。但朱温却没有自己约束自己这种多疑和嗜杀的品性,相反,嗜杀自始至终还表现为滥杀无辜。朱温对部下、战俘、士人均滥杀成性。战争时期为整肃军纪,利于调遣,从严治军是应该的,但朱温却严得残酷,杀得残忍。五代时期的法律严酷得令人发指,在中国法制史上五代就是以法律严酷而出名的。为保证战斗力,对待士兵极为严厉,每次作战时,如果将领战死疆场,所属士兵也必须与将领与阵地共存亡,如果生还就全部杀掉,名为“跋队斩”。

所以,将官一死,兵士也就纷纷逃亡,不敢归队。朱温又让人在士兵的脸上刺字,如果思念家乡逃走,或者战役结束后私自逃命,一旦被关津渡口抓获送回,必死无疑。无独有偶,现代史上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也是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以这种野蛮的方式提高战斗力。只不过吴佩孚的“效率”更高,让督战队手持大刀到前线执行任务,一遇退缩者,就地砍头。吴佩孚就这样在军阀混战中扩张自己的势力,但最终败在了勇猛无敌的叶挺手下,虽然枪毙许多连营长也无济于事。
阿努比斯110
2014-08-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帝国藩镇林立,天下动荡不堪,百姓苦不堪言,在这个背景下,爆发了由私盐贩子王仙芝,落第秀才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来王仙芝战死,黄巢就成了所谓“义军”的头头,自称冲天大将军。而朱温原名朱阿三,本是河南农家一游手好闲的无赖子弟,参加义军后,被黄巢看重,成为义军的一个首领,并掌握了大部分的兵力,黄巢死后,朱温废唐哀帝李祚,并将李唐皇室一些十来岁的小孩子灌醉后,全部丢到水里淹死,也有人说是用弓弦绞死,定国号为梁,这就是五代十国中的第一个朝代,史称后梁,朱阿三这个无赖恶棍加流氓,就成了梁太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