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怎样才知道什么时候粗什么时候细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5-02-02
展开全部
写毛笔字一般新手从临摹开始。临摹熟练了,你心里就自然有答案了。
先临摹后会晤。一般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如下:

临帖,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划,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临帖,容易掌握字帖的笔意,但对把握字的结构位置不足。

学习书法,要把临帖看作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打基础。临的次数越多、临的范围越广,基础就越牢固。临帖需眼到手到、眼准手巧,眼里看到的,笔端都能够表达展示出来。

临帖三法:对临

将范本置于眼前,开始时须看一笔写一笔。
背临
不看范本,只凭印象将诸字临写下来。
意临
临写范本时,追求行气及整体的神韵和意境。

临帖境界:
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其中后两个层次是当前认识比较模糊的地方;如果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势必影响到以后的创作水平。
先来谈谈
“眼到”
这一层次即是唐代孙过庭所谓的“察之者尚精”。对法帖中字的用笔、结构、章法要详察细审,既要在静态上把握笔画形态,又要在动态上理解点画间的呼应关系。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字有藏锋出锋,粲然盈楮,顾其首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后学之士,随所记忆,图写其形,未能涵容,皆支离而不相贯穿。”在结构上既要看到线条本身在空间中的安排,又要对空白的分布予以重视。清笪重光《书筏》说:“黑之量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即是指出要懂得空间分布之理。而在整体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间行距,欹正关系,润燥疏密等因素。古人讲求章法要“变而贯”,“如织锦之法,花地相间须要得宜。”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是观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处。许多临习者只得粗枝大叶,整体看去,似乎与原帖相去不远,但在细微处则失之甚多,这和抄书并无区别。前人妙处往往就在一笔一画,甚至一个小动作之中,就如同美人之美亦常在一颦一嗔之间一样。所以王僧虔说:“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姜夔说:“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这时的眼睛要像放大镜,能够将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放大。能否做到“眼到”决定了能否“手到”,因此临习者不能盲目机械地照临,应多读帖,多观察。
“手到”
这一境界是在临帖过程中最具基础性的环节。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所谓“手到”不仅是指临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势相似,下笔自然要缓慢但要写出神气来,则非熟练迅速(相对而言)不可。而二者又是一对矛盾。务必精熟,才能迟速有度。所以古人说:“迟以取妍,速以取劲。先必能速,然空能迟。若素不能速而专事,则无神气;若专事速,又多失势。”在拳学中,“手到”是极关键的,在双方对搏时,一旦得机,须身快手到,才能中敌,不然战机即失。这说明了技术准确性的重要性。事实上,“手到”的境界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说,可谓是难途了。在众多临习者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太多。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在临习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态浮躁,临摹功夫尚未下到。这和习太极拳技击一样,如果连拳架都不能达以精熟准确,何谈实战?当前许多临习者对于“拟之者贵似”这一句格言的认识相当模糊,一个“似”字其中所包含的意义远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关于
“心到”
的境界,理应算达到了临帖的最终要求。但反观当代不少书法创作者在提及他们的临帖经历时都说临过多少多少帖目,某帖目临过多少遍,甚至过百遍。但其所创作的作品中,都难以看到他们从中吸收了多少精髓。最常见的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书写者提到自己曾临《兰亭序》等“二王”帖多年,但在其作品中并无半点“二王”的神韵。如果从创造动机上根本就不想吸收“二王”的营养,那当然另当别论;但既然花了时间去临“二王”,为何连捕风捉影的意思都没有呢?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在创作中体现了所学的某些形式因素,但流于程式化,缺乏变通,更无论神韵二字。以上疑问使得笔者开始想到关于临帖的“心到”问题。“手到”虽然标志着临帖已到精熟准确之境,但事实上,仍然处于技术层面,未能真正捕捉到原帖作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所谓“形神兼似”也还不过是在笔墨外在形式上的深刻理解,虽然做到这一步已经很难得,但要想对创作起到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则必须“心到”——去触动前人在挥毫时撩拨性灵的心弦。就像六祖惠能之于达摩,直通心性,而后可言悟道。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乎达情,书不妄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那么临摹的最高境界也当如此。要想达到这一点,则须要更多地在精神层次上去体会探求。具体到《兰亭序》则不能仅仅追求其形式上的逼肖,而应在充分了解魏晋社会文化大背景及王羲之本人思想个性的基础上,熟读《兰亭》内容,把此文中的思想感情移植到自己的心灵深处,深味那魏晋时代士人独有的心灵“药酒”,试图让这酒的余味渗入你的历史悠思当中去。当你仿佛已听到王羲之等人对人生的咏叹时,或许你将不再处处拘泥于《兰亭》帖某笔某画的固定形态,而达到心手双畅的高境界。唐张怀瓘在《书断》序中说:“若乃思贤哲于千载,览陈迹于缣简,谋猷在觌,作事粲然,言察深衷,使百代无隐,斯可尚也。及夫身处一方,会情万里,标拔志气,黼藻性灵,披封睹迹,欣如会面,又可乐也。“这里虽然是论述书法的功用,但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临帖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要求。同时这也足以说明书法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形式而已,它的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这自然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前人传统时,必须超越技术层面,而进入文化精神的境界去理解它。所谓“心到”,即是要在临帖中突显这一文化意义。

选帖:
碑帖
是我国历代书迹保存和流传的重要形式。碑是指碑版刻石。或者说是经过加工而竖起来的石版,俗称"立碑",从我国最古的石碑上看,都没有刻上文字,竖石仅是作为某种标记,或者说作为某种记号而已。从秦始皇时开始就在石碑上刻上了文字,以纪其功绩。到了汉代时,碑的应用就很普遍了,作为上层的官吏要刻石立碑纪其政绩,作为民间百姓为了纪念贤哲或亡故的先人而在庙堂、道旁或墓前竖碑,这时才称为碑。藏碑最多的地方,称为"碑“。西安市的碑林就算是较大而闻名于世。帖是把前人的手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再拓印成帖,即叫做字帖。帖起源于唐代,从李世民开始了广泛应用。
碑帖的用途
,在于临习和欣赏。我国的碑帖极其丰富,不可能遍临千帖,所以要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范本作为学习楷模。要求:
应当选用古代优秀的碑帖和字体。一般应先学楷书,它点画规范,笔法丰富,结构端正,法度规矩,集中体现了书法艺术用笔、结构的法则,最便于初学者打基础。应该选择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高水平的第一流碑帖来学习。这对学到正确的用笔法度和结体原则等书法的基本功及探索书法艺术的规律都有很大的帮助。
风格上,由于我国书法流派众多风格各异,要选取有代表性的、难易适度的、适合自己、自己也喜欢的。
下面介绍一些碑帖供选择:
楷书类:1、《北魏郑文公碑》
2、《北魏元怀墓志》
3、《魏张猛龙碑》
4、《魏崔敬邕墓志》
5、褚遂良《大字阴符经》《雁塔圣教序》
6、欧阳询《九成醴泉铭》
7、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8、颜真卿《勤礼碑》、《告自帖》、《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李玄靖碑》
9、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10、赵孟頫《三门记》《胆巴碑》
隶书类:1、《乙瑛碑》
2、《礼器碑》
3、《张迁碑》
4、《石门颂》
5、《曹全碑》
6、《史晨碑》
行书类:1、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
2、李邕《李思训碑》
3、颜真卿《祭侄稿》
4、苏轼《寒食诗帖》
5、黄庭坚《松风阁诗》
6、米芾《蜀素帖》《苕溪诗》
草书类: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孙过庭《书谱》
4、 张旭《古诗四帖》
5、 怀素《自叙帖》《圣母帖》《大、小千字文》
6、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诸上座帖》
7、 王铎的草书
篆书类:1、《散氏盘》
2、《石鼓文》
3、《峄山碑》
4、李阳冰《三坟记》
定和个人安全防护
2015-12-01 · 百度认证:上海津和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定和个人安全防护
上海铤和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是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锁具及气体检测报警仪的专业供应商。与国内外众多防护品牌深度合作,且公司拥有资深技术团队,致力于打造最优秀的安全防护用品平台。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写毛笔字粗细的时机和技巧:
写毛笔字讲究节奏和轻重缓急,毛笔字的粗细,就是提笔和按笔的时候力度的问题,粗的时候,就是用力按下的时候,细的时候就是提笔的时候。

开始练毛笔字应注意的几点:(练一段还要学习字的结构等常识)
1 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2 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3 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4 楷书是学习毛笔字的基础。楷书学完再学行书,最后是草书。您先学魏碑也行。
5 临帖时不要看一眼写一笔,先要读帖,吃透要领,然后把一个字一气写成。
6 首先要把各种偏旁部首练好,以后再组成各种字就容易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