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哪些心里不健康的表现,产生因素及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4个回答
2015-05-15
展开全部
当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难以适应校园生活,产生心理压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是近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独来独往,忽视人际交往,遇到问题或者急功近利或者莽撞冲动,往往因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容易走极端。只有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br> 一、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分析<br> 1.学习生活环境变化与优越感消失<br> 从上学开始,学生就被家长和老师灌输着“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往往只围绕着考试的课程而进行,综合素质课程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偏少。教师每天要对学生进行功课辅导,督促学生学习。而进入大学后,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现实与自己憧憬的大学生活差别很大。大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高中而言,大学的主要生活环境是班集体,主要的生活区是宿舍,而且大学的日常管理略微宽松,学生相对自由,因此,对于很多在平时习惯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学生来说,在进入高校后,往往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环境,不能合理支配课余时间。一些在中学里的佼佼者在大学里变得普通,难免会丧失优越感,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br> 2.学习压力大<br>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大学的很多活动都是围绕学习而展开的。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大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习的压力。大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强,学习的目标不再是对知识的单纯理解和储存,而是通过学习知识养成能力和素质,重视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鼓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但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中,传统的、片面的对知识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造成的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占了重要位置。因此,“学会学习”成为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br> 3.就业压力影响心理健康<br> 大学生都期待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岗位紧缺,许多大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危险。要想立足于社会,就必须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争取有限的就业空间。以医学专业学生为例,社会与医疗机构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如英语、计算机水平,临床实践能力及高学历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专业学生整日忙于学习,却仍倍感压力。看到一些同学毕业后转行,很多学生对所学习的专业缺乏认同感,认为再努力也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有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就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产生悲观、厌世情绪。<br> 4.情感受挫影响心理健康<br> 大学时代,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很多学生对来自异性的情感充满期待,情感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对爱情缺乏正确的理解,加之情感承受能力弱,有时候无法将自己的感情生活与现实生活区分开。一旦在情感上受挫,很容易在生活态度上产生悲观情绪,甚至走向极端。这也是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br> 5.虚拟网络世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br> 现在网络的普及发展,使得网络成为每个大学生都能够使用的一种工具,但是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容易沉浸在虚拟空间中而放纵自己,易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严重的会丧失本性,影响心理健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混淆以及人生观的混乱等。<br> 二、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可行性措施<br>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扩大他们的就业空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尽可能地消除负面影响。<br> 1.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中心<br> 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压力难以排解时,愿意选择心理咨询这一方式。心理咨询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的忧虑,开发身心潜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心理咨询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可以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br>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br> 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同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针对就业及考研等学生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讲解,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响应祖国号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br> 3.学生要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br> 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要善于保护自己,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减轻心理压力。首先,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学会正确认识与分析自身所面临的压力,遇到压力不是逃避,而是积极乐观地去应对。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又能使人消极沉沦,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压力观,变压力为动力。其次,要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只有拥有健康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才能正确地认识压力,处理压力,才能帮助自己战胜困难与挫折。当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再次,要学会正确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客观分析、正确评价。只有自己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自身的压力程度,正确地处理压力。如果发现自己心理出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进行自我调节。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与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切忌好高骛远。最后,掌握科学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各种积极的方式释放自己的压力, 如自我意识调节法、情感调节法、语言暗示调节法、理智调节法、注意转移调节法、合理宣泄调节法、交往心理调节法及审美心理调节法等,找到适合自己发泄情绪的渠道。<br> 三、结语<br> 对大学生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其成长阶段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缓解压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教会学生在交往中用理解、宽容、友好、信任、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融利己于利人之中,使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这也有利于学生缓解自身的压力。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够成长为合格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应学会提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认知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与此同时,全社会都应当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从而为今后培养更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br>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应对措施: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
2、学习问题。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态度问题,以及学习成绩差等等。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人际关系问题常常表现为难以和别人愉快相处,没有知心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过分委曲求全等,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单、苦闷、缺少支持和关爱等痛苦感受。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的报复心理等,而性心理问题常见的有:**困扰,以及由婚前性行为、校园同居等问题引起的恐惧、焦虑、担忧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较为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求职与择业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等等问题,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
7、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第七种问题是偏离正常状态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常常遭遇到的是前六种心理困扰,这些困扰主要是由很多现实的社会心理因素所导致,也往往是暂时性的,经过自己的主动调节或寻求咨询老师的帮助,多能恢复心理的平衡和适应。
二、应对措施:
1、坦然面对。心理健康也跟身体健康一样,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心理困惑只是成长正常状态,没有问题哪有成长可言,因而不必大惊小怪、怨天忧人。
2、不要急于“诊断”。心理问题本身多种多样,成因往往也很复杂,切忌盲目从一些书籍上断章取义,或者道听途说,急于“对号入座”,认定自己患了什么病。弄清问题当然是必要的,但大学生的问题还是发展性的居多,很多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实在不必自己吓自己。
3、转移注意。心理问题往往有这么一个特点,就是越注意它,它似乎就越严重。所以,不要老盯着自己的所谓问题不放,不可过分关注自我,而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力投入是很有利于心理健康的。
4、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所谓的心理问题也随之轻松化解了。
5、不要讳疾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难以排解的心理问题,也可寻求专家咨询及心理卫生机构的帮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6-03-06
展开全部
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八大诱因
最近,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用硫酸伤黑熊,用微波炉烤小狗,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其实,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八大诱因。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温州市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目前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男生因对遗精产生误解而紧张,对手淫认识有偏差而产生犯罪感;女生在月经前后精神紧张,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八、就业压力
最近,大学生出问题的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用硫酸伤黑熊,用微波炉烤小狗,因被劝退学自感无法面对家人便杀死自己的奶奶和父亲……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究竟何在?
其实,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由于人们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解与偏差,以为只有表现出明显的精神症状才算是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因而忽略了大学生一些心理异常的早期表现。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精神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八大诱因。
一、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导致大学生交际困难有以下几个原因:目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对其教育不当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由于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家长的过分包办使独生子女上大学之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倾述对象,有问题的学生更会加重心理压力,还易导致心理疾病。温州市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目前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二、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其次,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
三、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大学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这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
大学新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所以,应该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失衡期,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
四、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约有20%是贫困生,而这其中5—7%是特困生。他们中有些人虚荣心太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总觉得穷是没面子的事,不敢面对贫困,与同学相处敏感而自卑,采取逃避、自闭的做法,有的同学甚至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而不得不退学。
五、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男生因对遗精产生误解而紧张,对手淫认识有偏差而产生犯罪感;女生在月经前后精神紧张,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
七、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
八、就业压力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